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妍
【摘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在化學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發具有趣味性、實用性的趣味化學實驗,不僅能復習鞏固職業學校學生的化學知識,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進化學與生活和專業的聯系,加強實踐能力訓練,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有利于學生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趣味化學實驗 職業學校學生 學習興趣 學生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53-01
化學是基于經驗的科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關鍵。通過不同類型的化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的流程,不僅能促進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更好地了解科學,還可以改變他們的學習動機,發現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開發趣味化學實驗的必要性
職業學校的學生化學基礎較弱,如果在授課的過程中知識單純地將化學等知識教給學生,往往會事倍功半,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使人集中精力去獲得知識,是學習活動的強大動力。從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直觀、有趣的東西最能引起他們的直覺興趣。各式各樣新奇的儀器,五顏六色的各種試劑,伴隨著發光、發熱、形態顏色變化的實驗現象,都能把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激發出來。但是,這種興趣只是一種直接興趣,學生的注意力往往只停留在實驗的變化和現象的表面感官上,實驗更多的時候是“始于操作,止于探究”。因而以活動形式呈現的“趣味化學實驗”的開展就顯得很有必要,“趣味化學實驗”首先以“趣味”吸引學生的眼球,選取趣味性濃且緊密聯系生活及職業知識、技能的題材,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去觀察、去探究、去發現問題、去獲取知識,既可以使學生鞏固已了解的化學知識,又可以接觸到職業學校以技能為主的學習氛圍,也為后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趣味化學實驗的設計原則
(一)“以生為本”原則
現代的教學中都強調要“以生為本”。同樣,在化學實踐活動過程中,設計趣味化學實驗的內容與實驗過程中,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去鉆研、去驗證,親自動手動腦。雖然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科基礎較弱,但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設計活動方案,并從物質條件、理論、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也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能力。
(二)學科性原則
趣味化學實驗的開設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所以實驗內容選擇應基于課本,要以教材中的化學原理、化學反應為基礎,以課堂所學的知識為素材展開,起到對學生學習知識的承接和啟發以及對探究意識的培養作用。
(三)趣味性、實用性原則
科學教育倡導要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為目標,所以趣味實驗的內容與過程設在源于課本的同時,更要“高于”課本。趣味實驗作為化學實驗的一種類型,應該以其鮮明的現象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聯系生活、貼近專業的趣味實驗更可以使學生把課堂內學得的知識用于實踐中,使學生獲得課堂內學不到的新知識,豐富化學課程體系、增加教學趣味性。同時,聯系生活、貼近專業的趣味實驗還可以增進化學與專業的聯系,加強實踐能力訓練,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能從實踐中獲得對實際問題進行有效分析的能力,這對學生走向社會提供了極好的鍛煉機會,能夠彌補課堂教學的一些不足。
三、趣味化學實驗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制作類)
小制作類的實驗是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去制得的一些工藝品或實際有用的成品,對學生的操作有一定要求,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些容易吸引眼球、比較趣味的元素。
例: 《自制固體酒精》
固態酒精并不是固態狀的酒精(酒精的熔點是-117.3°C常溫下不可能為固體)醋酸鈉易溶于水而難溶于酒精,當兩種溶液互相混合時,醋酸鈉在酒精中成為凝膠析出,液體逐漸從渾濁到稠厚,形成黏度很大的半固狀物,最后凝成一塊。由于工業酒精多半都參有色素。所以制成的膠體也都有顏色,就像果凍一樣的漂亮。使用時,只要將固態酒精盛放到不怕燃燒的容器中,點燃即可。
設計意圖:制取出的可以燃燒的成品固體酒精可以讓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制作的過程,能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技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案例二(與生活相聯系的實驗)
這類實驗緊貼日常生活,實驗的趣味性較強,在活動過程中,可以達到擴充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學會關注身邊問題、培養化學實驗能力的目的。
例:《自制肥皂》
油脂和氫氧化鈉共熱,水解為高級脂肪酸鈉和甘油,前者經加工成型后就是肥皂。
過程為:
設計意圖:制取出的肥皂與生活中實際使用的肥皂顏色、狀態、效果一樣,學生會覺得很神奇。該實驗就是書本中提到的皂化反應,如此來源于書本有緊貼生活,趣味性也很強的實驗,在活動過程中,擴充了學生的視野。
案例三(與專業相關聯的研究)
這類實驗帶有探索性,將專業知識點與化學相融合,并提煉出滲透職業教育理念、有專業特色的化學實驗要求。促進教育從 “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移。深化、豐富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其理論。
例:《自制豆腐》及《豆腐中鈣質和蛋白質的檢驗》
豆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由于蛋白質表面帶有羧基和氨基,使蛋白質顆粒表面形成帶有同樣電荷的膠狀物,使顆粒之間相互排斥,不能結合下沉。點鹵水以后,由于鹵水中有許多電解質,在水中形成許多正負離子,這樣就破壞了排斥作用使蛋白質結合沉淀形成豆腐。
豆腐中的鈣質與草酸鈉溶液反應便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鈣白色沉淀。
蛋白質遇到濃硝酸,微熱后呈黃色沉淀析出,冷卻后再加入過量的氨水,沉淀就變成橙黃色。因為蛋白質分子中一般有帶苯環的氨基酸,濃硝酸和苯環發生硝化反應,能生成黃色的硝基化合物,故可用來檢驗蛋白質。
設計意圖:《營養與膳食》是職業學校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蛋白質、鈣的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是學習過程中一定會提到的。在趣味化學實驗中親手制作出豆腐,并檢驗其中的鈣與蛋白質,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化學知識,也為后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總而言之,遵循實驗的設計原則,注重質量和水平的趣味化學實驗可以為學生開設一個輕松和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幫助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與生活與專業的充分結合讓能夠讓學生對化學課程和專業課程都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鞏固學生的化學學科知識、拓展他們的專業知識,提升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專業的發展掃除障礙。
參考文獻:
[1]文慶城.化學實驗教學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3.09:8-9
[2]鄭長龍.化學實驗教學新視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