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黃弘
【摘要】“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模式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效果的發展展望是:依托“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應用平臺,不斷加強完善實習保障機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加強校內校外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應用“互聯網+實習工作坊”平臺,加強對學生實習環節的監管落實。
【關鍵詞】互聯網+ 實習工作坊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專業實習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230-02
前言
互聯網教育模式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師生分離下進行教學教育,以慕課為代表的新型在線教育形式,有效利用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將“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模式運用在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環節,是“互聯網+教育”模式的重要體現,是促進學校對學生實習環節的指導和管理,有效提高實習效果,創新高校教育實習形式。
一、“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模式簡介及其優勢
“互聯網+實習工作坊”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應用平臺,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實習具體安排,構建線下實習與線上實習并行的多元實習實訓體系的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實習指導或帶隊教師團隊通過設計實習任務和流程組織學生根據任務流程進行線下實習和線上研討;實習學生根據要求將實訓素材及實習活動情景拍成微視頻上傳至平臺,通過平臺積極與指導教師、其他實習學生進行線上線下互動與交流。
相比于傳統的專業實習模式,“互聯網+實習工作坊”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和優勢:
(一)全程監控、實時監管
目前全國各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實習模式大多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兩種模式,也有部分院校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與混合編組和頂崗實習的模式,這些模式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在多種實習模式下,以傳統的實習管理方式難免會出現學生“放羊式”實習的情況,并沒有達到實習各階段的要求和專業實習的實質性目的。實現對學生實習全程的監控;同時,指導老師可以實習通過應用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活動。
(二)信息暢通、資源共享
“互聯網+實習工作坊”通過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開設各種研修學習資源,包括:課程庫、研修庫、資源庫等教學資源,學生在登錄應用平臺后即可下載相關課程資源進行學習交流,在工作崗位實習中也能及時了解學習理論課程,實現理論知識和崗位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內容多樣、科學評價
學生在實習實踐過程,由于缺乏實踐能力和工作經驗,在崗位實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實習工作坊應用平臺,結合實習計劃安排和行業發展情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有效提高學生實習期間的積極性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互聯網+實習工作坊”平臺,學校老師和行業導師可以根據學生定期或不定期提交的各項作業進行查閱輔導,根據學生實習態度、業務能力、實習表現等標準進行評分,應用平臺會及時記錄每期作業成績并進行匯總,形成客觀科學的評價體系。
(四)成果展示、反思總結
“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應用平臺在整合匯集學生實習期間提交的微視頻、作業文檔等材料,通過實習總結會議展示相關材料資源,達到優秀成果學員共享的目的;同時通過實習后期的總結會議,回顧總結實習工作坊存在的問題,讓各學生明確自己在工作崗位中缺乏的技能和能力,提高自身的社會競爭力。
二、“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模式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的影響
(一)依托互聯網技術,創新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管理形式
依托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和信息化技術,對學生實施實時監控和遠程指導,確保實習進程的順利開展,同時借助互聯網應用平臺開展豐富多樣的實習指導活動,有效解決傳統實習管理模式下實習進程單調、過于形式化的問題,創新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管理形式。
(二)加強學校、企業、學生三者交流互動,深化校企合作
“互聯網+實習工作訪”模式能有效促進校企合作模式的多元化發展。校內外指導教師通過工作坊進行指導,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者之間信息通暢、資訊分享、資源共享,深化學校與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和提高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綜合性人才培養能力。
(三)提高學生參與專業實習實踐的積極性,有效管理學生實習進程
通過調查發現,有近40%的學生認為專業實習是可有可無的,對他們的就業沒有什么影響。“互聯網+實習工作坊”通過開展階段性學習任務、實習視頻互評、實習交流研討、優秀實習學生評比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實習階段各環節的互動交流當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交流,實現學校對學生實習期間的有效管理。
三、“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模式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環節發展展望
(一)依托“互聯網+實習”應用平臺,不斷加強完善實習保障機制
1.優化落實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專業實習環節的有效落實
依托“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應用平臺,通過數據化的反饋系統,可以通過客觀的數據匯總,呈現客觀的實習效果。進而優化落實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規范實習的操作和流程,使學生在實習期間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加強“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應用平臺管理,確保人員物資財力的投入
建立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負責人和行業導師、建立應用平臺的專職管理團隊人員,確保人員分工和職責要求;在物資保障中需要加強互聯網平臺硬件設施投入和學生上網設備的補助,同時解決學生在實習單位缺乏上網設備而出現的無法正常使用應用平臺的情況。
3.加強校內校外實習指導老師培訓與管理工作,提高教師指導能力。
建立一支以校內專職老師和校外行業導師組成的“雙師型”實習指導隊伍。首先要解決的是校內指導老師重理論弱實踐和行業導師重實踐弱理論的矛盾問題,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學校可以派選理論能力強和專業技術扎實的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參加企業單位的運營管理工作,經過掛職鍛煉提高校內教師的專業技術操作能力和專業實踐經驗。
(二)應用“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應用平臺,加強對學生實習環節的監督落實
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應用平臺加強對學生的實習過程的跟蹤監督,積極開展學生與指導老師線上與線下交流互動活動,提高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熱情和及時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借助“互聯網+實習工作坊”應用平臺對學生實習過程中各實習任務按照實習評價標準進行客觀評價,同時開展實習總結會議,總結反思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評選出優秀的實習學生。
參考文獻:
[1]林勇,潘淑坤,趙振浩,李蜜.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環節的優化策略研究[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36(2):48-50.
[2]洪貞銀.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問題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58-63
[3]傅懷梁.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河學刊.2013,11:165-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