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東舸
小時候,我家門口隔幾天就會有“捏面人兒的”出現。一個略顯滄桑的木頭箱子,用簡易的“X”形木頭支架和椅子固定在一起,師傅挑在肩上走街串巷,時不時地坐到哪一家門前或是胡同口的地方,打開盒子,取出五顏六色的面團,憑借一雙巧手和并不復雜的工具,再配合一些不值錢的裝飾品,不用多長時間,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會出現在一根根竹簽的頂端。做好的面人兒,會被師傅安插在木頭箱子邊緣打好的細孔里,吸引著眾多的孩子圍在一旁——家里大人若是不給買上一個,那是絕對不會聽話回家的。面人兒師傅們都有著各自的絕活,《西游記》《水滸傳》《封神榜》《八仙過海》……捏好了之后往那里一放,無不讓人感覺巧奪天工,倍兒精神、倍兒漂亮。
我那個時候還沒上學,總喜歡站在一邊看著師傅們熟練地擺弄手里的面團和家伙什兒,一點點把那些逼真的形象做出來,相反,對于面人兒成品的占有欲卻并不是很強烈。家里大人也總是會不厭其煩地陪著我站在一邊看,一直到我站不動了為止。我喜歡那些“肉透透兒”的彩色面團,總會問捏面人兒的老爺爺,那些面捏起來是什么感覺呀?而那些和藹的老人似乎也很喜歡“肉透兒”的我,總會揪一團剩面給我,讓我在一邊擺弄著玩。我這種“VIP”級待遇,當年著實羨煞了身邊的小伙伴。當然,同樣的面到了我手里和在人家師傅手里,絕對不會是一個效果——我最多也就是能捏個餃子、包子之類的。可也就是這種看似不起眼的擺弄,卻擺弄出了而立之年后最大的愛好。
長大之后,總不能忘記兒時那種將彩色的江米面捧在手中的熱乎乎的興奮感。于是,我找了江米面,加水、和面、加顏色,然后上鍋蒸,期待能做出記憶中的面人兒。然而,我蒸出來的面要么很硬,要么就是完全癱軟,甚至粘連在了籠屜上,總是不得要領。嘗試多次未果之后,我終于明白了,人家面人兒師傅是要憑這份手藝吃飯的,當真不是我隨便就學得會的。于是,我決定退而求其次,找一些現成的材料來鼓搗鼓搗。膠泥、橡皮泥、紙黏土、輕土、油泥等材料都試過了一圈之后,我發現軟陶和面人兒的手感最為貼近——雖然不如江米面那么軟透,但可塑性卻很強。
軟陶,英文名Polymer clay,歐洲出身,上世紀80年代被臺灣翻譯成軟陶,90年代以后進入大陸,直至近年來形成氣候,玩軟陶的人越來越多。軟陶的手感和小時候玩的橡皮泥很相似,模樣和味道也很像。不同的是,軟陶可塑性更強、不掉色、可水洗,可以長期保存,不管是自己消磨時間還是哄孩子胡鬧,都是不錯的選擇。
我第一次認識軟陶,是因為一款游戲。前些年,一款叫《植物大戰僵尸》的游戲風靡全國。我偶然在網上見到了玩家用軟陶捏了許多游戲里的植物和僵尸的形象,特別可愛,十分招人待見。我琢磨著,想當年咱也是陪著面人兒藝人站過街、對過眼、揉過包子餃子,還在豬八戒的肚子上捅過肚臍眼兒的人吶!既然有些基礎,我為什么不試試,看自己能不能捏出這樣的植物和僵尸呢?要是真做成了,也讓咱一直沒能達成的面人兒情懷在別的材質上“發散一下”,聊以慰藉。
說干就干。我買了一些五顏六色的“軟陶泥”準備開始動工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憑借自己多年的手工經驗和靈巧的“肉”手,我還真捏出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倭瓜”——那橫眉的表情,那霸道的神韻,讓我越看越滿意。我嚴格按照網上的教程,把軟陶半成品放進烤箱,調到合適的溫度加熱,期待著幾分鐘后“倭瓜”變硬,變成可以隨便怎么擺弄都不會變形的小號“手把件”。“叮”的一聲,時間到了,繼續按照教程等待了2分鐘打開烤箱門(預防冷空氣驟然進入箱體,致使軟陶作品破裂)尷尬了,我發現那個“倭瓜”它居然化成了一團黏黏糊糊的軟泥!
后來問了軟陶達人才知道,其實我買的原材料并不是軟陶,而是和軟陶十分相似的新型的橡皮泥——難怪化得那么“透徹”!雖然我第一次試做軟陶以失敗告終,但我發現自己捏得還是不錯的——最起碼成功了一半嘛!為了自己的那份面人兒情懷,繼續努力吧!經過一次次的嘗試、失敗、再嘗試,我終于掌握了購買原材料以及控制溫度和時間的竅門,做出了相當令人滿意的小玩意兒。
我玩軟陶這幾年,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和心得,拿來與諸君分享,權當拋磚引玉。
軟陶的基本顏色雖然有幾十種,但想要做出不一樣的顏色效果,還需要玩家自己將不同的顏色混合才行——就跟小時候美術老師講的“黃加藍等于綠”的道理一樣。當你看著自己手中的軟陶泥變成丁令人滿意的顏色,其成就感并不比成功制作了一個軟陶玩偶小。
作為剛入門的新手,照著圖片或是實物捏制,是掌握捏制技巧最便捷的途徑。這種方法可以使你自己領悟出捏制軟陶作品的力道和手法,自己琢磨出不同類型的物體,不盡相同的捏制訣竅。基礎是很重要的,就像某“非著名相聲演員”說的:“你拿個痰桶炒菜說是革新,那誰敢吃啊!”當你熟練掌握了這些基本技巧之后,就可以自由發揮了——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去吧!須知,你心里的造型才是最美的造型,勝過其他任何唯美的模仿。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分享。你可以把自己認為不錯的作品向親朋好友去“曬一曬”——看到他們那驚訝、喜悅的表情,自己收獲的那份成就感和興奮感,別提多過癮了!
我從第一次接觸軟陶到如今也有近10年了,這期間捏了無數的人偶和造型。即便我的作品不能跟專業人士相比,但作為自己的一種愛好,每當我坐在桌子前,揉起陶泥,拿起工具,沉浸在那份安靜的執著中時,都深深滿足于那種心無旁騖,那種耐心投入,那種讓自己和軟陶進行深入對話的愉悅。
每次捏軟陶的時候,總會想起小時候胡同口的老槐樹、樹下捏面人兒的藝人、翹首注目的孩子以及微笑看著孩子的大人……那是一份快樂的童年回憶,更是一份溫馨的市井人情。
(編輯·張子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