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宏
摘 要:針對民樂縣農村小學教育缺少專業音樂、美術教師的現狀,民樂縣教體局開展了利用“互聯網+教育”實施“SW+課堂”的教育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初步形成了音樂、美術等“SW+課堂”的教育教學模式,有效促進了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的融合與發展,使得“雙師”和微課成為了民樂縣音樂、美術等課的教學亮點,解決了該縣農村教育因缺少專業音樂、美術等教師的短板,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了學生音樂、美術等的素養。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美術教育;“SW+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5-01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100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為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民樂縣教體局提出,利用“互聯網+教育”,實施“SW + 課堂”模式。這種模式教學很好地實現縣域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經過將近一年的嘗試與探索,教師們對“SW+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
一、“SW+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S”是“雙師”漢語拼音的首字母,“W”是“微課”漢語拼音的首字母。SW即雙師+微課,包括SWY(雙師+微課+音樂)、SWM(雙師+微課+美術)等。一般來說,這種課堂教學需要兩位教師,一位是示范教師,另一位是指導教師。示范課教師必須掌握微課的制作,成為微課教學的示范者。比如民樂縣現階段的小學專業音樂、美術教師,班主任及品德課任課教師。指導教師其實就是課件的操作者,打開電腦系統,正常播放課件,同時也要承擔起組織教學的重任。比如1—4年級小學承擔音樂、美術、品德、科學課教學任務的任課教師。
二、信息化建設為“SW+課堂”牽線搭橋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信息化教育產品的推陳出新,使教育迎來了改革的春天,更為實施“SW+課堂”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當前民樂縣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學校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每一所學校都配備了“一體機”,使這里的師生一伸手就能觸摸到山外的世界。
示范教師收集、制作好的教學資源以課題命名,每一課設置一個文件夾,下設三個子文件夾,分別命名為“資料包”“課件包”和“微課包”,其中:資料包中存儲完整課堂實錄資料,示范教師用到的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欣賞樂曲、視頻和圖片等資料;課件包中存儲新授課件和練習課件;微課包中存儲制作的所有微課。所有資源通過縣級資源平臺或硬盤拷貝兩種形式及時向農村小學下發,滿足教師課堂教學需要。
首先,指導教師認真學習示范教師制作的課件,觀看示范教師微課的設計思路,清楚課堂教學的設計意圖,熟悉示范教師的課堂提示語言,以便在課堂上適時播放示范教師的課件,組織學生進行模仿練習,最終完成學習任務;其次,要準備好全部教學用具,課前先做到自我檢查;另一方面,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內容,能夠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對課件進行完善,不斷修改,使之成為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在此過程中,無論是示范教師的教學資源制作,還是指導教師的課堂組織,都是在信息化的幫助下,實現了有效的互動,使得專業美術和音樂教師的指導在農村小學得以有效實施。實踐證明,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的有效融合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進教育均衡、促進教育公平最科學和最實用的途徑,更是幫助農村小學開齊、開足所有課程有效渠道。
三、“雙師”成為“SW+課堂”的亮點
“雙師”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小學音樂、美術課堂中教師專業素質不高、課堂教學規范化程度不高、教學質量不高的一系列問題,使不專業的美術、音樂教師上出了專業的音樂、美術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示范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高對知識掌握的準確率,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表現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示范,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SW+課堂”正彌補了農村學校專業教師短缺的現象,讓專業教師把正確的示范,專業的知識,以微課的形式制作出來,供農村學校非專業教師使用。
讓學生受益的同時,也減輕了指導教師的負擔。有了示范教師專業的指導視頻,只需指導教師把微課視頻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在掌握了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激發了興趣,拓寬了視野,提高了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活潑。
四、“SW+課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SW+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開辟了民樂縣教育的新篇章。教師既要把課堂改革當成是一種挑戰,又要看成一場機遇。在這種新課程改革進一步取得成績的形勢下,教師不僅要掀起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的高潮,還要積極向同行學習,自覺參與聽課、評課、教研活動。每學期開學,都要制定好教師個人成長規劃,積極撰寫教學筆記,不斷總結,時時反思,促進教師自我專業化成長。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國家需要人才的取向改變,教師的角色也應該與時俱進,新型高效的課堂更有助于學生終身的發展,以適應社會生存。由知識型轉向知識+能力+創新的多元化新時代的人才。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愉快學習,碰撞出了精彩的思維火花。當然,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要經過一個由弱到強,逐步成長壯大的過程。“SW+課堂”模式實施一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只要將新課程改革之路堅定走下去,在課改中進行長期探討和總結反思的工作,揚長避短,在不斷摸索中前行,課改之路一定會更加光明!
參考文獻:
[1] 韓曉慶.“SW+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學周刊,2016(35):55-56.
[2] 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3] 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