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李振東
【摘要】教師要反思,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寫教學日志,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反思,因材施教。同時,要打破自我封閉的狀態,用積極開放的心態主動地與同事合作。教師反思教學行為還應該多參加教育科學研究,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
【關鍵詞】教學行為 教學反思 教師成長通俗地說,反思就是認識你自己。在教學這一專業背景下,反思是指教師研究自己的職業活動,審視自己的職業行為、職業思想和職業后果,是一種富有成效的再學習活動。對于教師而言,多一分反思,教研技能素養就會多一分提高。毫無疑問,這是一名優秀教師成長的應有之義。
一、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對于中學英語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則要立足教育教學實際,細致梳理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成敗得失并有意識地上升到理論、規律層面,同時與時俱進,緊密跟隨教學改革潮流。善于進行教學反思的教師成長進步快,所以越來越多的學校大力提倡甚至將其列為教師考核的內容之一。教育事業是培養未來人才的事業。時代在發展,教育在進步。而教育發展、學生進步最終要落實于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因此,學校、學生、家長、社會等各個層面都向教師提出了教學反思的要求。于是,教學反思成了眾望所歸。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學反思。英語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科目,一方面學生覺得難學難用難考,一方面教師也覺得難教難練難提分,而社會各界對于英語的期望越來越高。所以身為中學英語教師責任重大,有必要通過教學反思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職業能力,勇做教育事業大發展的弄潮兒和開拓者。
二、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一)反思意識——教學反思的思想基石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勇于破除固化觀念和行為模式,端正思想,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兩種行為進行批判性分析,適時總結,善于提升。當代社會,每個有理想的人都在追求進步。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反思意識體現的是一種卓越品質。一個優秀中學英語教師的魅力不僅在于其謙遜、平易近人的態度,也來源于其對英語教育事業的忠誠。這種忠誠來自于他不滿足的執著,來源于他正確的反思觀。
教師要勇敢而審慎地自我觀察與認知,因為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教學反思有難度,但只要教師有著執著的職業追求,內心中有強烈的反思意識,那么反思的難度也會慢慢消解。比如,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吾日三省吾身”,成就了他一代宗師的美名。經由此,教師達成了自我更新、完善和超越,獲得了巨大的收益與成長。
(二)以學生為本——反思中的正確理念
一方面,教師能以“旁觀者清”的跳脫見“當局者迷”的學生所不能見。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勇于親身融入學生群體內部,換位思考想想“假如我是一個學生,我需要英語(教師)為我提供什么?”教師的作用歸根結底是在學生身上體現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主體,有他自己的感受和觀點。一個優秀的教師能夠讓學生直言不諱地發表其對教學過程的真實看法,從而使得教師獲得第一手的真實的教學反饋,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設計,促進學生成長。因此,教師在教學反思中的問題意識和服務意識相當重要,只有始終強化這兩種意識,方能做到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促進不同狀況學生的提升進步與全面發展。
(三)教學日志——教學反思中的便捷方法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教師而言,寫教學日志的過程其實就是其進行教學反思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一些原則,如及時、詳盡、堅持。除了寶貴的正面的經驗,其實教學過程中那些不好的教學行為和后果更應當加以記錄整理。英語教學被稱作“一門有缺憾的藝術”。作為教師應該時常反省:教學指導思想是否正確;是否符合新課程標準;所教授的內容和方式學生能否接受;與其他老師相比,自己還欠缺什么?寫教學日志的過程就是教師體察周邊和返觀自身的過程,紛繁瑣屑的教學現象經過審慎深入的思考歸納,落實為紙面的理論總結,成為可供時時翻閱的經驗文獻。只有這樣,才能鞏固教學中好的方面,防止或改正不恰當的方面,使得教師和學生都不斷獲得提升與進步。
(四)通力合作——教學反思的有效途徑
在現代社會中,合作共事是人類活動的特點之一。教師之間的合作會使教學反思更有深度,更有收獲,因此教師之間也應當加強合作,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要善于從其他教師那里學習間接經驗:好的經驗要在自己的教學行為中普及,壞的教學習慣在今后的教學行為中要杜絕。在確定自己教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后,通過大家充分的討論,探明為何這樣,如何改變。另外,教師之間的合作還可以為教師提供情感上的支援,擺脫孤獨無助感。
教學反思是一項工作,要掌握反思的方法。反思不是一個人的苦思冥想。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的,但具體到個人的話,就是有限的。同事的良好建議也是反思的一種重要資源。因此,反思需要博采眾長,找出差距。有條件的話,可以采用比較先進的微格教學法,和其他教師一起觀看教學錄像,然后評課。作為追求進步的教師,要以平和謙遜的心態正確對待同行的各種評價,抓住評價的關鍵,重新制定發展目標,以求達到合作的目的: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五)教育科研——反思中的制高點
行為需要理論探究的引導和支撐。因此,不斷擴展知識是增強反思能力的助推器,而教育科研則毫無疑問是一種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反思的策略方法。具備教育科研素養不是專家的專項,中學英語教師也應當具備教育科研素養,走入教育科研領域,將教學內容納入研究范圍。這不僅可以縮減問題解決的時間,還可以學到新的方法和思想。參加教育科研活動可以讓教師更全面真切地了解教育規律,提高教育理論水平,了解教育發展的趨勢,從而帶動出一批教學骨干力量。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可以促進教師反思,把反思中遇到的實踐難題與眾人一起解決。教師個體通過這種問題從提出到解決的過程,體驗到了研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他們探索的熱情,有利于自覺形成反思的追求,從而向優秀教師一步步靠近。
(六)回歸實踐——反思的關鍵點
教學水平的提高是以教學反思為支撐的,教育智慧是在一步步的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從實踐上升到理論,從知識生成經驗,由經驗形成理論。教師的成長就是這種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是對反思的再認識與再創造。
教師的反思能力也影響著教師的實踐能力。反思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教學水平的提高,為了獲得更多的實踐性知識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如果反思后不付諸實踐,就是搞形式主義,是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不負責任。
實踐是教學反思的源頭活水。反思要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實踐是檢驗教師業務水平的試金石。教學反思沒有終點,“實踐——反思——實踐”是一個良性循環,能使我們在實踐中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
總之,教學反思是我們緊隨時代步伐、力爭在教育教學領域立于不敗之地的有效方法,它既能幫助我們鞏固升華行之有效的正面經驗,防止我們走上彎路錯路付出慘重代價,也可以幫助我們審慎穩妥地在教學實踐中檢驗新思想與新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益,讓中學英語教學更加符合個性化、人文化、實用化的定位,只有這樣才是一個無愧于時代熱誠召喚和各界殷切期盼的優秀教師。
參考文獻:
[1]徐智.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
[2]張立昌.試論教師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
[3]肖瓏.多層次反思:新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