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乾鈞


[摘要]江漢平原西起宜昌枝江,東迄武漢,北抵荊門鐘祥,南與洞庭湖平原相連。本文僅以江漢平原主要的五個城市荊州、荊門、仙桃、天門、潛江為代表,分析了江漢平原近年來服務業發展的現狀,指出了江漢平原服務業合作的條件基礎以及當前服務業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加強江漢平原服務業合作的建議。
[關鍵詞]江漢平原;服務業;合作
一、江漢平原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江漢平原發展速度較為迅速。從第三產業增加值來看,江漢平原地區從2010年的764.44億元至2016年的1704.05億元,增長了123%,年均增長14.3%。從第三產業增速來看,江漢平原從2011年的19.1%驟降到2013年的12.1%后,開始平緩上升,至2016年升至12.4%。見圖1。
這里先通過幾項指標來衡量江漢平原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我們選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務密度、人均服務產品占有量。其中服務密度為第三產業增加值與區域國土面積的商,人均服務產品占有量為第三產業增加值與區域常住人口的商。
通過對比可知,江漢平原總體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4個百分點,結構相差懸殊:從服務密度上看,江漢平原總體上服務密度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其內部僅有潛江、仙桃兩地的服務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服務密度最高的潛江是服務密度最低的荊門的2.48倍。從人均服務產品占有量來看,江漢平原依然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此可見,江漢平原服務業總體水平在全省范圍來看處于一個低水平狀態。
二、江漢平原各城市服務業合作條件基礎
(一)擁有共同的人文歷史基礎
據史料記載,上溯至夏、商、周時期,荊門、仙桃、潛江同歸荊州管轄,到秦漢時期,荊州、荊門、仙桃、潛江、天門都同歸南郡管轄。江漢平原地區同時也是荊楚文化發源地,荊州自古便是楚國都城:荊門有“楚文化地下寶庫”的楚漢墓群:仙桃屬于古“云夢澤”,戰國時期是楚國領地,近楚郢都:潛江是楚國曾經最早的都城古華容城所在地,還有戰國時期被譽為“天下第一臺”的章華臺:天門有石家河文化——楚文化的重要源頭。五個城市在古代就同屬一地,并且區域內人民擁有相同的文化傳承,社會觀念、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基本相同,因此在文化、旅游等服務業的合作上具有深厚的人文歷史基礎,為合作奠定了基礎。
(二)文化旅游資源互補
旅游資源的互補是指旅游資源之間由于種類、規模、形狀、文化內涵、時間序列、區位等自身要素的差異而形成的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關系。
江漢平原五城市擁有相同的楚文化歷史基礎,但同時也各具特色,資源互補。荊州除了楚文化之外,還有紅色文化,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就在荊州轄下的洪湖,著名電影《洪湖赤衛隊》就出自此地:另外,荊州還有三國文化,曾經曹操赤壁戰敗從華容道逃跑、劉備借荊州以及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等,都是在這個地方發生的。荊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老子》是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老子》傳抄本;荊門的屈家嶺農耕文化說明早在石器時代,江漢平原就已經形成以稻作農業為主體的原始農業,“中國農谷”即是以屈家嶺文化為源頭誕生的:同時,荊門愛飛客鎮項目的簽約及愛飛客飛行大會的舉行展示出了通用航空與文化創意高度融合產生的新型業態。仙桃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擁有戲曲、曲藝、工藝美術、民間舞蹈、民間器樂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潛江的小龍蝦聞名全國,甚至在全球也頗具影響,每年都會有全國各地的游客不遠千里去當地品嘗“潛江油燜大蝦”:潛江首創的“蝦稻連作”、“蝦稻共作”的種養殖方式也獨具特色,吸引了不少其他地方的農戶前去學習經驗:另外,潛江還是戲劇大師曹禺先生的故鄉,近年來,潛江明確提出打造的“曹禺文化”品牌現在已經成為了潛江的一張文化名片。天門擁有陸羽茶文化、天門蒸菜美食文化、佛祖山宗教文化、石家河遺址文化四大主題文化旅游品牌。目前石家河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始動工,陸羽茶文化產業園已經建成竣工,中國(天門)蒸菜美食節已舉辦多屆,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區的建設也已經進入尾聲。不同地區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旅游資源,為開啟全域旅游實現一體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物流交通便利
在公路交通方面,江漢平原已經形成以G42滬蓉高速、G50滬渝高速、G55二廣高速、$53棗石高速、G4W2隨岳高速和$43孝洪高速“兩橫四縱”6條高速公路為主,以G207、G318兩條國道以及S216、S219、S107、S242等多條省道為輔的公路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了“干支配套、網狀連接、深度通達、功能較全”的公路網絡。
在鐵路交通方面,目前江漢平原擁有漢宜、長荊、荊沙鐵路三條鐵路。而在未來湖北交通“十三五”建設中,江漢平原各城市間城際鐵路、滬漢蓉高鐵以及江漢平原貨運鐵路的規劃實施將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合作與發展。
在水路交通方面,江漢平原自古即有水路交通之便。目前,環繞江漢平原的“長江——漢江——江漢運河”810公里高等級航道圈已經全面形成,為臨港產業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撐。而長江中游荊江航道的整治工程已經正式進入了試運行階段,使得萬噸級的船隊與三千噸級別的貨船能夠雙向行駛。“十二五”期間,全省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總里程1738公里,千噸級航道新增614.4公里,航道深度的疏浚和航線長度的延伸使長江和漢江聯系的更加緊密,也帶動了江漢平原腹地經濟的發展。
在空中交通方面,江漢平原目前擁有一個荊州民用機場,荊門、天門和仙桃三個通用機場。總投資達12.98億元的荊州民用機場已于2016年9月獲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準,2017年內動建,預計2019年建成通航,規劃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地航線。屆時,江漢平原的航空運輸條件將顯著提升。
公鐵水空交通運輸條件的快速發展將本就相距不遠的五個城市聯系的更加緊密,為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區域內合理分工合作提供了前提條件。endprint
(四)傳統服務業提檔升級
