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摘要】本文作者結合自身近年來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的切身體會,圍繞教材的有效運用、評價教學的開展以及解析策略的傳授等三個方面對激發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做了較為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習興趣 激發手段 學習情感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142-01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主體的任何學習實踐,都是在積極情感趨勢下的內在能動活動。讓學生發自內心的主動學習、實踐探究,是現階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開展有效教學的愿景和目標。眾所周知,由于初中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處于生理心理成長的特殊階段,他們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波動性、反復性、復雜性更為明顯,更為活躍。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方法手段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初中生不愿學習、不想學習的消極表現。俗話說,心由境生、情由景生。只有將初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讓他們把學習當作自我要求、必然行動,才能實現學教相長的目標。鑒于這一感悟,本人現圍繞激發初中生學習興趣做簡要論述。
一、挖掘教材情感潛能,營造生動教學場景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材,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教材知識點以及重點難點等內容組織和開展。在培養和激發初中生學習情感和興趣的進程中,教師要將教材予以深刻的、靈活的、充分的運用和挖掘,找尋出現有數學教材中具有豐富情感元素的內容,并借助于現代化教學器材予以呈現和展示,讓初中生充分感受到抽象數學教材內容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因素和直觀生活場景,使他們思想和情感收到觸動,形成共鳴,保持積極學習情感參與課堂雪嬌活動。比如教者在講授“相似形的性質”知識點過程中,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對該節課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研究分析,發現現實生活中利用相似性測量物體高度的現實案例與該知識點緊密相連。此時,教師將現實生活中測量旗桿高度的實踐操作問題滲透和融入其中,向初中生展示了一個“不用爬上旗桿,就能測量出旗桿高度的方法”問題,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和研習。此時初中生面對教師所提問題躍躍欲試,嘗試各種方法進行測量,但大多數無功而返。教師沒有立刻指明測量路徑,讓初中生帶著疑惑,保持求知欲望,主動參與相似性的知識點教學,為新知講解提供了充足思想動能。
二、注重評價作用發揮,增添主動學習信心
評判學生學習表現,衡量學生學習成效,是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所肩負的重要職責,同時也是必須履行的重要使命。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在積極評判的進程中,能夠樹立和鼓足能動學習、主動學的情感和欲望,從而主動配合和參與教師開展的學習探究活動。但筆者發現,有部分初中生之所以面對數學學科“毫無興趣”,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師的訓斥,內心失去學習的信心和信念。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進程中,要重視評價功效的發揮,注重積極評判的開展,對初中生在數學學習活動的表現以及進程和成效,多給予肯定的評價和積極的贊許,在積極評判和尊重人格的進程中,讓他們鼓足學會學好數學學科的興趣和欲望,發自內心的的主動學習實踐。如“多項式的乘法”案例“(1)(x+y)(x-y)(2)(x+y)2”過程,教師在學生完成練習案例基礎上,針對初中生完成的實際情況,開展指導評價活動,對他們的解題活動予以肯定評判,并對解題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有效指點,從而讓學生明白,在完成這些案例時要注重乘法公式應用,按多項式乘法法則計算。
三、強化解析策略傳授,提升能動探析素養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注重學習學習技能的傳授,特別是如何解答、有效探析等方法策略的講解和指導,從而形成良好的解決問題方法技巧。這一要求與學習情感培養緊密相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講數學解答方法傳授作為重要內容,組織和指導初中生探究和獲取解析的方法策略,在“心中有米”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學習情感。如在“全等三角形”案例講解過程中,教師針對部分初中生求證全等三角形過程中出現的未能找出符合全等三角形的條件等問題,向學生指出,在解析這一類型的數學證明題或問答題過程中,一定要運用好全等三角形的定理和判定,通過構圖法和拼接法等形式,構建起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圖形,從而讓初中生在掌握要領中實現探究分析能力素養提升。
以上是本人對如何激發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簡要論述。興趣培養是個漸進的發展過程,需要充分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教材內涵要義以及課堂教學實情,才能實現學生情感的充分激發。
參考文獻:
[1]楊雙;;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幾點體會[J];考試周刊;2011年33期;
[2]王艷平;;淺談數學教學興趣培養[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3]孫鴻雁;;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09年2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