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青
摘要:群眾文化是我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重要因素。在全國提倡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大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如何實現群眾文化建設,推動我國群眾文化的健康發展是當今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命題。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發展
1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群眾文化,顧名思義,主體是群眾,客體則是活動,就是以群眾為中心,開展文化活動,是在群眾中進行的活動。積極開展群眾文化建設,能創造出更多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之一,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1.1群眾文化建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工作
一個社會,沒有文化支撐,就相當于沒有了靈魂。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群眾文化建設又是我國文化建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可以作為衡量地區發展和繁榮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群眾文化建設宣傳活動,使得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張、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并且得到群眾的認同,內化為全民族的自覺意識,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思想保證。通過群眾文化建設,可以促進和諧社會的逐步形成,形成以和為真、以和為善、以和為美、以和為貴的共識和理念。
1.2群眾文化建設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群眾文化建設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了精神和智力支持。一方面,群眾文化建設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各方面的素養得到提高,素質得到提升。通過群眾文化建設,人民群眾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群眾文化的無窮魅力,使自身的素養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另一方面,“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團結人們、推動發展的精神支撐”。群眾文化建設對促進精神文明發展、社會和諧構建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在和諧社會構建中,通過群眾文化建設,互相傳授、互相交流,可以使人民群眾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增長知識、經驗和才智。
2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2.1穩固與拓展群眾文化隊伍
在群眾文化建設中,需要進行穩固與拓展。文化隊伍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方向與基層實施方案運行的策略與方法。對于在街道、社區以及管理相關的領導階層,不斷進行工作的深化與調整,針對基層群眾的意見以及活動規律,進行群眾建設與各個方面的工作管理中,實現對年齡、技能以及理論知識等各個方面的推廣與探討,應用管理人員以及常規化的操作,運用管理人員規劃的行為標準,從而實現對參與人群的指導與支持。對于社區街道等方面文化活動,進行管理與調整中,設置管理群眾,進行常規性的培訓與人文素質的培養。根據社區街道等區域的生活習慣配備各種日常待遇,不斷進行物質水平的提升。在物質上獲得更多文化生活以及大眾視角的應用進行合理的分配與控制變化。依據群眾收入以及社區的生活標準,進行生活待遇的規劃與制定。應用其具有豐富的群眾生活以及操作物質控制的變化的基礎,實現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文化水平追求定位。并且對于管理層面的文化工作狀態與環境進行管制與規劃。創立情緒舒暢的工作環境與氣氛,并且實現各種工作狀態以及變化的潛能,不斷的進行繁榮以及物質豐富狀態控制的調整。推動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2.2秉承傳統文化,重視當地文化的傳播
中國進入世貿以后,中國的市場以及經貿體系逐漸開放,對于經濟變革的中國經濟貿易流通來說,區域文化的有效利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及開展第三產業的應用標準,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領域的文藝特征以及操作標準,需要進行知識的融匯與轉換,依據操作標準和文化習慣等方面的特點,不斷進行文化交流以及群眾知識的應用與歷史沿襲。對于正確的方針政策等理論依據,進行傳播并予以調整和控制,群眾文化的建設發展以及應用操作的文化傳統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知識操作的應用與社區論壇的基礎表現。破除封建迷信以及不良科學理論依據的操作,正確引導社會公眾以及健康標準環保意識規劃,不斷實現具有社會得到約束的應用基礎,以及廣大群眾建設的文化標準。進行廣闊的文化意識交流以及環保狀態的控制與調整。
2.3明確群眾文化建設目標并加快建設步伐
規劃建設中,不斷進行公共文化建設與服務的控制基礎,對于新時期中,群眾文化的交流與互動,建設當前機制的全面性拓展,發展群眾文化的底蘊以及操作應用的知識性建設標準,完成較多的應用實際操作以及文化建設標準對應。隊伍的控制以及文化建設應用的標準,進行了改制和操作,不斷進行推進應用和諧社會的基礎,并且在工作方面進行了全面技術上的改進,對于操縱的群眾文化建設以及豐富的社會物質標準,實現了全面的生活水平提升,從而使人們在精神領域的追求空間更為廣泛,人們能夠通過足夠的業余時間以及富足的經濟條件對文化活動以及建設進行思考與規劃,對于具有社會性以及大眾領域方面的規劃與調整,實現了公共文化設施的總體展示與操作標準。在體制與規范約束的前提下,適應社會發展進程與時代標準。根據精神文明建設的規律以及群眾生活的習慣特征,進行公眾文化服務的展示與調整。對于復合經濟建設以及文化交流方向的群眾文化予以加工和優化,實現加快建設步伐的目的。
3結語
我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與發展,得益于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在新形勢下社會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群眾對文化的需要也越來越多樣化、多元化。因此,在新時期文化館等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單位要根據當地的群眾文化發展情況建立特色群眾文化,培養群眾的文化意識,樹立文化品牌,提高城市文化定位,適應目前我國快速發展的文化建設,積極地推動我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李繼武.淺析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群文天地,2013,(02):40-41.
[2]葉毅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02):97.
[3]許丹萍.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4,(1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