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明
[摘 要]預算績效評價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對于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建立高效的預算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有利于優化高校的資源配置,提高整體管理水平,促進學校穩定發展。本文介紹構建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背景,然后基于該構建體系的原則和內容,分析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預算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002
[中圖分類號]G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2-000-02
預算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手段,能夠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輔助高校實現其戰略目標。目前,由于資金缺乏,高校的發展受到制約。預算績效評價,能夠真實地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掌握高校經費的使用情況,有利于高校針對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提高經費的使用率,為高校進一步強化預算管理提供依據。構建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質量,對促進高校健康、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1 研究背景
預算管理作為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具有很大作用。預算管理是依據高校戰略目標的發展方向,編制的一種財務收支計劃,其內容廣泛,包括預算的編制和執行、預算的控制以及預算的考核、預算的評價等。但當前很多高校的預算管理體系并不完善,沒有重視預算的執行與動態調整,且在預算的考核與評價環節也有許多缺陷,更沒有建立績效評價體系,這將不能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隨著國家財政體制的改革,相關專家也有充足的資金對高校預算管理進行深入研究。目前,我國大多數的相關研究都停留在預算編制、預算管理的現狀、預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方面,很少涉及預算績效評價方面。因此,本文結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和內容,選用一些能夠反映預算管理目標的指標,構建高效的預算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促進預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2 構建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和內容
2.1 構建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有效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提高高校的辦學水平,促進辦學效率的提高。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高校要堅持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構建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選取的指標,要保證其全面性,不能遺漏和重復,指標之間要互相補充,既要包含財務指標,也要包括非財務指標,選取的評價數據要有一定的準確性。
(2)整體性原則。構建指標評價體系時會涉及方方面面,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選取指標時,高校既然保證體系的完整性,又要有所側重。指標數量不能過多,要能體現出評價的重點。
(3)可比性原則。指標的選擇要具備可比性,構建評價體系的目的是核算和評估預算管理的績效,只有進行校際之間以及各個指標之間的比較分析,才能更充分地進行評估。
(4)可行性原則。在構建體系時,高校既要考慮到目標的實現,又要照顧到實際情況,要保證構建體系的全部數據具有可行性且易于計算,尤其是財務數據,其相關的資料要易于獲得。
(5)動態完善原則。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高校要不斷地進行探索,要對績效評價體系不斷進行完善和修訂,以保證高校績效的總體水平。
2.2 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作用
績效目標的確定是預算編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常常被忽視。科學、有效的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有助于確定績效目標。高校戰略的宏觀目標可以細分為微觀上的績效目標,預算管理作為一種資源配置的工具,有助于實現績效目標,高校可通過對預算進行績效評價指標的計算,判斷是否實現績效目標。另外,通過計算績效指標,可以對預算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反饋。
3 構建高效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高校預算管理的實際情況,本文選取了一些合適的指標來進行評價,這些指標能夠反映預算管理的目標和各個院系的預算管理績效情況,并劃分出總指標以及低層次的具體指標,然后根據各個指標對預算績效的重要性和自身的特點來確定指標的權重。
3.1 確定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測評標準
確定測評標準包括兩個內容:確定測評標志、確定測評標度。測評要素需要建立合適的考核標準,而測評標志就是一個關鍵性的標準,測評標志必須容易辨別,且操作簡單。測評標度用來描述測評要素。測評標志具有多種形式,本文主要選擇評語短句式的形式和等級形式兩種方式。
3.2 建立預算績效評價的總指標
本文將預算管理績效的高層指標(一級指標)分為業務績效指標、財務績效指標、社會績效指標,其各自所占的權數分別為60、30、10,并將預算績效的總分設定為100,根據指標的不同得分確定其績效效果(見表1)。
3.3 建立具體的績效評價指標
3.3.1 業務績效評價指標
細分后的業務績效指標表現為3個二級指標,包括教學工作情況指標、科研工作情況指標和學生工作情況指標。業務績效指標可以反映高校事業發展水平的高低,其可以從非財務的角度反映預算投入的績效。本文將不能量化的指標,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評價標準,然后計算得分。業務績效評價指標的細分指標及權數見表2。
依據構建的評價指標,本文將業務績效總分設定為100。根據評價的得分,確定高校業務能力(見表3)。
3.3.2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進行細分后,可以分為5個二級指標,包括經費支出結構、財務管理情況、組織創收能力、預算執行情況及償債能力。財務指標是最基本的衡量預算績效水平的指標,其得分的差異反映了高校預算的執行效果和財務能力。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細分指標及權數見表4。
本文依據構建的評價指標,將財務績效總分設定為100。根據評價的得分,確定高校財務能力(見表5)。
3.3.3 社會績效評價指標
社會績效評價指標進行細分后,可以分為4個二級指標,包括社會效益指標、捐贈收入指標、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指標和畢業生就業情況指標。社會績效評價指標作為非財務指標,其得分會反映教育投入產生的社會效益的差異。社會績效評價指標的細分指標及權數見表6。
本文依據構建的評價指標,將社會績效總分設定為100。根據評價的得分,確定高校社會績效水平(見表7)。
4 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
高校管理部門依據構建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統計相關數據,并計算出各個指標的具體數值,然后根據各個指標的權重計算得分。根據低層指標的得分,計算出最高層次的指標,具體公式為:預算績效評價總得分=業務績效分值×0.6+財務績效分值×0.3+社會績效分值×0.1,最終分析高校預算績效的總分,得出高校預算管理的執行結果。同時,該結果可以反饋到下一年度的預算管理中,為下一年的預算做引導,相應地減少或增加某一方面的預算。
另外,高校依據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對部門進行考核,可得出各個部門的評分,然后根據得分的高低對相關部門進行必要的獎懲,有利于提高高校各個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5 結 語
目前,我國有關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并不多,這表明該領域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本文重點介紹構建高校預算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的過程,希望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礎,對提高高校的財務預算管理水平發揮一定的促進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包建玲.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4).
[2]李福華.利益相關者理論與大學管理體制創新[J].教育研究,2007(7).
[3]陸媛.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理論研究及績效指標體系設計[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1).
[4]徐榮娣.試論高校預算管理與績效考評的關系[J].財務與金融,20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