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釗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3.040
[摘要] 目的 探討血糖控制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妊娠期糖尿病產婦162例,根據血糖控制程度進行分組,其中,血糖控制理想者為研究組(81例),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為對照組(81例)。記錄兩組產婦妊娠并發癥、分娩方式及新生兒并發癥情況。結果 兩組產婦在產后出血、胎膜早破及感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中,妊高癥發生率為2.47%、羊水過多發生率為1.23%、酮癥酸中毒發生率為1.23%,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58%、11.11%、12.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53、5.222、6.242,P<0.05)。研究組產婦血糖控制結果理想,其剖宮產率僅為55.5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2.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39,P<0.05)。兩組新生兒在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中,早產發生率為7.41%、胎兒窘迫發生率為3.70%、巨大兒發生率為4.94%,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16%、16.05%、18.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715、5.617、5.962,P<0.05)。結論 血糖控制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血糖控制理想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更少,可有效減少對母嬰的近遠期危害,預后質量更高,并且剖宮產率更低,有利于新生兒生長發育,值得臨床加深研究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血糖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7(a)-0040-02
妊娠期糖尿病為產科常見疾病之一,其發生與妊娠前糖代謝正常而潛在糖耐量減退有關,對產婦妊娠結局及新生兒均有嚴重不利影響,臨床危害性較高。而通過行早期血糖控制措施有利于幫助產婦在孕期控制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狀況。研究指出[1],妊娠期糖尿病多發生于妊娠中晚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并發多種產科并發癥,嚴重影響母嬰生命健康。2015年1月—2017年1月該研究旨對比血糖控制理想產婦與不理想產婦妊娠結局和新生兒結局差異,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妊娠期糖尿病產婦162例,根據血糖控制程度進行分組,其中,血糖控制理想者為研究組(81例),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為對照組(81例)。研究組產婦中,平均歲數(30.24±4.13)歲,初產婦45例,經產婦36例;對照組產婦中,平均歲數(29.78±3.85)歲,初產婦47例,經產婦34例。兩組產婦年齡分布、產次等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病例納入標準[2]:①兩組產婦妊娠時間均超過41周、單胎、頭位;②妊娠期糖尿病診斷符合《中華婦產科學》相關診斷標準;③20~35歲;④對該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②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患者;③不能配合治療或臨床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產婦在確診糖尿病之后,即予以糖尿病飲食并進行相關健康知識宣教,若調整1周后血糖水平仍異常,則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予以胰島素進行治療。每日三餐前后均進行血糖檢測,如果三餐前血糖值≤5.6 mmol/L、三餐后2 h血糖值≤6.7 mmol/L則視為血糖控制良好,未達到上述標準則視為血糖控制不理想。
1.3 判斷標準
妊娠并發癥包括:妊高癥、羊水過多、產后出血、胎膜早破、酮癥酸中毒及感染。分娩方式包括:剖宮產、陰道順產及陰道助產。新生兒并發癥:新生兒窒息、早產、胎兒窘迫及巨大兒[3]。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件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妊娠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在產后出血、胎膜早破及感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中,妊高癥發生率為2.47%、羊水過多發生率為1.23%、酮癥酸中毒發生率為1.23%,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58%、11.11%、12.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53、5.222、6.242,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
研究組產婦血糖控制結果理想,其剖宮產率僅為55.5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2.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39,P<0.05)。見表2。
2.3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新生兒在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中,早產發生率為7.41%、胎兒窘迫發生率為3.70%、巨大兒發生率為4.94%,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16%、16.05%、18.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715、5.617、5.962 P<0.05)。見表3。
3 討論
伴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以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相關研究指出[4],全球每年有1%~8%妊娠期婦女合并糖尿病。與其他類型糖尿病相比較,妊娠期糖尿病絕大多數會在產后恢復正常。但是,妊娠期糖尿病對產婦及新生兒妊娠結局均會產生極大威脅。臨床應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以盡快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會因為代謝異常和胰島素抵抗等原因,從而誘發妊高癥發生;另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表現為高血糖、高血酮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病理癥狀,從而誘發酮癥酸中毒。相關研究指出[5],妊娠期糖尿病會導致羊水過多、妊高癥及早產等并發癥,不利于產婦分娩結局及預后。而在多種并發癥共同作用下,會導致產婦分娩孕周明顯提前,剖宮產率明顯上升。該組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產婦在產后出血、胎膜早破及感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中,妊高癥發生率為2.47%、羊水過多發生率為1.23%、酮癥酸中毒發生率為1.23%,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58%、11.11%、12.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53、5.222、6.242,P<0.05)。說明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妊娠期并發癥更多。另一組數據顯示,研究組產婦血糖控制結果理想,其剖宮產率僅為55.5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2.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39,P<0.05)。說明血糖控制不理想產婦剖宮產率更高。兩組數據與上述研究結論基本吻合。endprint
值得重視的是,妊娠期糖尿病對新生兒也會產生明顯影響。例如,產婦血糖升高后,血脂和血氨基酸也會隨之升高,導致胎兒過度生長,導致巨大兒出現;母體高血糖狀態極易導致胎兒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產生不足、肺泡發育成熟延遲,進而誘發新生兒窒息[6-7]。該組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新生兒在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中,早產發生率為7.41%、胎兒窘迫發生率為3.70%、巨大兒發生率為4.94%,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16%、16.05%、18.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715、5.617、5.962 P<0.05)。說明產婦血糖控制理想者新生兒并發癥更少,與上述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血糖控制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血糖控制理想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更少,可有效減少對母嬰的近遠期危害,預后質量更高,并且剖宮產率更低,有利于新生兒生長發育,值得臨床加深研究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彥芳.胰島素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08-109.
[2] 柳玉珍.妊娠合并糖尿病產婦運用綜合護理對其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心理醫生,2016,22(16):196-197.
[3] 付慧娟.胰島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探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15):109-110.
[4] 劉秀軍.飲食控制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105-107.
[5] 徐文萍,肖玉婷,楊敏,等.個性化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3):5012-5013.
[6] 鄧惠宜,周麗華,謝志岳,等.24 h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6, 27(16):2689-2690.
[7] 王海蓮,顏明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6,6(10):17-18.
(收稿日期:2017-04-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