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勝
摘要:在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今天,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是落實學生的主體性的表現。只有學生在情感、思維、活動等方面積極主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特點是愛玩,并且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學生能否自覺參與教學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學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本文將針對如何構建小學數學趣味化課堂教學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化;課堂教學
小學生以形象具體的思維為主,而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科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教師需要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動力,有了興趣的指引,他們才能夠有學習的欲望,才能夠高效地學習。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方式是打造趣味性的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興趣點,使他們在充滿濃厚樂趣的課堂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效率。
一、當前小學生數學厭學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原因
1.學習習慣欠缺
由于無法內化知識,當需要運用相關知識的時候,小學生往往會大腦一片空白,導致無法正確理解和回答問題,最終成績不理想。由于學習習慣和學習基礎差,這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越來越沒有信心,對數學學科失去興趣,覺得數學枯燥乏味,抽象難懂等,最終導致數學厭學。
2.學習動機喪失
在這些不良動機的影響下,小學生容易走兩個極端:取得了一點小成效就志得意滿,驕傲自大,不能控制自己;當遇到挫折或者分數較低的時候,就消極對待。對于失敗,他們常常不找自身原因,反而去找客觀原因,甚至埋怨老師,憎恨數學等。
3.學習心理不穩定
小學生處在懵懂期,此階段的學生很好面子,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害怕問老師,問同學,覺得面子掛不住,于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進而導致學習中的盲點越來越多,積累多了后,學生會感覺力不從心,最終導致厭學。
(二)教師方面的原因
專業知識扎實的老師更容易讓學生敬佩,學生常常會因為敬佩老師而愛上該學科。而一個專業不夠扎實,經常出現知識錯誤或者不能及時回答學生問題的老師會讓學生不服氣,從而不跟著老師學習,惡性循環下去,學生的成績會越來越差,而信心也會越來越小,從而討厭那門學科。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各種東西都是日新月異,老師如果不及時學習,不鉆研教學,總是用老一套去教學,遲早是要被淘汰的。
二、打造趣味化的小學數學課堂的路徑
(一)通過游戲活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生活和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活動,也是最受他們喜愛的一種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把游戲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到游戲活動中,使其變得形象化、直觀化、趣味化,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數學規律變成了游戲活動的內容,學習變成了游戲的過程,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了,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而且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選擇游戲活動中,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組織,一方面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要符合數學授課的具體內容,在課堂中感受到愉快和樂趣,這種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就為解決數學課堂中枯燥乏味的知識做出有效的改善,提高了小學生數學課堂的學習效果。比如,教學一年級數學教材中“分類”的相關知識時,由于這一數學概念對于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他們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創設“讓文具回家”“幫小動物找家”“水果放進果盤”等游戲,引導和啟發學生尋找不同事物的共同屬性,并試著將屬于同一類物品的事物歸納在一起。這樣設計教學過程,既能夠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能夠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快速高效地掌握了學習重難點,而且通過游戲活動打造了趣味化的數學課堂,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原則。
(二)聯系生活,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將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可以避免枯燥而機械的照本宣科,而是從學生生活的視角來引入新知的學習,這樣的教學更加親切熟悉,更加富有真實感,從而能夠引起學生的主動參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深切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提取數學問題、 抽象數學模型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實際運用水平。 如在學習“物體的認識與分類”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現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各類實物,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圓柱、正方體等有較為深刻的理解,能夠直觀地認識各種體和形,引入分類的概念,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同時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走進生活,讓學生深入超市、 市場等去觀察所見物體的形狀,并進行分類。這樣的活動既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為切入點來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知識,同時又引導學生運用所學來解決現實問題,為生活服務。 這樣的教學更加有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更加有效,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水平。
(三)生動故事,賦予數學學科以生命的活力
小學生愛聽故事,往往會被故事中可愛的人物、動人的情節所感染,為此,我們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引入故事,通過故事來呈現數學知識點,以將學生對故事的積極心態與情感轉移到數學知識本身上來。教師要深入挖掘數學史中的數學家的趣聞軼事,以此來引入新知的學習,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為數學家開動腦筋、刻苦鉆研的奮斗精神所吸引,激勵學生更加努力而勤奮地學習。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來為學生創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寓抽象而枯燥的知識學習于生動故事之中,這樣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更能激起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激情。如我們可以為學生講述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的故事,以此來引入新知的學習,同時更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數學文化史,這樣更能激起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激情與動力。
結論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教師要把學習興趣的激發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高渴昕.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設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職業技術,2017,16(09):74-76.
[2]李玉媛. 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探析[J]. 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25(11):38-40.
[3]張衛星. 小學數學長作業的內涵、特點與實施[J]. 浙江教育科學,2017,20(03):41-43.
[4]張軍平.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3(04):159.
[5]錢月麗. 小學生“趣味”數學作業的嘗試[J]. 江蘇教育研究,2016,28(15):56-57.
[6]席鳳成.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快樂教學的基本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6,25(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