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耀琦+尹紅
【摘要】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的課堂學習和在線網絡學習相融合,在當今教育改革中得到廣泛推廣與運用,實現了教育方式的革新。在這個過程中,微課作為教育與教育技術結合的新產物在網絡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角色,為學生完成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本文試圖對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日語二外教學實踐的可行性及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素進行分析,來探索適合日語二外教學的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微課 混合式教學模式 日語二外教學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省青年專項課題,課題編號ZJD1316002。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084-02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技術的不斷革新,傳統課堂正在逐步被混合式學習方式所取代,通過計算機等高科技設備的使用,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坐在同一間教室里利用以前的知識和學習風格相匹配的設備﹑工具﹑技術,媒體﹑教材等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安排。所謂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混合式教學將面對面的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這兩種典型教學形式的有機融合,在分析學生需求﹑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的基礎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充分利用再現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互補來提高教學實效。現階段的高校日語二外教學面臨課時少,教學內容多,教學任務緊等問題,若將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日語二外教學實踐,將理論性的基礎內容移到課外,讓學生自學,將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及課堂教學效果。本文首先對該模式應用于日語二外教學實踐的可行性及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素進行分析,來探索適合日語二外教學的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期為日語二外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日語二外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系統﹑細致的講解,使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的教學方法,形式比較單一,一般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的接受,也常常被稱為填鴨式教學。由于日語二外教學對象多為日語零起點學生,因此我國高校的二外日語課堂教學始終沿用教師主動教而學生被動聽的傳統教學法。雖然這種教學形式對日語零起點的學生有著巨大的優勢,如學生能夠在真實情景中模仿教師的發音并且系統高效地學習日語基礎知識,但在教與學中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語音語法等基礎知識會占用大量的時間,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將學過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并用日語思維進行有效交際,導致學生對單詞語法的掌握很好,但開口交際時卻無法說出相對完整且符合語境的句子,出現“啞巴日語”的現象。其次,教學組織上仍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學生缺少主動思考及提問的機會,缺乏師生互動,弱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導致學生思維固化,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創造力的提高。再次,由于日語二外教學一般以大班授課為主,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不可能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個性化指導,進而影響日語二外教學效果。最后,從評價方式上來看,傳統的日語二外教學主要以終結性考核為主,即以期末試卷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導致部分學生平時學習不認真但通過考前突擊也能達到比較理想的分數,有失教育公平。
二、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主要采用將教師事先制作好的微課視頻上傳到利用微信公眾號建立的微課學習平臺供學生課前學習,同時建立班級微信群上傳教學目標及教輔材料,組織學生利用即時消息進行討論互動。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可有效地解決上述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課前利用教師事先根據教材中重難點濃縮制成的微視頻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以保證在課堂教學中有足夠的時間幫助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完成知識內化的過程。由于單詞﹑語法等基礎知識在課前已經通過微課傳遞給學生,因此,教師能夠在教學組織上進行精心安排,對學生分組進行任務教學﹑游戲教學等提高學生的開口率,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二次內化的同時,也幫助學生糾正語音﹑語法錯誤,進行個性化指導。這種教學模式還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新知識,遇到問題通過微信群聊功能進行探討,模擬了真實的教學情景,在網絡上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也主要以教師引導為主,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為主,能夠有效地實現“雙主教學”理念(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評價上也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期末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而是通過時時監控學生課前微課的學習時長﹑課前微信學習群互動及課堂互動表現等進行綜合評價,體現了評價的公平性。從本質上來說,混合式教學模式采用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和差別化指導,實現了師生角色的互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高效地實現課堂功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師生角色的轉換,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線上的微課與線下的傳統課堂有機結合,將知識的傳遞在課前完成,而課中集中進行小組活動等對知識二次內化,實現了教學過程的逆序創新,應用于日語二外教學中,將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一)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包括網絡教學環境和課堂教學環境。網絡教學環境中微信平臺為日語二外教學微課的創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利用公眾號搭建微課學習平臺可以及時發布微課供學生課前課后學習,通過建立微信群能夠實現即時通訊創建教學情景,進行在線討論﹑輔導答疑等時時監測學生學習效果,便于教師個性化指導。課堂教學環境將打破以往填鴨式教育模式,通過分組游戲﹑任務﹑討論等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設置不同的任務難度來實現分級教學的可能性。
(二)教學過程
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雙主理念,整個教學過程由教師課前準備﹑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課堂互動學習三部分組成。教師課前準備主要指的是教師將事先按照知識點錄制的微課視頻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發布,同時在微信群中以word或即時消息的形式將課程的教學目標﹑重難點﹑自測題﹑聽力材料等發布給學生,使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有的放矢并高效準確地獲取所需資源。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指學生利用電腦﹑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觀看微課并進行學習,學習中若遇到問題或困難可通過微信群進行在線提問向教師或同學尋求幫助。學習后還可通過自測題來檢驗學習效果,若對學習效果不滿意,還在微信學習平臺上反復進行學習。課堂互動學習主要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和微信群中學生討論較多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通過課堂再次強化講解﹑設計游戲﹑小組活動等方式對重點知識進行二次內化。同時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個性指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加強,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三)教學評價
傳統課堂的日語二外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即期末試卷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較高。與傳統的日語二外教學評價不同,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評價中過程性評價的比重遠高于終結性評價。混合式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主要來源于教師通過微信平臺記錄到的學生學習微課的情況﹑微信群中的互動情況和課堂表現等。這種評價方式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程的考核更加公平合理。
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日語二外教學實踐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和探索,它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的僵化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同時也讓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差別性指導得以實現。本文從理論上對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初步探索,對其實施的可能性進行分析,以期指導今后的日語二外教學實踐,實現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教學創新。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
[2]范文翔等.移動學習環境下微信支持的反轉課堂實踐探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