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浩
空間構成課程的教學思考
張 浩
空間構成是三維空間的一種主觀體驗。教學中通過電腦輔助設計與手工制作相結合,學生的構思作品可更快更形象地呈現,讓學生快速體驗自己設計的構思。
空間構成 電腦輔助設計 手工制作
空間構成作為設計基礎課程的延伸課程,讓學生了解并掌握空間藝術的設計,并將重點放在材料、質地和形態的研究上,提高立體設計中形式美的設計能力和審美能力,獲得空間想象和構思能力。在現代設計教育要求下,課程教學應讓學生學會運用造型基本元素,按照構成規律和形式美法則進行組合,對三維空間和材料運用展開探索和研究。通過系統學習,學生能建立起空間概念基本知識體系,掌握空間的分類,培養學生的空間感覺,使之具有空間拓展想象能力、空間分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傳統教育中對空間的感覺與特性研究甚少
在傳統設計教學中,空間構成藝術對三維環境空間的感覺與特性卻研究較少。學生在學習和訓練中常習慣于平面性的想象,在物理空間、心理空間、知覺空間上的體驗研究意識淡薄。作為現代空間構成藝術教育的思維訓練應包含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表達的空間是思維具體呈現,涵蓋形態與空間、材料與結構、意識與審美等方面的知識。
(二)提高學生造型構思、空間想象等能力
教學中對學生的空間造型訓練是利用實際的材料,對一個特定空間運用平面劃分、空間切割、重組組合等處理和結合方法,手工完成三維空間形態。傳統的學生設計練習主要以手工為主,學生大量時間用于手工制作,而忽視構思造型、空間想象等能力。以至作品大多缺少生命力,缺少空間感。
課程教學是為了解決如何將一個點、線、面和體的元素結合成某種三維形狀的問題,以對學生進行綜合藝術創造能力的培養。通過對構思方式以及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鍛煉,使之具備分析各類空間造型要素的能力。根據造型要素的不同,學生應具備產生各種不同觸覺的美感識別和敏銳的撲捉能力。
(一)以二維空間表達方式加強空間造型構思表達
在設計過程初期對空間形態的思考,除了用模型之外,很大程度上都是運用多角度的二維草圖對空間形態進行構思和推敲。空間造型的二維分析表達,是通過徒手勾畫空間形態,是設計構思視覺化的過程。繪制的草圖能快速、直觀、簡潔的把構思的造型繪制出來,使構思不斷生成、變化、深入,直至最后完成。這種循序漸進的視覺化方法對促進學生形象化構思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構成藝術造型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二)傳統課程教學無意忽視了創造性思維
傳統的教學訓練中由于以手工為主,使用具體材料制作,既費工又耗時,大部分時間用于手工制作,很少時間用于培養創造性思維。它無意中忽略了課程培養學生思想和想象力的能力。
(一)引入電腦設計軟件輔助課程教學
教學中電腦輔助設計軟件主要有SkеtсhUP、3DМАХ等,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講解掌握電腦繪圖的基本表現手法,軟件操作配合教學設計練習。讓學生把有效地時間更科學合理地分配到形象化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創造思維能力中,使自己對空間造型的構思多方面地表達出來。學生還可用電腦設計軟件把三維形體在電腦中呈現出構思后的結果,使之能迅速的了解形體構造及更多的接觸“立體構成”的訓練課題。
利用電腦輔助教學手段,不僅使學生能自由快捷的訓練造型感覺和空間思維想象,而且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完成的知識信息轉移的過程更加快速有效,多方面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期望值。教學過程更直觀、簡潔,并減少了教學中諸多不必要的講解、示范、板演等環節,使教師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時間,針對性地完成學生的輔導,及時解決學生作業練習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的設計對象更加具體直觀,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創造性思維。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多樣化的健康順利進展,促進教師與學生的的專業研究。
(二)電腦輔助設計軟件與傳統手工制作教學相結合
電腦輔助設計軟件可提高學習效率,但這種訓練不可能完全替代手工制作訓練的教學模式。手工制作過程中學生對材料本身的質地、色彩、肌理、空間等因素會有更深刻更直觀地感受,而這些因素又能激發出新的構想。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可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設計與審美能力。
課堂教學不應以教學的形式進行,重在以應發揮學生在實踐中的潛能,培養創新思維能力。鼓勵多樣性教學方式方法,避免成為單純技術、單純手工的訓練。通過電腦軟件模擬與手工制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空間構成藝術思維。
[1]陶濤.空間構成基礎教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何彤.空間構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四川藝術職業學院)
張浩(1982-),男,漢族,四川綿陽人,文學碩士,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環境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