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剛+王強+王雷
【摘要】基于遼寧省高校轉型發展,針對《旋轉機械振動與動平衡》課程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研究。減少理論教學學時數,同時增加綜合實踐課程學時,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課程改革,改變考試考核的方式,提高實踐綜合能力的考核,注重和強化實踐能力的提高,為培養高技術人才的應用型本科生做貢獻。
【關鍵詞】轉型發展 課程改革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TP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47-02
1.現狀與背景分析
《旋轉機械振動與動平衡》課程是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專業任選課程。該課程主要是對旋轉機械故障進行診斷分析和動平衡處理,但該課程以往教學中,偏重于理論教學,實踐動手能力較少,不利于學生的實際應用學習。導致學生上課學習興趣濃厚,但是沒有實踐學習很難對理論學習充分掌握,以至于學習效果不明顯。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將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學時進行調整,教學方法上側重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為主,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意識,在學校轉型發展期間,培養高水平應用型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人才。
2.項目實施方案
2.1重新編寫教學大綱
根據轉型發展改革目標,重新編寫課程教學大綱。大綱中明確了課程的任務、課程的教學目標與總體要求。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時分配進行了重新調整,實踐環節學時由2學時提高到10學時。理論教學安排為:振動基礎2學時、傳感器2學時、故障診斷4學時、動平衡理論4學時、實例分析2學時;實踐教學安排:結構改變的振動影響實驗2學時、頻譜分析實驗2學時、軸承松動實驗2學時、動靜碰摩實驗2學時、動平衡實驗2學時。
2.2理論課、實踐課教學安排
理論課14學時以課程講授為主,案例分析部分請我??妥淌诠鶎毴手v解現場故障診斷實例;實踐環節以集中實訓為主,每班2天時間集中實踐操作完成5個實驗項目,課后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整理實踐報告。在實踐操作中強化理論學習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3考核方式改革
改革前,課程采取總評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占比70%,平時成績占比30%。改革后,由于實踐學時數增加,加強實踐能力考核,改為理論成績50%、實踐成績50%。理論成績中平時成績20%,期末考試80%;實踐環節課堂操作成績40%,過程提問40%,實踐報告20%。
2.4綜合性實踐
改變傳統理論課程的課內實驗模式,實踐環節集中授課,每班2天時間完成5個實驗項目的講解、操作、數據分析和報告整理等工作??梢栽鰪妼W生動手實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故障處理能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
轉型前后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試方法對比如表1所示。
3.實現目標和主要特色
3.1實現目標
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更緊密結合,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同時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達到培養“應用技術人才”的目標?!缎D機械振與動平衡》需要學生對《汽輪機原理》、《熱力發電廠》、《泵與風機》等專業課進行綜合運用,能極大強化學生對這些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3.2主要特色
1)增加實踐學時數,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2)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實踐中補充理論知識,使學生更有效的掌握課程內容;3)教學方法改革,側重實踐環節教學、加大實踐考核比重,以活學活用為考核重點;4)實踐環節集中上課,10學時的實踐環節環環相扣,銜接緊密,獨立完成實踐報告。
4.預期效果
通過實踐環節的操作和考核,使學生掌握現場主要故障特征及處理辦法,增強實踐操作能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實現“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達到培養“應用技術人才”的目標。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故障處理能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為學校培養應用型本科生做出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高婷婷.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