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了顯著變化。尤其是“慕課”的逐漸興起,更是對我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大大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為更加深入地探究慕課背景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狀況,本文擬以慕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重要危機為切入點,分析慕課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的主要機遇,提出慕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慕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危機與機遇
源自于美國的“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簡稱,漢語意思即大規模的開放性在線課程,通常直接音譯為“慕課”。興起于美國的這種開放式的大規模在線課程,是對高等院校傳統教育模式的重大革新。其中,慕課的一系列優勢不單單局限于可以共享的在線課程,而且還體現在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及靈活性,獨特的慕課學習方式與當前數字時代的碎片式學習特征十分契合,既便于學習者進行自主選擇,同時也充滿了吸引力。以在線課程為核心的慕課模式,不僅實現了對傳統教學在時間與空間上的突破,而且還促進了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的轉變,并對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作用等產生了重要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關鍵的必修課程,從慕課視域對其實際教學進行分析與研究具有至關重要的教育意義。
1 慕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教學觀念有待轉變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相對比較輕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做人”方面的教育與引導。同時,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通常是將一系列理論知識以“填鴨式”的方式灌輸給廣大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教學成效也是通過單一化的評價手段予以考試與測評。[1]與此同時,還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僅僅依賴于期末測試成績,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價值觀、信仰等進行評判,這種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視為如經濟學、微積分等一些純理論性課程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不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信仰與素養,更是與慕課背景下高校教學思想觀念相背離,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長遠發展有著消極影響。
(二)教學手段有待豐富
當前多數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面,依然以傳統的講授法模式為主。然而,這種教學手段一旦運用不合理,則很容易挫傷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2]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慕課模式的大范圍推廣與應用,使得這種傳統的機械性教學手段面臨巨大的沖擊與挑戰,如慕課教學手段的開放性、靈活性等,都對枯燥的、單一的講授法造成了嚴重影響,迫使其尋求多樣性的革新路徑,以此滿足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需要。
(三)師資力量有待提升
當前相當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具備以上素養與能力不高,少數綜合技能較高的師資力量也大都集中于985與211等這類一流高校之中。師資力量比較緊缺,導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帶頭人鳳毛麟角,特別是在新時期慕課教學模式興起的背景下,匱乏的師資力量更是阻礙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提升的重要制約因素,因而師資力量迫切需要提升。
2 慕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重要機遇
(一)突出大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帶動下,慕課教學模式也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普及。慕課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使得大學生突破了被動接收課程知識的局面,教師與大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關系,而是能夠相互溝通、相互切磋的互動關系。[3]更為重要的是,慕課背景下的大學生可以自主則取學習內容,并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況制定相應的考試內容,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主動地位;課程信息量也比較精簡,通常圍繞知識點進行教學,非常便于大學生的知識復習。
(二)促進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
教育資源的開放性、平等性與共享性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表現。直到現代社會,教育才日漸趨于實質性的平等,即更為重視形式與內容、結果與過程的有機統一,更為關注人的價值與本性的彰顯,更為強調現代化科學技術對教育的推動作用。所以,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慕課教學平臺,不但能夠促使不同國家與地區的大學生可以有效突破空間上的局限,享有平等的優質教育資源的權力,而且可以滿足不同大學生的獨特個性需求,即只要大學生擁有終端設備與網絡設備,就能根據自身的愛好、興趣以及需求等進行學習。
(三)創新課程的教學載體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進程中,所謂的網絡化是重要話題之一。網絡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單單是網上的精品課程與優質的多媒體教學方案,而且還是緊扣大學生的各種網絡習慣與網絡行為,通過貼近大學生實際狀況開展網絡式的教學。譬如,慕課教學與傳統的網絡課程教學就有很大不同,即慕課教學模式具有顯著的碎片化特征,其能夠將獨立的章節內容制作成8-10分鐘的微課程,且慕課學習者必須在掌握必要內容的基礎上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課程學習。從中可以看出,慕課教學不但遵循了注意力的分配規律,而且方便了非正式場景下的大學生學習,將會真正推動網絡化教學的發展與進步。
3 慕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具體路徑
(一)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
高校思想整治理論課的教學績效離不開教育體系的協同功能,更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因此,一方面高校應加大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力度,重點對教師的教學理念、網絡技能、教學能力等進行培養與鍛煉,利用一切資源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應利用各種機會加強自我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與視野范圍,努力促使自己向“雙師型”教師靠攏。只有通過各種途徑加大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才能保障慕課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
(二)完善慕課平臺的教學監督
慕課平臺的功能發揮需要合理的、科學的監督予以保障,預防不良信息對學生思想觀念、政治信仰的侵蝕,主動占據慕課教學的輿論制高點,從而幫助大學生筑牢精神領域的防線與思想領域的安全地帶。[4]這就需要強化對慕課平臺有關管理機制的改革與完善,建立健全安全監測、通報預警、應急管理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慕課教學內容的審查管理機制等,切實推進慕課平臺的健康和諧運行。
(三)制定科學的學習成果評價體系
慕課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成果的具體評價,必須做到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理論評價與實踐評價的有機結合。其中,過程評價包括教學平臺上的考試題庫、課后練習以及平臺討論等;結果評價包括閉卷或者開卷考試;理論評價包括重點知識隨機測評、作業展示等;實踐評價包括實地參觀或考察、社會實踐等。只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學習成果評價體系,才能實現慕課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晚英. 高職思想整治理論課慕課發展困境及對策探討——基于思政慕課的調查與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7).
[2]代長彬. 高校思想整治理論課慕課的生成、沖突及建構——基于意識形態的視角[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4).
[3]耿俊茂,趙君,張瑞. 基于“慕課”啟發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2).
[4]褚顏魁.混合式教學:慕課背景下民辦高校思想整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 新教師教學,2016(15).
作者簡介
寧思宇(1988-),男,漢族,遼寧營口人,學士,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