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的“教師-書本-課堂”相對應,形成“視頻-課堂-教師”模式,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學習者。本文通過對翻轉課堂融入第二外語日語教學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探討教學基本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幾項問題,旨為日語教學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翻轉課堂 第二外語日語教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06-01
隨著科技創新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涌現出各種各樣的學習平臺。首先,資源豐富化、多樣化。例如專業日語學習網站、各類日語學習類的微信公眾平臺的推廣。其次,主題突出,學習方便。網絡上微課內容短小精悍,知識重點突出,易于學生掌握。在這樣的環境和背景下,人們獲得知識途徑多元化,作為一線教學工作者不得不重視和反思,如何學習才能順應時代潮流,探索出新型教學模式?
一、引言
翻轉課堂是近年來起源于美國、風靡全球的新型教學模式,也稱“反轉課堂”、“顛倒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課前學習,課堂上和教師一起探討問題,將以前的“教師課堂講解+學生課后作業模式”翻轉為“學生課前學習+師生課堂研究”(鐘曉流等,2013),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接受者”,增加了其學習自主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參與課堂設計,使學生得到個性化教育。
二、翻轉課堂融入第二外語日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日語作為一種語言,有其學科特點。語言學習過程中,單詞識記、語法表達、語篇閱讀,都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理解記憶。其次,掌握好一門語言,不能單一學習文字,還要依托文化理解深層次的內容。再次,日語是一門實踐性學科,不僅只靠單純的記憶、背誦,重點還需要在合適的語境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內容,這就是知識內化的過程。傳統的教學著重知識講解輕視學生訓練,而翻轉課堂滿足了這一需求。
在日語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重視詞匯、語法知識講解,忽略聽說技能培養的傳統模式,轉而向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模式的轉變(郭瑜,2016)。
三、翻轉課堂融入日語教學模式流程
翻轉課堂一般由三個環節構成:問題引導環節、觀看視頻環節、問題解決環節。
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出一些“熱身”性質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將錄制好的視頻發給學生,輔助其學習。
觀看視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視頻學習新知識,解決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將不懂的知識甄別出來。學生做到了第一次知識內化,為下一環節做準備。
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對課前問題的回答,來判斷學生對內容的掌握程度。一方面,教師輔助學生解決其課前預習時遺留的問題,常常通過討論、互動的方式,也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鼓勵小組間競賽的方式解決問題,培養同學協作學習能力。另一方面,留有更多時間讓學生間進行交流,提高聽力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這是第二次知識內化。
翻轉課堂通過“問題引導-觀看視頻-解決問題”模式,幫助學生內化知識,更有利于課堂教學。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幾個方面。
(一)視頻制作。根據學生學習特點,視頻不易錄制過長,5-15分鐘為宜,短小精悍,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根據課程安排,將詞匯、語法、句型放在一組。也可根據不同的知識點,提供日本文化背景或語言情景,供學生參考。教師技能的提高。教師在翻轉課堂中,角色由課堂主導者變成引導者,資源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利用信息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視頻,也是擺在教師面前需要攻克的問題。
(二)學生自主性的監督。翻轉課堂將教師由主導者換為設計者,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其中學生課前學習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緊密相連,實施有效的監管,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翻轉課堂才能真正幫助學生鞏固、內化知識。
四、結論
翻轉課堂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它的到來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更優質的學習資源,為學習帶來便利。但是另一方面,翻轉課堂作為新生事物,在實踐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解決產生的新問題。
參考文獻:
[1]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2):58-63.
[2]郭瑜.翻轉課堂在日語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6):72-74.
作者簡介:
李銀玲(1987-),女,漢族,陜西咸陽人,助教,研究方向:日語教學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