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婉軒 奚茹茜
對杭州師范大學法學專業教育的調查研究
吳婉軒 奚茹茜
本文通過問卷的方式,調查了杭州師范大學本科師生對該校法學專業教育現狀的看法,以法學教育認識、法學教育課程體系等角度為切入點,探討現今法學教育中的問題。通過調查分析,可得出:(1)師生對于法學專業的基本認識存在較大差異;(2)法學教育體系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實務課程占比不足、課程銜接性差、公共課比例過大等。對此,我們提出了相關建議。
法學教育 高校 課程體系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中,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作為未來法治建設的新希望,高校法學教育就成了法治建設中的重中之重。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調查當前高校法學教育,來探討我國現法學教育面臨的困境與桎梏,以師生的視角來追尋一條正確的法學教育之路。
本次調查以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各年級學生及該院教師為調查對象。其中有80份學生有效問卷和10份(該院近1/3)老師有效問卷。
問卷于2016年10月20日發放,至2016年11月28日結束。筆者將回收問卷進行檢查核實和科學分析后,得到以下數據結論。
(一)法學教育及培養目標
1、法學教育性質
在問卷調查的學生群體中,多數學生認為法學教育是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職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結合;而半數老師則認為法學教育應歸屬為精英教育與職業教育,僅30%教師認為其應是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職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結合。
也就是說,教師偏向于精英教育,學生則更傾向于大眾教育和素質教育。即法學專業師生對于法學教育的性質認定有差異,教師的要求較學生更高。
2、法治人才能力素質
當問及“社會主義法治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時,學生多數選擇了法律職業素養、熟練的實踐性技能和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同時有半數及以上認為思想政治素質、文書寫作和解決法律問題能力非常重要;僅少部分人更重視雙語能力及對其他學科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這說明高校學生普遍認為作為未來的專業法律人,應更重視法律本身所需具有的專業化素養,但思政素質與國際交往能力也是必不可缺,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二)高校法學教育培養課程體系
當問及“法學本科專業是否應專門開設法律職業倫理課程”時,過半數學生認為有必要,其中有將近1/4認為非常必要。同時有半數教師認為有必要,40%的教師表示非常必要,也有10%表示沒有必要。
這說明,現今社會法律人對法律職業操守的堅持并不盡人意,仍存在欠缺。習近平主席自上臺后,便開始強烈打擊貪污受賄者,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其身為司法人員,仍知法犯法,受賄枉法,給廣大法科生留下了深刻認識——除專業能力扎實外,職業操守也很重要。慶幸的是,在教師領域,這已基本達成共識。
(三)實務課程與問題
受測學生認為現行法學課程體系存在的最大問題為“法律理論課程過多,實務課程過少”。“課程間重復,銜接度不好”、“課程性質單一”和“公共政治課程占比過大”也是次主要問題。而受測教師認為公共政治占比過大是該體系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其次才是法律實務課程過少與課程單一化。
與學生相比,教師眼中的教學體系更為廣闊——法學不是一門單獨的學科,是從人文社科中衍生出的課程,所以應多涉獵該領域外的其他學科,但在課程設置上也不應讓其他學科占比過多,否則就是本末倒置,如公共政治課程。其次理論與實踐的設置不一,也是一大問題。對該問題,通過對比,我們可以大膽作出猜測:實務概念在部分老師心中與學生的認知并不統一,老師認知的是一種“偽實務”,實際上實務課程并未達到良好效果。
(一)法學教育性質
與學生相比,老師認為法學人才需要掌握較高的雙語能力。該現象的本質在于,師生對法學教育性質的認識存在差異,老師偏向于精英教育,學生則更為傾向大眾和素質教育,即教師對于法學的要求較學生更高。
(二)法學教育課程體系
根據調查研究,學生在問卷中顯示出其希望加大實務課程比重的愿想;同時受測老師也表示增加實務訓練確有必要。且值得思考的是,若想成為一名專業的法律人士,不僅需要厚實的法律專業知識,還應具備一定的法律倫理觀念。故在法學教育體系中,應增設相關的法律職業倫理課程,加強法倫理建設。
(三)現存的問題
對于現行法學教育體系,師生也表達了各自的看法。老師認為學好法學應多涉獵其他學科,但也同時認識到課程設置不應讓其他學科占比過多。學生的關注點則主要放在理論多實踐少上,渴望接觸更多的實務項目。
(四)對策
設置更合理的法學專業課程;增設人文社科、自然科學課程,使課程多元化;降低公共政治課程在大學教育中的比例;取消開設重復的課程,如大學課程中,往往會同時開設商法和公司法,該二門課程間就存在重復交叉部分;提高實務課程所占比重。
完善法學院校與法治實務部門協同育人機制,以改善現行法學教育中理論遠多于實踐的問題。如:
邀請實務專家來校開辦講座;(2)邀請實務專家擔任兼職教師;(3)組織學生到實務部門參觀;(4)建立實習基地;(5)實務部門可面對本科生、碩士生設立課題并予以指導;(6)聘任實務部門專家擔任學生的導師,實行“雙導師”制度。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