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霞
摘 要: 留守兒童的轉化教育已經是班集體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思想基礎。留守兒童的自尊心比其他學生強,更需要老師和同學的關愛。教師要用愛啟迪留守兒童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情感和學習動力,使他們主動學習、學會做人,讓班集體每一位學生為班集體增光添瓦,為學校、社會的成功發展盡最大力量和職責。
關鍵詞: 愛 班集體 留守兒童 轉化工作
隨著社會進步,外出務工人數與日俱增,留守兒童隊伍日益增大,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壓力,我們要對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愛,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教育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純真的靈魂,需要教育者施以春風化雨般的師愛——似春雨潤物,無偏無蔽;似陽光播撒,慷慨無私。要用“愛”感化留守兒童,從表面上看,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看,是教師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愛,這種愛有巨大的吸引力。要真正做到愛學生,教師要走出原來應試教育的思想圈,轉變原來以分數標準衡量學生的觀念,不斷更新觀念,對學生多方位關注,從多元智能出發,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重新認識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班主任開展班集體教育活動的同時,應做好個別教育工作,特別留守兒童的轉化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班集體成功教育的關鍵。
一、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生,抓好留守兒童日常行為規范,建立互助小組,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班主任不全面了解學生,就制訂不出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工作計劃,就無法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所以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一有空就多跟他們談一談,交流思想,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懷。平時,多愛護他們,無論在課堂教學中,還是與他們談心、家訪中,盡量做到話語中多肯定,字句中沁透班主任的愛心,點滴深情,這樣,才能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啟迪,激起他們心靈深處的浪花,從而懂得愛別人,產生學習動力。建立互助小組,將品學兼優學生與留守兒童相互搭配,采取結對子形式幫助留守兒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自我優勢,建立師生互助小組、學優生與留守兒童互助小組等,使他們取長補短。教師教會學生超越自我、管理自我、學會學習,學會互相幫助。讓品學優生幫助留守兒童學習,挖掘自己的潛能,讓學優生帶動留守兒童展示自我,樹立信心。組成互助小組后,每月交互助報告,互助報告上寫清互助學生對教師的期望,教師幫助留守兒童寫出進步的具體措施,多鼓勵。要經常和留守兒童談話,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對于家庭特殊的學生,通過家訪溝通了解,使留守兒童教育更具體,這樣能夠密切師生情感,增強班級凝聚力,融洽師生關系,留守兒童會更熱愛班集體,進而愛老師、愛學習、愛生活。教留守兒童學會“換位”思考,并積極教育引導,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與他們交流談心,為他們排憂解難,同時多觀察他們、調查他們、研究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溝通他們的思想感情,獲得他們的信任。這樣他們有話愛跟你說,有苦愛找你訴,有事愛找你商量,學習上有困難愛找你請教。有了這樣的共鳴點,你講的道理他才樂于接受,自覺為班級增光添彩。
二、開展有特色的班級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展示的平臺,使班級充滿活力,為班集體增光添彩。
當代青少年思想活躍,社會知識豐富,即使是留守兒童,他們獲得社會信息的能力也比較強。他們不喜歡空洞的說教,更喜歡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因此,我利用班會、課外活動等時間開展適應他們的活動以豐富他們的思想、挖掘他們的潛能,幫助尋找他們學習知識的趣味,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通過各種他們喜愛的活動,開發他們的智力,陶冶他們的情操,加強班級同學間的團結,增強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在學習方面,一些留守兒童知識基礎差,學習壓力大,學習信心不足。因此我在課堂上“分層施教”,對留守兒童采取“三優先”的輔導方法。課堂上精講多練,想方設法多留給留守兒童表現的機會,多讓留守兒童回答問題、有上黑板演示的機會,課堂上多提問,多把目光投向他們。小組間互動,多叮囑優生特別照顧他們,真誠幫助,給足機會。對留守兒童的作業批改優先,盡力做到面批面改,發現問題及時訂正。課后優先輔導留守兒童,幫助他們確立學習興趣與信心,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成績。
三、以愛激勵留守兒童進步,使他們獲取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思想基礎。留守兒童的自尊心比其他學生強,更需要老師、學生的關愛。留守兒童一般對外界較為敏感,對他人存有某種戒備,但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諒解和信任。實際上他們更需要老師、學生的關愛,教師要帶著期待和贊賞的眼光發現留守兒童的閃光點,對留守兒童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勵,留守兒童才會有多一些進步。在工作中,遇到留守兒童不良行為反復出現,班主任要有耐心,客觀分析原因,及時發現,及時提醒,及時引導,常作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用心與他們溝通,善于捕捉他們積極的東西,挖掘潛能,充分肯定,熱情激勵,大膽啟用,幫助他們重新找回自我,獲取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
四、多表揚、少責備,增強留守兒童的榮譽感和進取心。
表揚是人們的一種健康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渴求得到別人的贊揚(包括成年人),留守兒童更是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贊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班主任要時刻捕捉留守兒童的閃光點,及時肯定表揚,滿足留守兒童正常的心理需要以創造轉化契機。多表揚、尊重他們,用雙倍熱情感化他們,努力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在教學管理中多表揚、多關注他們的學習心理,換位體會他們的體驗,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有的留守兒童因表揚而心胸豁然開朗,更上一層樓。當然,表揚要注意方式,有的學生喜歡個別單獨表揚,有的學生喜歡全班集體表揚,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班風。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要慎重、理智,要多表揚,少責備,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把它化作激勵他們前進的動力。endprint
五、用班主任及班級優秀學生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感染留守兒童。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不可低估的潛移默化作用,尤其基礎教育階段,班主任如果光講大道理,宣布條條框框,而自己隨隨便便,那么學生會受到你的影響給工作帶來難度。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師生對話,如果多注重自身形態舉止,那么有時勝過萬語千言。我非常注重這一點,無論何時何處,自身儀表、服飾甚至一舉一動都思考對學生的默化作用。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并從自我做起,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除注重自我言行外,還利用每周班會讓每個同學挖掘個人優勢,把自己最陽光的東西(不論是學習方面還是做人方面)展示給其他同學,把優秀的學生樹立成我們學習的榜樣,優秀的學生常做經驗介紹,弘揚正氣,感染留守兒童進步,這樣留守兒童能從身邊學習,從小事做起,增強班級、學校的凝聚力,進而熱愛學習,更加熱愛學校。
六、通過家校聯系,全方位了解學生,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
嚴慈相濟是教育的真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才能結出最豐碩的果實。因此,在對留守兒童實施愛心教育的同時,對學生嚴格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我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利用家訪、開家長會和家長通電話等渠道了解學生,因為學生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有些學生由于性格、家庭、自身積累的知識、自制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講再多的道理,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對他們必須嚴格管理。我還注意引導學生先愛自己,然后逐步擴展到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集體、愛學校,直至升華到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嚴格要求學生努力做到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恒、嚴而有方。對學生的愛不能泛泛流動,師愛傳導有特殊性;優生需尊重其自尊心,給予嚴峻的愛;留守兒童需要細膩的愛,情感強烈的學生需施以溫柔的愛;對熱情沖動的學生要給予明智的愛,這樣各層次學生都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理解和重視,感受到老師給予他們理智的塑造和熱情的召喚,并在不斷的大大小小的進步中認識到自我的成長。
班集體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教育是班集體成功教育的關鍵,讓我們用愛啟迪他們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情感,點燃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主動學習,學會做人,讓班集體每一位同學都為班集體增光添彩,則班集體一定會走在前列,為學校、為社會的成功發展盡最大力量和職責。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