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億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具有短小精悍、針對性強等特點,在支撐個體自主化學習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分析了傳統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培訓過程存在的問題及微課的特點,探討了應用微課開展混合式學習解決這些問題,對豐富教師培訓形式,提升培訓質量,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微課 中小學 教育技術培訓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17-02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對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育水平要求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直接制約著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層次。中小學教師學習目的明確,遵循“實際、實用、實效”原則,學習動機不是為將來的生活做準備,而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培訓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微課的特點以及探討微課在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培訓中的有效應用,從而達到提高學習動機、提升信息化教育能力的目的。
一、傳統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一)時間沖突
傳統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培訓,一般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集中面授是在規定的時間、地點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這種形式的優點在于遇到問題能夠及時得到同伴或者授課教師的幫助,但在實際活動中,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受帶班、家庭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教師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因此,除了面授,應當為教師提供適用的助學材料,幫助其解決時間沖突的問題。
(二)差異性需求
中小學教師的學習以經驗為主,側重于實踐性知識,學習動機非常明確:學習能給我帶來什么幫助,并且學習經歷具有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由于集中面授內容統一、步調一致,因此教師對培訓的內容反應不一。目的性和功利性直接影響了教師培訓效果,因此培訓內容的設計,在整體層面上要滿足大多數教師的需求,在細化方面,要滿足教師的個性需求,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最大的實效。
綜上所述,在進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教師的信息素養,滿足教師的差異需求,靈活處理培訓形式,才能讓更多的教師投入到學習中,真正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二、微課定義及其特點
筆者認為,微課是一種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具有時間短、主題小、內容精、模塊化等特點,適宜與移動設備結合,為人們提供碎片化、移動化學習新體驗。微課的主要特點有:
(一)教學時間較短。
由于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點,微課時間長度通常控制在5-8分鐘左右,一般不宜超過10分鐘。
(二)教學內容較少
微課內容十分精簡,主題突出,對學科知識點的講解或教學環節的把控更加精準,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
(三)資源容量較小
一般來說,一節微課的總容量多在幾十兆左右,采用流媒體格式進行上傳,方便在線實時播放。
三、微課在培訓中的應用
(一)電子白板培訓
隨著教育信息化投入比例的不斷增大,西北地區電子白板的普及率大幅度增加,掌握電子白板的應用成為教育信息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傳統聘請廠家培訓的方式,由于時間短、周期長,教師僅了解其基本功能,不能完全掌握。而采用微課的形式,教師可用根據自身實際,自由掌握學習的進度及內容,既節省了時間,又能在面授的時候,有針對性的進行精準指導。
(二)微課制作培訓
微課制作本身在當下教育信息化中屬于比較火的一個話題,但是由于微課制作涉及的軟件較多,種類繁雜,教師通過一次培訓,不可能全部掌握??梢詫⑽⒄n制作工具按照制作形式分類錄制成系列微課,教師可按照需求,學習不同的制作方式。
(三)軟件專題培訓
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育過程中,技術是基礎,也是核心。只有能夠熟練操作,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所以掌握多媒體素材的收集、編輯和加工技術十分必要。但常用的軟件達十幾種,通過一次或幾次培訓,是不能將其完全掌握,靈活應用的。最好的方式是將每個軟件應用方法制作成系列微課,采用混合學習的模式,讓教師有選擇、有目的的學習。
四、結束語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培訓是一個開放、動態發展的領域,在培訓當中,相關課程以什么形式開設,采用哪種教學模式,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是培訓者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將微課與中小學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結合起來,是對微課在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方面進行的有益探索,同時也是中小學教師職業生涯在新時代達到新突破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1]俞金香.利用網絡“微課”促進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若干思考[J].當代教師教育,2015,(01):85-90.
[2]趙勇,雷靜.國外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經驗教訓及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5(10).
[3]楊明,郝雙美.高等職業教育微課教師培訓項目的障礙及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5(1):46-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