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娜
摘 要:將合作學習法這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運用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在學習了基本的音韻知識之外,還可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我不足,同時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同學情,對整個音樂教學有著積極意義。
關鍵詞:合作學習;音樂教學;研究
合作學習法是倡導學生為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統一,分工明確的進行合作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教育在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占有基礎性的地位,六年的基礎性教育對小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音樂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以提升審美,陶冶情操為目的學科,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將合作學習法這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運用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在學習了基本的音韻知識之外,還可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我不足,同時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同學情,對整個音樂教學有著積極意義。
一、合作學習法內涵以及現狀分析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學習,取長補短,顛覆原有的自我孤立的學習態度的一種新的學習方法。運用合作學習法進行音樂教學,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藝術涵養、審美水平以及音樂品味,與此同時能夠響應國家政策,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小學已經認識到了合作教學法的重要性,將其引進了音樂教學活動中,這種行為值得提倡。但是在課堂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沒有把合作教學法的價值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教育部門需要積極普及合作教學法,使得更多的學校把合作教學法納入教學體系中,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發揮出合作教學法的價值最大化。
二、合作學習法的意義
為了使音樂教學更加深入,發揮小學音樂課程在小學階段的基礎性作用,達到音樂課程應該取得的教學效果,引入合作學習法迫在眉睫。首先、合作學習法在音樂課的使用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團隊協作觀念。當時社會分工明確,術業有專攻,想要完成一項工作,就必須多個流程多個職位進行配合。從小學階段就進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訓,為小學生日后的發展大有助益;其次、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把被動參加學習的消極狀態轉變為主動尋求知識的積極狀態,更有利于音樂知識的掌握和審美素養的提高;最后、通過合作教學法,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互相汲取對方的長處,進行自我的提升。因此,我們應該大力提倡、積極推進合作教學法在小學音樂中的應用。
三、合作學習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理念的培養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道路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小學所學的知識都是基礎性的,小學時期的知識掌握直接影響著初高中的學習水平。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奠定基礎的過程,這個時期學生的三觀和思想都沒有成型,學校和老師的直接影響學生的眼界和思想形成。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入合作學習法,首先要進行學生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比如,在蘇教版音樂教材中一年級第四單元的《新年老人走來了》中的學習,所有歌曲都是圍繞冬天以及新年進行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一些與冬天、新年相關的資料,了解一下冬天的特點以及各個國家新年風俗的不同,然后在上課過程中,把每個人搜集的資料進行匯總分享,讓學生們對冬天和新年的相關知識有了深入的掌握,在對音樂理解加深的基礎上促進了同學們的同窗情誼。
(二)積極在課堂上開展小組教學活動
在課堂基礎知識講解完畢的前提條件下,音樂老師要找準時機,進行討論主題的公布,然后帶動學生在小組范圍內展開相關的話題討論,借此來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抓住學生的痛點,使得學生對音樂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討論的主題也可在課堂前進行公布,讓學生有預先的準備,但是一定要布置一個固定的談論話題,否則學生很有可能會脫離音樂課堂,談天說地,任意聊天,對音樂的學習沒有起到任何幫助。比如,在蘇教版二年級第一單元《好朋友》的部分中,整個單元以“朋友”為中心,所以老師在提前設置這一單元的討論主題時,要以教材中這一單元的中心為標準,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朋友”主題的討論,介紹一下自己的朋友的數量和名字,仔細聆聽同學介紹自己的朋友個數和稱呼,使得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朋友”概念的理解,對于這一單元的學習會更加得心應手。
(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音樂節目表演
音樂是一種依賴于聲音表達的藝術形式,所以進行音樂表演,讓學生把學的音樂知識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來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因此,老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圍繞教材中的歌曲,編排一個音樂劇進行表達。想要表演好一個音樂劇,首先肯定要對音樂內涵有著一定的理解,在鍛煉學生表現能力和歌唱水平的同時,有助于課堂內容的深入把握。比如:蘇教版小學六年級音樂教材中要求會唱的《蝸牛與黃鸝鳥》,就可以采用表演音樂劇進而達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短小音樂劇的編排能力,通過音樂劇的表演,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還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因班制宜”“因人制宜”
老師在使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秉承著“因班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則,制定適合班級和學生個性特點的教學內容,不能太困難,讓學生產生挫敗的消極情緒,進而影響到教學內容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標的落實;也不能太過簡單,一味地迎合學習的口味,導致教學目標沒有得到最終實現。因此,制定恰當的教學內容和討論主題,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
總而言之,在經濟發展迅猛的今天,教育作為立國之根,需要我們的高度重視。把對學習具有積極影響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科普推廣,積極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順利開展,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和發展大有助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