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瑛
摘要:隨著金融貨幣的國際化進程的加速,稅收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稅法制度的頻繁變動使得高校稅法教學越來越有挑戰性,稅務技能競賽的興起也使得稅法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本文針對稅法課程的重要性,分析了稅法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教、學、訓、賽”一體化的高職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稅法;教學改革;技能競賽
一、高職稅法課程的重要性
高職稅法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傳統的會計從業人員的技能要求都是偏重于會計而輕稅法,教學上也是注重于會計核算方面的內容和課程。實踐中,會計工作從業人員不但要熟練的掌握會計核算,還要掌握稅法專業知識,在財務工作中合理運用專業知識報稅、算稅、避稅、交稅,且稅務籌劃也是各個大中小性企業關注的重點。因此,會計專業的學生要學好會計,以后勝任會計工作,不但要熟練掌握稅法知識,而且要善于運用稅法知識在實務中合理避稅。這樣光靠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必須在高職院校中開展稅法的實訓教學工作,免得很多的會計專業學生考試成績優秀,但是進入工作崗位以后,連基本的納稅申報都無從下手。而基于“教、學、訓、賽”一體化的高職稅法課程教學改革,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對稅法的形象化的認識,更好的掌握稅法的專業知識,也對學生以后的工作有所裨益。
二、高職稅法課程教學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稅法教材嚴重滯后于稅制變動
稅法課程的內容是基于稅法立法內容為基礎而編著的,而目前我國稅收法制是不健全的,目前的稅法立法分三個層次。一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指定的《個人所得稅》這類的稅收法律;二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法規,例如《增值稅暫行條例》;三是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局及地方人大發布的有關文件,其中層次越高的立法很少。我國的稅收立法層次的現狀使得稅制在不斷的調整和變革,稅收內容變化頻繁。教材的編著印刷需要一定的時間,相對應的,高職的稅法的教材相對于稅制的變動而言總是滯后,并且側重于理論講解,缺少案例的支撐,給高職稅法教師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
(二)稅法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
稅法課程主要是講解“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和行為稅、特定目的稅、關稅” 等,每一個稅法是單獨的又是聯系的,學生學習過會計類的核心知識,才能夠更加理解和記憶稅法的各項法規;也只有將會計類核心課程有機的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地運用于稅法的計算和核算中。而安徽省的高職職業技能競賽時間安排一般在3月底左右,備賽學生最好已經學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法》。目前很多高校的稅法課程安排時間和技能競賽時間安排不銜接。
(三)實訓軟件設施欠缺
稅法是一門注重實踐的課程,在實務中,每一種的稅收征納工作都是建立在計算和核算的基礎上,安徽省從2016年3月份開始將稅法技能大賽納入省賽,采用的軟件是有浙江衡信公司開發的稅友軟件,這個軟件采用的是項目導向法、案例分析法進行實訓操作。安徽省高職院校中,包括我校已經有6所院校已經購買,還有幾所高校已有購買意向。
(四)稅法課程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稅法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教師必須結合會計實務的內容進行授課,且熟練掌握經濟法以及國家稅法的適時變革。很多高校長期置稅法于選擇課的地位,教師雖然也參加過一些短期的培訓,但對于稅收制度的系統理解總是有所欠缺。有的教師從學校到學校,沒有接觸過具體企業的納稅環境;有的教師沒有教授過財務會計等課程背景,就直接教授稅法,缺乏統籌稅務專業知識的能力。在整個的高教改革的大環境中,稅法師資力量略顯薄弱。
三、基于“教、學、訓、賽”一體化的高職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關注稅法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國際間經濟的交叉融合,財政和稅收成為國家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稅制的不健全使得稅法的變動也越來頻繁。例如個稅的起征點就經歷了七個階段的發展:1980年的起征點為800元;2005年,起征點調整到1600元; 2007年,起征點調整到2000元; 2011年,起征點調整到3500元。另外還有2016年的營改增,都是稅法史上的大事。還有諸多的小稅法的變動,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要及時關注,更新書本的內容,及時傳遞最新的知識給學生。
(二)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合理設置課程時間
我院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 2016級的會計學生的稅法課程在第三學期,按照“教、學、訓、賽”一體化的要求,個人建議第二學期安排《稅法》,學習理論知識,打好基礎;第三學期安排《納稅實務》,主要進行上機實訓案例操作,適用軟件是模擬金稅三期的稅友軟件,也是安徽省職業技能競賽的稅務軟件。這樣大二的學生在第三學期開始備賽,已經學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法》,正在進行《納稅實務》的實訓,所學的知識儲備符合稅法技能競賽的要求,選拔的選手也正好和稅務技能競賽的時間吻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有利于稅法競賽,最終也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就業。
(三)積極購買稅法軟件,有效促進“教、學、訓、賽”一體化
改善稅法實訓條件,積極購買稅友軟件,建立稅法仿真實訓室。實訓室的仿真體現在稅友軟件的界面和國稅局金稅三期的納稅申報的界面是一樣的,里面的模塊也是模仿國稅局的納稅模塊建立的。在利用稅友軟件實訓平臺的時候,先分為n個小組,每個小組3個人,選擇案例后,角色扮演,其中一個是稅務開票員,分管開票;一個是稅務會計,分管稅務核算;另一個是財務主管,分管企業所得稅和財務報表的數據核算和填制、申報。再輪換角色,全面掌握各個崗位的知識和能力。每年在授課過程中選拔成績好的同學參加稅法技能大賽,有效促進“教、學、訓、賽”一體化。
(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課程教學上實行“輪崗制”
高校每年都有各種培訓,針對會計專業的老師。除了國家級和省級的“骨干教師”培訓、“雙師資格”培訓以外,還有各種模塊的培訓,比如今年的“營改增培訓”,“會計電算化”培訓、審計培訓、內控培訓等等。教師一方面參加各種培訓,一方面還要增加自身的綜合技能,在會計專業課的教師授課安排上,要實行輪崗制,即每個教師都要輪流教授會計類主干課程,使得每個教師都是素質高的綜合型教師,這樣在教授稅法的時候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從而優化整體教師素質。
參考文獻:
[1]熊瑛,湯健.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稅法實踐實訓課程建設研究[J].才智,2011(4):329-330
[2]趙玲,李光玲.基于“項目導向”的稅法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科教導刊,2015(1):124-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