陳玲玲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陳玲玲
誠信教育是中華民族一直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因此,更應該加強誠信教育,使自己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益于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氛圍。加強大學生誠信,要將誠信融入教學課程中,利用社會的教育力量以及國家的支持,建立相關的約束和激勵機制。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 教學課程 教育力量
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最基本的要求,“從倫理學的角度講,誠信屬于道德范疇”[1]人與人的交往是相互聯系的。誠信的意義在于讓大學生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大學生應該要提高自身的修為,學校和社會也應該用自己的力量來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使人人都可以做到坦然相待,不用費盡心思去跟別人交流。大學生的誠信力量還不夠,有所缺失,因此要正確找到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力量,可以宣傳一些榜樣力量,增加一些誠信教育活動。國家也應該明確的制定相關法律規定,有利于監督促進誠信教育的有效實施。
“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誠信理念教育的同時,應不斷建立和完善誠信教育制度。”[2]大學生開展的課程無論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教師要有足夠的有關誠信的知識理論。融入方法可以是以誠信的專題展開教育活動,也可以是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感受誠信的魅力。開展誠信實驗,比如說,無人監考的一場考試。也可以在每堂課上教師時不時加入誠信的素材。培養了誠信的思想,教師要有正確完整的誠信觀,才能向學生完整的傳遞誠信知識。
誠信教育的老師可以是授課老師,也可以是高校輔導員,甚至可以是學校任何一個人。大學生是人生一個美好而重要的階段,它不同于高中整天呆在教室上課,課程有了更多的開放性、靈活性。有人說,大學實際上是進入社會前期階段,也相當于一個小社會。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修養,提高對誠信的認識。必須加強誠信教育,誠信對人、對事、對物。
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加強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建立講誠信,守信用的社會規范體系,可以進一步對大學生的誠信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在社會中,每天發生了很多有關人的誠信好的事件。但因為全社會那么大,并不是所有的具有誠信教育意義的案例可以讓每一個人知道。這就需要大力宣傳在社會中發生的誠信榜樣人物的事跡。讓每一個社會成員從中得到啟發。社會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的地方,誠信通過努力,是可以學習傳播開來的。每個社會成員相當于是一面鏡子,別人可以從你的行為言語中找到誠信的地方進行學習,你也可以從別人的身上,找到值得你學習的誠信的地方。
可以定期舉辦和誠信相關的社會活動,目的是在于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通過實際的社會活動,大學生在實踐中總結得到的誠信道德品質更為深刻。道德誠信觀念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要利用社會的教育力量,讓誠信這種優秀品質得到發揚。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學習誠信這種優秀傳統。誠信體系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不是短暫的,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推進,營造誠信的社會環境。
大學生發展誠信教育有利于國家繁榮昌盛,社會的穩定,因為國家也應該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支持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國家首先要在態度上肯定,支持誠信教育的。建立誠信約束和激勵機制,對有誠信的人給予褒獎,也可以對因為失去誠信而造成重大事故的人給予處罰。“在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的同時,還必須加強法制建設規范來矯正人們的行為。”[3]加大對大學生處罰力度,既是為了更好地維護誠信制度,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誠信導向作用。
誠信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人人都應該擁有。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有助于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和諧幸福。加強誠信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慢慢來,這是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要堅持以人為本,認真實施誠信,讓誠信成為你我他之間的橋梁,不僅做一個有誠信、有責任的有為青年,還要做一個具有誠信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1]王平.誠信的重要性及公民誠信教育途徑的構建[J].中山大學學報,2006(11).
[2]姚茉莉.大學生誠信教育途徑探析[J].安康學院學報,2011(4).
[3]趙麗麗.大學生誠信教育[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08(19).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陳玲玲(1992-),女,漢族,四川南充人,研究生,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