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建
【摘 要】中學生正處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極易扭曲的危險期,而優秀中學生本應該有更好的學習前程,但如不及時矯治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形成各種程度的心理疾病,這些病態心理輕者可以影響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將能助長青少年犯罪。本文就優秀中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優秀中學生;學習前程;心理問題;分析;對策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農村高完中,環境、飲食衛生條件都不錯,學生人數將近4000人。初、高中每個年級的學生數在700人左右。以下是我發現的幾個案例:
[案例一]某男,初一學生,成績在全年級前25名左右。因自己是孤兒,靠親戚的撫養和國家的兩免一補維持著上學的學費。好強的他總是在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無論是成績還是生活。所以的他的成績還算可以,可在生活上,卻寧愿假期到外面打工賺錢,上學時也不愿在學校食堂蒸飯吃,而選擇打飯吃;不愿像少數人一樣的步行回家,而要選擇乘車回家。
[案例二]某男,高三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但對美術很感興趣,每次專業考試下來都是85分以上,不同一般,感到非常自豪、驕傲。可興趣班里還有一位美術學生專業也好,見不得他那種高傲自大,專業成績總比自己考得好,心理十分不舒服討厭他,在訓練時總與他比效果、比時間、比成績,始終不服輸,你行我也行的這樣對著干,原本是件好事,但就是一些失誤和小矛盾引起,搞得他倆經常吵架,有一次若不是老師的阻止可能打起架來了。每次考試下來,總差那么一點點才趕得上他,心理不舒服難過,十分妒忌他,恨不得找點理由刺激、傷害他。
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的報告顯示,有的學生有學習焦慮、人際焦慮、孤獨傾向,還有自責傾向??蓪W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卻很少被列入這些人群,因為他們通常在“優秀學生”的光環下被人們誤認為是優秀得無懈可擊??尚睦韺W家指出“人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受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是可變的、可逆的和發展的?!闭且驗閮炐銓W生較好的智力水平或對事物觀察的細致以及學業上的一帆風順。所以,他們一旦產生心理問題將比一般學生表現得更加復雜、隱蔽、敏感和早熟,后果更為嚴重,從而造成一系列心理問題。他們內心深處潛在的危害性也不容許我們施教育者、家長和社會的忽視!
二、優秀中學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
當前,優秀中學生的心理存在如人際關系緊張、社會交往不適、考試焦慮,產生嫉妒、偏激、狹隘等狀況。形成這些心理障礙的原因有很多: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主客觀的,涉及遺傳因素,生理條件,身體狀況等方面的原因。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不健康心理:
1.視“學習”為一切心理
長期以來,在殘酷的升學壓力之下,人人跟著分數這個指揮棒走,迫于壓力,學校名為素質教育而實際上還是在狠抓應試教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現象,繁重的作業負擔和對升重點學校的苛求,以及父母成天的嘮叨,施壓,給學生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從而導致他們也會一味地追求分數,脫離群眾,甚至可以不參加集體活動,一心一意地學習功課。當他們時刻繃緊的那根弦突然斷裂時,他們的情緒會受到很大影響,甚至有的學生會因考試成績的一分之差而傷心落淚、錘胸頓足;會因升學考試的落榜而想到了輕生,造成心理上的扭曲。2007年5月21日寧夏固原一補習生高考前夕服藥自殺的原因卻是因為不堪忍受高考的壓力。這些心理問題所引發的不良后果已越來越令人深思。
2.自傲心理
中國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普遍存在過高的期望值和過分溺愛的教育方法。因為學生學習成績好,能夠得到親戚朋友的夸獎贊許,家長會不自覺地將這些子女放到了一個更高的位置,用他們的特殊方式來保護這些“優秀子女”,學校也是如此,迫于社會對學校教師的評價僅限于所考優生的個數,所以,教師也只能是力圖多培養幾個優生,對優秀學生也會過分的關注、信任甚至放縱。使他們更認為自己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很容易形成唯我獨尊的自傲心理。
3.嫉妒心理
正是在自傲心理的影響下,優秀中學生長期惟我獨尊、目中無人的觀念,使他們看不起其他同學,往往對別人要求苛刻,不承認或貶低別人的成績和進步,缺少對別人應有的賞識和尊重,對比自己強的人懷恨在心,甚至造謠中傷,使其造成心理上的狹隘。
4.逆反心理
進入中學時代的優秀學生,他們已初步具備了自理能力,厭倦了成人無微不至地保護和條條限制,渴望獲得獨立。然而,成人的實力非常雄厚,在當他們無法擺脫時,這些優秀學生想到了另一種解決方法:對著干!你要我讀書,我偏偏不讀;你不讓我進網吧,我偏偏要進網吧……大多數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是靠他們的智慧和努力換來的,如果他們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家長和其他人心理上的溝通、理解,在他們本就不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下就好像失去了寄托。容易產生消極心理,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和對美好未來追求的斗志。
5.完美心理
社會上對女性以瘦為美的瘋狂崇尚,完美打造女性美的各種渠道,也悄悄襲入了優秀學生,他們不僅要擔心自己的成績是否會下降,還要擔心自己的身材是否好看。更有如案例一那樣的優秀中學生,他們惟恐自己的哪一個缺點影響了他們“優秀”的頭銜,遭來別人的看不起,所以便想盡一切辦法進行維護,直到自己身心疲憊……久而久之,這些優秀學生的心理就可能會逐步形成易怒、不愿合作、推卸責任、失去自信心等內在的創傷。
中學生正處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極易扭曲的危險期,這些優秀中學生本應該有更好的學習前程,但如不及時矯治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形成各種程度的心理疾病,這些病態心理輕者可以影響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犯罪,影響他們的一身。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我們又該如何嘗試著走入這些人群的心理,讓他們敞開心扉,正確、坦然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呢?
二、維護“優秀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分析
1.教師備課的完善
教師備課不應僅僅局限于備教材、備學生,還應該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所需求的東西和愿望。對優秀學生要不褒不貶,認真對待,做恰如其分地評價和引導。
2.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校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前一部分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后一部分是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其訓練活動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等的心理調節手段。從而提高優秀學生的交往能力,探究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防患于未然。
3.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由于社會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服務中心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趨勢。
4.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也是一種必須。
通過以上方法,提煉出其中的優秀學生,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探究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地對他們進行自我意識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早戀心理與性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受挫折能力和競爭意識。將他們融入社會,做一個學校的優秀學生,社會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