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紅麗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已不僅僅是讓學生理解課本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歷史教學內容離學生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而且需要記憶和理解的內容比較多,導致一些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不高,掌握的歷史知識也不牢固。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那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如何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呢?
關鍵詞: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理念
引言
學生在歷史課程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因教學內容枯燥、無法與老師取得良好溝通,停留在對分數的追求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無法實現預期效果。將生活化教學理念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轉變學生對歷史消極的態度,不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從學生的生活中帶入歷史,強化生活與學科的聯系,讓歷史不再是簡單的學科,也是每個學生的重要文化內涵。
1 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內涵
生活化教學是將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置于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活動主體參與到教師課堂的歷史教學過程中的強烈愿望。使得歷史更好地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有吸引力的和有力量的知識,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的同時,使得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對教師來說,將教學的目的要求有效地轉化成學生為主體的內在需要,從而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使得教學效率和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大幅提升。
2 當前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我國高中歷史的教材之中,教材內容幾乎都是以階級斗爭為主,這也使得高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更多的學習精力放在了階級斗爭的研究學習上面,注重對政治學的研究,而對于歷史之中的文化史和經濟史內容則被學生和教師忽略。在這樣的教材編寫模式之下,對于學生正確的了解歷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文素養有著非常大的壞處,同時也使得歷史教學失去其本來的意義。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深入,逐漸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在歷史教學內容中逐漸加入了一些文化史和經濟史內容,但是其中仍舊顯得不足,還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3 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措施
3.1 研究教材,制定相應教學目標
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成功,取決于正確教學目標的向導。教學之前,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潛在的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切入點,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制定教學目標,使學生既能掌握課本知識,又能準確理解歷史人物與事件,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念。例如,教學“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把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點。1)識記虎門銷煙經過,理解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掌握列強通過《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所攫取的大量侵略權益。2)通過聯系實際導入新課,利用問題探究法、比較分析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要讓學生通過鴉片戰爭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歷史教訓,增強學生鑒別正義與邪惡、和平與暴力、文明與野蠻、落后與進步的能力。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虎門銷煙和中英《南京條約》”,教學難點是“怎樣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行課程導入時,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個人若犯了罪,有哪種罪既要受刑事處罰,還要承受身體上的很多痛苦嗎?”學生們立即展開思考,有學生回答———吸毒和販毒!教師順勢說道“:不錯,我們歷史上曾發生過由毒品導致的戰爭,你們知道是哪場戰爭嗎?“”鴉片戰爭!”這里,教師很好地把握了學生的興趣關注點,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在拉近學生與歷史距離的同時,也給學生提前打好了鴉片戰爭曾給中國歷史帶來災難的教學基礎。
3.2 借鑒生活中的教學方法
對一個學科的教學方法研究,是在不斷地嘗試和借鑒之中取得進展的,我們不要害怕嘗試。作為一個歷史教師,特別是高中的歷史教師,我們更要留心生活并在生活中發現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法,從而將它應用到教學。不僅僅是我們的歷史學科,其他很多學科也都可以向生活借鑒。比如,我們的化學學科,化學是個需要做實驗的學科,但是它的很多實驗器材創造的靈感都是源于生活。所以在我們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向生活討教。比如在生活中,我們看到大家一起團結做某事,那么運用到歷史學習上來是不是就可以變成歷史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即教師給學生一個既定的主題,讓學生將這個主題內容進行分割并分成不同的任務,讓大家各司其職各自發揮優勢,這樣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歷史學習方法。我們要了解教育來源于生活,教育的方法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師更要注意到這樣的一點:不能認為歷史教學方法的產生只是存在于各個書本上或者在老師之間的交流的過程之中。
3.3 開展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目前,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為學生解說生澀難懂的歷史知識。這樣的教學不但讓原本有趣的歷史變得千篇一律,還會削弱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歷史課堂“動”起來。例如,教學“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古代書法、繪畫作品,或者古典音樂,甚至可以讓會中國古典舞蹈的學生在課堂上表演一段古典舞蹈。這幾項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而且實施難度并不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改變了學生對歷史教學的看法,還激發了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更加主動地獲取知識、積累知識。對學生搜集到的資料,教師要隨機檢查并評價,教給他們合理的歸納整理方法,讓學生對學習歷史知識跟探究“世界未解之謎”一樣,始終保持著好奇心與求知欲,養成主動探究歷史知識的習慣。另外,教師講述歷史事件時,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充分運用與生活有關的素材,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結束語
高中歷史課堂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過程任重而道遠。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深刻領會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內涵與外延,全面把握教學的整體方向,讓學生在生活化理念的引導下進行更加富有成效性和趣味性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洪軍.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1:152.
[2]牛丙芳,海青云.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新課程(下),2016,06:117.
[3]趙嬌. 中學歷史生活化教學模式探究[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4]李娟.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