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霞
摘 要 對于有“高職院?!薄稗r村籍”和“女性”三重身份的農村女大學生來說,在目前高校畢業生人數激增,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找工作更是“雪上加霜”。本文通過對目前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結合農村女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嚴峻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探討了這個群體就業難的原因。從多角度出發,根據就業難的原因,提出相應建設性措施作為重要參考。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農村女大學生 就業難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86
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階段邁進,畢業生人數陡增。我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從2001年100多萬激增到2016年的749萬,龐大的大學畢業生數量增大了就業壓力。而女大學生在求職時,因為性別問題使得她們在求職中與男大學生相比總是面臨更多的阻礙。而高職畢業的農村女大學生就業更是難上加難。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一般是培養有專業技能的人才,為了適應社會的產業結構,高職院校機械類、電子類的專業設置居多,很多相關類型的企業在招聘時明顯不喜歡接收女生,“高職生”“農村籍”和“女性”的三重枷鎖加之受到勞動力市場供求總量與結構失衡、高職院校培養方式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脫節以及就業指導不到位、政策失靈等等外在不利因素的影響,使得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處境尤為艱難,也讓這部分原本就很脆弱的群體變得更加不堪一擊。這不僅是這個特殊的群體必須面對的問題,更是社會需要直面的問題。
本文對目前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就業現狀進行探討研究,著力分析出原因并能找到有效的對策,不僅對于解決高職農村女大學生就業問題有切實的幫助,更是保護了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的平等就業權利,有益于縮小城鄉差距、緩和社會矛盾、促進我國的和諧發展。
1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就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以及社會不斷轉型,勞動力市場供過于求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使得就業更為艱難。就業問題在當今中國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國內學術界對就業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理論著作甚多,本文從三個方面,截取部分國內相關研究進行分析:
(1)女性就業問題。馬榮榮在《對中國女性就業中存在性別歧視問題探討》一文里從歧視女性的角度,論述了女性勞動者在工作中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現象,并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此現象并提出相應對策。潘錦棠在他所寫的《經濟轉軌中中國女性的就業與社會的保障》中指出,通過在計劃和市場兩種經濟體制下女性勞動者工作情況的對比分析,論述了改革開放以來,婦女就業開始面臨新的考驗。并預計20~30年內,女性失業率會進一步提高。
(2)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劉笑燕寫的《從性別意識看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文中,通過對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內外因研究中,詳細分析了造成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并以此從社會、女大學生本人等多方面提出了具體解決措施。楊冰潔、顧佳在《女大學生就業難的經濟學分析》一文中,運用凱恩斯經濟理論、統計性歧視理論、市場的外部性及政治經濟學等經濟理論,對女大學生在求職工作過程中遇到障礙的現象進行了剖析,也給出了一定的解決方法。
(3)農村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張吉東在《社會資本資源視角下農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思考》一文中,開辟研究新角度,從社會資本理論角度,針對農村女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狀況進行研究,試圖為農村女大學生就業尋找新途徑,著力分析通過農村女大學生自我挖掘潛能,自我改變命運的途徑,在社會資本資源視角對于農村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加以重新思考。
2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成因分析
2.1自身原因
由于男女先天生理不同,所以很多方面女性不如男性,如體力、抗壓能力等。而這些也限制了女性的就業范圍。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條件比較有限,在艱苦的環境下,女孩一方面得克服環境限制,盡可能多地吸收理論知識,雖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但綜合能力較差。她們進入大學后,一直沿襲著以往的學習方式,只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不主動參與校園活動來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略低,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自信,不善與人交流溝通,很難從眾多競爭者中勝出。而加上自身迫切想實現“跳農門”的愿望,不愿意從事辛苦低薪的工作,也不愿意回家鄉發展,因此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2.2社會原因
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結構性問題將更加不容樂觀。在當今形勢下,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考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但由于男女性別差異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用人單位對女性生理、婚姻、生育等花費更多的成本,增加雇主的用人成本,而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在綜合素質和能力等方面往往不如城市高學歷的女大學生,用人單位在考慮效益最大化的情況下往往不會選擇高職農村女大學生。
2.3家庭原因
近年來,家庭對農村女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思想觀念方面。很多父母認為供女孩上大學,已經花費了很多,迫切希望女孩學成后能有個很體面的工作,以謀求發展,最好畢業后能立刻改變家庭的命運,這樣也對得起自己對孩子的付出。許多父母認為文秘、教師、“白領”等工作穩定,薪水也高,希望女孩以后就從事這些工作。這不僅限制了農村女大學生的擇業范圍,而且也是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的就業觀念產生偏頗的一個根源。
3應對農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3.1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的農村女大學生應該學會分析其人格、能力和綜合素質,了解自己的優缺點,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積極參加課外社會實踐,真正了解社會的用人需求,切實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對未來要有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并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逐步提升自己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2進一步優化社會環境
在經濟形勢不佳的今天,政府應該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努力增加就業機會。在各種政策措施的重磅出擊下,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會有效地改變她們就業難的局面,政府應鼓勵農村女大學生創業,可以發布相關的優惠政策,如給予資金支持,提供技術支持;設立專門的相關服務,為創業提供專業知識指導、技術援助和法律援助。這既能為高職院校女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機會,實現其人生價值,同時也能刺激經濟增長,優化社會經濟結構。
3.3家庭給予堅強后盾支持
首先,引導農村家長擺正心態,糾正思想觀念偏差。大學教育可以改善個人及家庭的生活質量,但切勿急功近利,希望孩子畢業后能夠立刻見到“回報”。家長要給予充分的關心和支持,讓她們能夠安心工作。其次,讓農村家長意識到教育不僅是學習知識,更是對人力資本的長期投資,即使他們不能很快找到理想的工作,立即改變命運,但接受教育對于農村女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而言是大有裨益的,而最終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很可觀的。
4總結與展望
總之,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這不僅是由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的三重桎梏所決定的,更是關系到社會性別平衡、維護和諧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社區、用人單位、學校、家庭和農村女大學生等多方通力合作。不僅需要不斷提高農村女大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需要從不同的方面給予更多的幫助,如社會法規對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雇主必須給這部分弱勢群體提供鍛煉平臺。通過全社會的持續努力,找到問題的根源,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并嚴格執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職院校農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華,李紅霞.大學生農村就業問題研究[J].中國林業教育,2013.3(6).
[2] 馬榮榮.對中國女性就業中存在的性別歧視問題的探討——基于西方經濟學視角的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文化視窗,2011.11(2).
[3] 潘錦棠.經濟轉軌中的中國女性就業與社會保障[J].管理世界,2002(7).
[4] 劉笑燕.從性別意識看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J].前沿,20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