傳統服務業主要是指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各種服務的行業,大都歷史悠久,如飲食業、旅店業、商業等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出現,傳統服務業提檔升級,衍生出金融保險、文化旅游、房地產、計算機和軟件服務、移動通信、信息咨詢、大健康、生態、教育培訓、會議展覽、國際商務、現代物流等新興服務業。“互聯網+”的概念深入人心,人們只需要通過網絡,即可定制各種服務。在這種環境下,建立統一規范、功能齊全的服務業發展平臺,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形成開放的組織體系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目標。
三、江漢平原服務業合作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偏低
最近幾年,盡管江漢平原地區的服務業的已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但是總體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總量比重依然偏低,2010-2016年江漢平原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僅增加了2個百分點,相比全省6年間增加6.8個百分點而言,差距顯而易見。這主要是由于目前區域內的服務業發展層次較低、規模較小、分布較散、競爭力較弱,缺少實力強大的龍頭企業,并且服務方式也十分單一,基本上還是傳統的服務,無法帶動地區的發展,而新興服務業又受到傳統服務業的排擠,難以立足,更不用說做大做強,所以各城市的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都不高,導致區域內服務業整體上所占比重多年來一直偏低。這也說明,江漢平原產業層次偏低、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更為艱巨。
(二)市場化開放程度不高
區域內各城市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較多,對外開放程度不高,服務業要素流動受到行政壁壘的影響,難以在地區間充分流動,導致區域內資源整合程度不夠高。以旅游業為例,江漢平原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擁有楚文化、三國文化、道家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古城風貌、皇家陵墓等諸多優勢資源。但區域整合水平還不夠。旅游市場發展相對獨立,整體的旅游資源優勢沒有形成旅游市場項目的經營優勢,沒有形成江漢平原獨有的特色,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景區活動內容單一,產品相對單一,缺少精品路線,難以吸引游客。
(三)基礎設施重復建設
在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建設中,由于各地區分管部門權責交叉,項目建設的各項技術指標及管理機制標準不一,而區域間常常缺乏有效的銜接機構來對一體化建設的項目進行協調對接,這就導致了各自為政的發展模式。各地為了方便本土企業發展和吸引外來企業,不惜更改本地建設規劃,造成不必要的重復建設。江漢平原也是如此,比如,區域內幾個城市距離相隔并不遠,但是爭相建設自己的機場;荊州已有一個大型港口,而潛江、仙桃也在建設自己的港口:公路建設就更加混亂,城市邊際相距僅幾十米的平行公路屢見不鮮:區域內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至少一個大型的農貿市場,每個市場都想把自己做成為江漢平原地區最大的農產品交易中心,可現實情況是每個市場的規模都不大,城市之間的相互競爭不僅沒有把自己的市場做大做強,盲目的地方保護主義閉塞了信息、人才和技術的交流,阻礙了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導致多年來一直都沒有一個跨區域的大型農產品交易中心。
四、加強江漢平原服務業合作的建議
(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目前江漢平原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較低,傳統服務業所占比重較大,新興服務業過于弱小。江漢平原應大力發展信息技術、金融保險、文化創意、運動休閑、教育培訓、文博旅游、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同時,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壯大優勢產業,形成產業集群,擴大服務業合作領域,通過區域合作實現產業鏈條的橫向調整和縱向延伸,從而提高區域服務業總體水平。
(二)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妥善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建立區域聯動機制,對服務業合作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協商,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壟斷,實現區域內服務業統籌發展。同時,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逐步形成一體化的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使要素資源在區域內能夠自由流動。
(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建立統一的物流平臺和信息資源交流平臺。江漢平原現有的交通條件基礎較好,公鐵水空的全局發展對現代物流體系的建立極為有利。因此,各城市應該統籌協調,加快推進江漢平原統一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實現公鐵水空全局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通過計算機技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文化旅游為例,江漢平原地區文化傳承各具特色,旅游資源類型繁多,各地旅游資源互補,對旅游業的發展非常有利,各地應建立全域旅游觀念,可以通過發放江漢平原旅游年卡等方式,統籌利用旅游資源,吸引更多的觀光游客,提高旅游資源的利用率。
(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
首先,要培育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及其他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產業的開發與運營,引導建立以企業為服務主體、以金融機構為主導的投融資體系。積極構建區域性金融中心和各類科技投融資平臺,加快推進兩型企業上市融資的綠色通道建設,探索發行環境治理類債券,為江漢平原兩型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其次,要創新投融資方式。引導和支持各類經濟成分投資江漢平原基礎設施、園區建設和產業開發,按照“誰開發、誰投資、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吸引跨國公司和國內大型企業到江漢平原進行成片開發。
第三,要建立投資管理機制。借鑒現有成效顯著的投資管理機制,比如區域開發銀行模式、商業銀行貸款管理模式,通過相應的金融機構來參與項目建設、資金管理。對于獲取的融資可用于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區域協作機制建設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