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敏
摘 要 高中班主任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組織者,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指路人。良好的班級管理可以促使學生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因此高中班主任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進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以人為本理念在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旨在促進高中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關鍵詞 以人為本 高中班主任 班主任管理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在學生進行高中學習的過程中,高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同時也是學校、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隨著近幾年我國教學模式的不斷變革,使得以人為本理念逐漸成為班級管理的新內容。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以人為本理念在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1現階段高中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忽視學生個人價值
在傳統的高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常只會關注學校價值及集體價值,而不會注重學生的在班級整體中的價值體現。學校價值、集體價值、學生個人價值之間均不存在沖突,其中的每一種價值都獨立存在而且不需要額外支撐,而只有將學校價值與學生個人價值相互聯系在一起,才可以共同促進、實現雙贏。因此,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應將這些價值平等看待,不應過于重視哪一方面價值,應注意將多種價值進行有效統一。只有在管理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個人價值才可以在今后的教學管理中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然而現階段我國很多的高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只是將學生看做是完成工作的工具,在沒有充分掌握、了解學生基本狀況的前提下擅自為學生布置工作任務,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個人價值,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帶來一定阻礙,甚至可能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致使學生的學習成績無法通過課堂學習得以顯著提升。
1.2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忽視學生個人差異
高中班主任在進行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通常會將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作為管理原則。因此,教師會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要求學生無條件的服從集體利益,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感受的考慮,以及學生的成長需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教育提高個人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并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然而很多教師在管理的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學生的個人感受,且與教育目標相互背離,不符合我國當代的教學要求,使得高中生的學習需求無法在校內得到滿足,無法完成自身的成長目標。班主任這種發展共性、抑制學生個性發展的管理方式將會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帶來嚴重阻礙,學生極有可能會在長期的教學管理中形成固化思維,使得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1.3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心理道德教育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班主任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管理班級的一種有效手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規范學生的行為、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得學生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然而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過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忽視了學生心理與道德方面的培養與引導,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素質低下、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道德觀念等情況。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將多種教育形式進行整合才可以有效提升班級管理的工作質量,才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舒適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發展奠定有力基礎。
2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方式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開展,以人為本理念逐漸被應用于高中教學實踐中,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逐漸將以人為本理念帶入自身的工作中。為了有效提高班級管理的工作質量,高中班主任應將這種理念與管理工作相結合,并認真反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提高。首先教師應在管理的過程中落實以人為本理念,注重學生個體價值。學校價值與個人價值從本質上來說并不存在沖突,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效統一,才可以在今后的發展中實現共贏。因此,高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將學校價值與學生個人價值聯系在一起,在幫助學生完成個人成長、學習目標的前提下,完成學校教學任務。此外,教師應在管理的過程中積極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并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行為去影響、改變其他學生,同時應引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同學、熱愛班級、團結合作的精神。只有通過關注學生的個人需求、充分掌握學生的基本動態,才可以將學生的個人價值與學校價值進行相互統一,從而加強學生與學校、社會、同學之間的聯系,使得學生的個人價值可以更加充分地體現出來,并可以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第二,落實以人為本,促使學生個性發展。高中班主任在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不應僅看到班級表面共性所帶來的益處,還應注意到缺乏個性對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影響。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使得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因此教師應在管理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鼓勵學生個性發展,使得學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間中找到自己準確的定位,并可以在學習中充分利用創造性思維,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成長。教師在管理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個人特點,并根據這些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管理規則及目標,促使班級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學生的個人需求,從而有效提高班級管理的工作質量。由于班級中的同學具有不同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個人性格,若是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為這些學生制定統一標準,則一些學生的個性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得學生在接受管理時不會產生抵觸情緒,從而為今后的管理工作奠定有利基礎。
第三,充分做好學生的心理與道德教育工作。近幾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素質教育得以普及,因此高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將素質教育融入其中將有效推動以人為本理念的落實。與傳統的班級管理相比,素質教育可以使得學生的個人優勢得以充分展現,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展示平臺。與此同時,班主任應在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心理與道德教育。例如高一學生在初次踏入高中校園時,由于無法適應校園的學習方式與生活環境,使得學生通常會處于一種焦躁不安的狀態,因此班主任應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在第一時間給予學生正確的心理疏導,使得學生可以在班主任的殷切關懷下打消自身的負面情緒,同時班主任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肯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使得學生可以從班主任溫暖的話語中獲取獨自生活、學習的勇氣,并可以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高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組織者應在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學習、心理、道德等方面的正確引導,使得學生可以在班主任的管理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及學習能力,同時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為今后的發展與學習奠定有力基礎。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引導者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使得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日常管理中開展富有教學意義的班級活動,并在以人為本理念的帶動下改善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使得學生可以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并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班級管理的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于春波.以生為本做好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分析[J].魅力中國,2014(10):195-195.
[2] 張芹.淺議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J].課程教育研究,2016(24):215-216.
[3] 張孝軍.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39):174-174.
[4] 鐘良勇.以人為本班級管理方式在高中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J].未來英才,2017(12):21.
[5] 戴拓蘇.基于以人為本的高中班級管理模式研究[J].時代教育,2016(02):168.
[6] 顏紅櫻.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如何進行有效管理[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4):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