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3.015
[摘要] 目的 對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接受個體化飲食治療后,其妊娠結局受到的影響情況展開分析。方法 采取隨機抽簽的方法,將該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GDM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前者接受臨床常規治療,后者在此基礎上展開個體化的飲食治療,并對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展開統計與評價。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等血糖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明顯下降;產科并發癥(妊娠高血壓、早產、產后出血等)及胎兒/新生兒不良反應(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畸形、巨大兒等)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對GDM患者展開個體化飲食治療,可對其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充分改善產婦的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狀態,值得臨床重視。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GDM);個體化飲食治療;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7(a)-0015-02
妊娠期糖尿病(GDM)為妊娠期常見并發癥之一,指的是在妊娠期間,產婦存在糖尿病及糖耐量降低等血糖異常情況,發病率約為1.8%~17.0%。近些年來,人們飲食習慣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這也使得GDM的發病率日益升高,倘若此類患者未能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那么就可導致妊高癥、產后出血、產后感染、巨大兒,以及流產等并發癥的出現,嚴重危害到產婦以及胎兒的生命健康[1]。當前,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飲食治療理念也得到日益改進與完善,并被廣泛應用在了GDM的臨床治療中。該文以該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GDM患者為例,通過對部分病例展開個體化飲食治療,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10例于2015年6月—2017年5月來該院接受治療的GDM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5例)中,34例為初產婦,21例為經產婦;年齡為24~38歲不等,平均(28.6±5.4)歲;孕周為27~39周,平均(34.3±3.3)周;體重為58~79 kg,平均(69.7±8.0)kg。對照組(55例)中,31例為初產婦,24例為經產婦;年齡為23~39歲不等,平均(28.9±5.7)歲;孕周為28~37周,平均(33.7±3.1)周;體重為57~78 kg,平均(69.5±7.8)kg。所有患者經初篩以及胰島素釋放試驗被確診為GDM,排除存在甲狀腺疾病等慢性疾病史及多次妊娠患者,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比較。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臨床常規治療,也即對患者每天攝取的熱量進行嚴格控制,鼓勵患者(除存在先兆流產及嚴重不適反應的孕婦以外)每天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當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時,向其注射胰島素治療。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接受個體化的飲食治療,具體操作如下。
①對患者的舊食譜進行分析:詢問患者及其家屬治療前(特別是患者來院就診前1 d)的飲食狀況,從而對患者日常飲食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同時計算出患者當日攝取的總熱量及三大營養素的比例關系,并詳細記錄各項數據。②個體化飲食方案的制定:詳細了解患者的日常飲食及營養結構,并結合其孕周、體重及身高等基本資料,提出患者不同孕期所需要的飲食建議。患者則可從自身喜好出發,并在醫師的建議下,合理選擇主食、副食等食材及其烹飪方法。根據孕婦體重指數、血糖及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得出適合患者的飲食方案,主要包括營養成分的配比以及日常需要攝入的總的熱量等內容。此外,醫院還應為每位患者建立個體化的飲食檔案,分析其飲食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并與制定的飲食方案進行對比,隨后做出合理的調整。
在個體化飲食治療中,重點是對患者日常攝取的總熱量進行控制。通常來說,孕婦每日需要攝取的熱量應稍高于未妊娠婦女,但由于個體差異性的存在,需進行合理的增減,如果孕婦的BMI在30 kg/m2以上,那么就要將其每日攝取的熱量適當降低,而脂肪這一營養素的日常攝取比例為15%~20%左右,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則依次為20%~25%,以及55%~60%左右;如果孕婦有著較高的血脂水平,或是比較肥胖,那么就要將飲食方案中脂肪的比例適當降低。總的來說,少吃多餐為GDM患者的飲食原則,并叮囑患者注意多食用富含纖維素及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的瓜果蔬菜等,同時注意微量元素及無機鹽的補充,并確保攝取充足的鈣質。
③合理調整個體化飲食方案:待所有GDM患者入院以后,需合理控制其日常飲食,每天選擇固定的時間段來檢測患者的尿酮及末梢血糖的含量,并以檢測結果為依據,對飲食方案進行合理調整,控制患者的尿酮檢測呈陰性,餐前30 min的血糖水平在5.6 mmol/L以下,且餐后2 h血糖在6.7 mmol/L以下。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來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用[n(%)]、平均數與標準差(x±s)表示,分別行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與對照組相比明顯下降(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產科并發癥情況比較
經治療,觀察組患者妊娠高血壓、早產、產后出血等產科并發癥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胎兒/新生兒不良反應情況比較endprint
觀察組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畸形、巨大兒等胎兒/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下降(P<0.05)。見表3。
3 討論
作為妊娠期孕婦一種常見的并發癥,GDM的發病原因主要是胎盤中出現了可增加體內胰島素抵抗能力的抗胰島素物質,在減弱胰島功能的基礎上,大大減少了胰島素的合成量,進而使得血糖含量升高,超出正常水平[2]。分析相關實驗研究得知,在懷孕期間,GDM患者腹中的胎兒也會有著較高的血糖水平,并且在不斷生長過程中,胎兒還會發生一系列的并發癥,如果未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那么就會引起比較危險的情況,如胎兒畸形、難產以及早產等[3]。
目前,臨床在治療GDM患者時,主要采取飲食控制的方法,也即對患者的飲食計劃進行合理安排,對其攝入的熱量進行嚴格控制,并輔以運動的一種治療方法[4]。在該實驗中,接受個體化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血糖水平及妊娠結局均顯著優于僅接受常規治療的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個體化飲食治療是從患者實際身體狀況及飲食喜好出發,制定出相應的飲食計劃,也即醫護人員以患者BMI、孕周等資料為依據,將其每日所需要的總熱量計算出來,并在照顧患者飲食喜好的基礎上,將每餐飲食合理搭配好,在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及熱量的基礎上,將血糖水平有效降低,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妊娠結局[5]。而對照組中,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不夠理想,母兒出現了較多的并發癥,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患者對醫生給出的飲食建議不夠重視,且患者及其家屬認為為了是胎兒得到更好的生長及發育,應當多食用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導致攝入了較多的糖類及脂肪。臨床應建議妊娠期女性應多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適當食用含糖量高的補品,尤其要注意補充足夠的鈣質。
綜上所述,對于GDM患者,通過給予其個體化的飲食治療,可消除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其血糖水平,充分促進產婦妊娠解決及新生兒狀態的改善,降低母兒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彩芳,葉艷貞,黃小瓊.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4,14(3):31-34.
[2] 陳媛.個體化飲食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1):116-118.
[3] 唐曉霞,張巧.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31-32.
[4] 尤彩蘭.飲食和運動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作用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四川醫學,2013,34(11):1757-1758.
[5] 黃利蘭,鄒清如,蔡芬蘭,等.個體化飲食干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分析[J].河北醫藥,2013,35(2):311-312.
(收稿日期:2017-06-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