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玲
摘 要 兒童文學,是小學教育中向來比較受重視的一個部分。事實上,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互為表里,密不可分。近年來隨著“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兒童文學漸漸從小學語文教學的課程資源范圍中獨立出來,成為了兒童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模塊,也成了教育界內的一個熱門話題。
關鍵詞 兒童文學 小學語文 語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1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兒童文學向來是小學語文教材選取課文的重要目標,大部分除古詩詞與名著以外的課文,都屬于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原本就是專門面向兒童,符合兒童喜好的文學作品。所以它相比一般意義上的“文學”有很大的區別,具體有以下特點:
(1)用詞用句簡單易懂;
(2)文學性不高;
(3)具有淺顯的教育意義;
(4)情節簡單直接不復雜;
(5)充滿趣味性和故事性。
兒童文學是指以 3 至 16、17 歲的兒童為閱讀對象而創作的文學作品。冰心老人曾參與出版了一刊名叫《兒童文學》的雜志,該雜志實際上面向9~99歲的全年齡讀者,與本文的“兒童文學”概念不同,這里單獨提出以免混淆。
而小學語文,除了教授文化、語言知識以外,還通過課文的形式對小學生有一種“啟蒙”的作用。所以兒童文學也要負擔起這個責任,內容要有趣而充滿啟發,要包含倫理道德等教育理念,還要簡單明了,讓小孩子們能明白其中道理。這就對兒童文學有了極大限制,使得兒童文學本身的教育意義大過其文學意義,教育性質大過其文學性質。
但是小學課程規劃畢竟有限,除了課本選取的文章以外,其余作品都被歸屬“課外書”一類。在實際的調查與研究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老師和家長都是反對孩子們看課外書的,雖然小學的情況沒有中學的情況嚴重,但仍然不容樂觀。允許或者鼓勵孩子們閱讀課外書的家長只占少數,很多教師更是沒有考慮過兒童文學,對學生們的要求,最多就是學校推薦讀物。而且不同地區的教師,對兒童文學有不同的理解和重視。所以對兒童文學的正確理解和對待必不可少。
2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上文提到兒童文學占據了小學教材課文中相當大的比重,可見兒童文學本身就具有相當強大的教育能力。在實際教學中,無論課上還是課下,都會要求學生們閱讀課文,其實上這個過程,就是在閱讀兒童文學,只是這些課文內容都有老師去講解,學生們自主閱讀時要理解文章要表達的內容就有些困難。因此兒童文學針對不同年齡的讀者,文學性和難易度也有較大變化。低年齡向的兒童讀物,篇幅普遍較短,內容多是有趣的小故事,語言也都淺顯易懂,以理解和啟蒙為主要目的。較高年齡向的兒童文學,文學性更強,內容偏向復雜,以激發興趣和展示語法為主要目的,也有了展示文學和文字魅力的作用。
但所有的兒童文學,無論是作為課文,還是作為課外讀物,都是有著教育作用的兒童讀物,即使文學性不高,也擁有著一般文學作品所不具備的優勢。
兒童文學作為兒童的閱讀對象,考慮到了兒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習慣,實際上就有明顯的符合表現。其語句中往往包含了豐富的現實意象和感官感受,兒童們能夠直觀方便地想象出各種各樣的事物,并接受文中的引導,對事物進行聯想,在腦海中就形成了一個多姿多彩,新奇有趣的美麗世界。
兒童的語言普遍存在著“兒化、重復化”現象,這是方便兒童更快的認識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中的事物。兒童文學作品中同樣采用了這種方法,本身就容易被兒童所接受和理解。而其作為文學作品,往往會通過重疊、排比、押韻等方法,使得文學作品讀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樂之美。兒童天性喜愛游戲,喜歡唱歌跳舞,兒童文學所表達出的音樂之美和韻律之美,就是除本身內容的趣味性以外最能吸引兒童的地方。而兒童通過閱讀學習這種文學作品,也能漸漸體會和感受到文字之美以及文學之美,生出對語文的興趣和喜愛。
兒童文學除了在創作時采用的技巧,其本身所要表達的內容是最直觀的。一般的兒童文學作品都是在講述故事,而情節曲折、內容豐富、情感強烈的故事,更受兒童們的喜愛。
小孩子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們都渴望了解更多未知的事物。這種渴望相當強烈并且持久,有的人會一生都保持這種渴望。對于新奇的事物,無論是曲折離奇的奇幻世界冒險,還是平平淡淡的童年鄉村生活;無論是迷神炫目的未來科技,還是神秘古樸的遠古生物;無論是緊張刺激的英雄事跡,還是歡樂和諧的出游日記,都能充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帶領他們在一個個不同的幻想世界里遨游。兒童文學就是迎合了兒童這種渴望新奇,喜愛幻想,憧憬冒險的愿望和心理,從某種程度上釋放了他們由于熱切的渴望而產生的心理負擔,極受兒童們的歡迎。
小學語文教學,其目標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們語文的知識,16年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就指出,學生應該培養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
可見,教學任務乃是教書育人,除了“教書”,還要“育人”。而兒童文學作品普遍具有豐富的教育意義,在精彩有趣的故事背后,往往蘊含著為人處世、立足社會的大小道理。作為小學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授課講解課文時,除了講要學習的知識,還要告訴學生們做人的道理,這就在無形之中提升了學生們的人文素養和公民素質,為孩子們將來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才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婷.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作品編選情況分析[J].學周刊,2017(01):108-109.
[2] 陳輝.論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視界,2015(10):189+2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