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中職語文教學應與時俱進,向信息化教學方向邁進。本文首先論述了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信息化手段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手段 中職語文教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77-01
當前,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了中職語文教學的必然趨勢,因為通過信息化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專心致志投入到語文課堂學習中,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所以說,將信息化手段與中職語文教學有機融合是我們當前必須考慮的首要任務。
1.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主要是在視覺和聽覺的基礎上來學習與掌握課本知識信息,將信息化手段融入到中職語文教學中,能夠為學生提供貼近于真實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使得學生得到了豐富的感官體驗,及時有效地掌握教學知識,并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發展,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此外,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1.2有利于教育者的教學
將信息化手段與中職語文教學相結合,不僅提高了教育者的備課效率,實現預期的教學質量要求,而且還避免了教育者的重復教學,不用再反復對同一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另外,隨著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擴大了教學內容范圍,實現了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溝通關系,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創新了教學設計,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3有利于對教學整體優化
將信息化手段應用到中職語文教學中,有利于教育者及時快捷地開展教學演示,對課堂教學時間合理掌控,并傳授給學生更多的信息知識。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中職語文教學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充分滲透信息化手段,這對教育者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具有現實意義。
2.信息化手段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選擇適應于學生的信息化教學資源
必須從學生特點角度出發確立相適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不能選擇太深刻的內容,否則會造成學生理解困難,也不能選擇太淺顯的內容,這樣又無法滿足教學目的。因此教育者在確立教學資源過程中,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并且教育者播放的教學視頻應滿足于學生的審美特點。由于學生對一些年代久,且內容陳舊的影視作品不是很感興趣,因此筆者在上老舍先生所著的《我的母親》一課時,學生與老舍先生當時生活的年代距離很遠,本文中母親的諸多行為舉止難以被他們所接受,也無法深刻體會到其中無私偉大的母愛。為了有效落實預期的學習目標,教育者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學生熟悉的《變形計》中關于《兩個世界》的故事融入到課堂中。 所以只要采用科學合理的多媒體信息手段,就能夠增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2拓展學生互動平臺
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時間有限,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提高教學實效性,這就要求教育者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保持密切的交流溝通。而運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滿足這些要求,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保證師生間充足的溝通交流,拓展學生的互動平臺。擴大學生的課堂和課外學習領域,促進師生間良好的情感交流,推動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當前,QQ、微信等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人們溝通交流的主流方式,教師應利用這些交流方式與學生之間保持密切的溝通,對學生遇到的生活和學習問題予以必要的幫助。
2.3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信息化時代下,信息化手段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方式,將信息化手段融入到中職語文教學中,不僅為教育者提供了與教學相配套的教學材料和教學視頻,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時獲取解決學習問題的資料。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教育者在他們的學習中扮演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實施合作學習模式,在豐富學生知識內容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積極自主探索研究,懂得如何與同伴之間進行良好溝通交流。
綜上所述可知,信息化時代下,中職語文教育者應積極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加強探索和創新,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信息化手段融入到教學中,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宜芳.淺析中職語文教學中信息化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
[2]曹艷.依托信息化手段優化中職語文教學[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
[3]許丹陽.淺析信息化技術手段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中國人,2016.
作者簡介:
孫國梁(1982-),男,漢族,江蘇南京人,大學本科學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