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斌
摘 要: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穩定進行,對高校體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標準,如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教學模式的制定,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此,該文首先分析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其次闡述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的特點和價值,最后探究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模式構建應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體育 教學改革 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7(b)-0069-02
隨著高校體育教育步調的持續加快,使其教學改革的問題逐漸凸顯,而實現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穩定發展的目標,則應將教學評價、教學模式作為教學改革重心。在現代化時代發展局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應側重于多元化發展路線,即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完善與創新,以多元化構建的角度,為其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有利支撐。
1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
《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提出,以“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逐漸成為高校體育課程目標,尤其是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對此,各高校為實現長遠發展的目的,則應以教學指導思想為導向,利用教學改革與模式構建的方式,將高校體育目標體系由原有的增強體質、品德培養轉化為身體健康和運動參與、社會適應、運動技能與心理健康五個領域。
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仍以技術傳授、技能訓練為核心,致使體育課和課外體育的價值相背離,而在此過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與課程結構設定已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更談不上多維度、多領域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诖?,以高校體育課程為前提的課程結構,能夠滿足各水平、各層次學生的興趣需求,并結合自身開放性、靈活性以及多樣性的優勢,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意義落實到實處??傊?,筆者建議從體育課程體系構建的角度入手,將課外體育納入體育課程范疇,通過必修課和選修課、訓練課與輔導課、體育競賽以及體育培訓等多種形式,構建綜合性體育教學模式。
2 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的特點和價值
2.1 構建特點
關于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的特點,可從教學評價的層面入手,通過對評價主體、評價過程、評價結構三個領域的系統化分析,對其教學模式構建的特點予以說明。
首先,評價主體。傳統“一言式”的教學課堂,將教師作為教學重心,雖然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但因評價主體的單一化,致使體育教學的宗旨流于形式。而隨著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傳統評價體系逐漸向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多元體系的方向發展,不僅是對教師單一評價主體弊端的控制,又是彰顯師生雙向選擇與溝通的價值。
其次,評價過程。高校體育教學以期中、期末考核的形式,對學生學習成績、教師教學成績予以統一測評,基于體育教學改革背景下的評價過程,以動態化的特性,將學生學習過程納入評價范疇。如對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成績、體育興趣、進步情況的評價。不僅如此,多元化評價過程體系的構建,將學生情感體驗、運動精神與創新精神等層面實施評價,來體現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全面性、人文性特征。
最后,評價結果。從整體上來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自評和互評、教師評價等手段,對學生學習進度與成績、能力與態度予以充分考查,并依據評價結果,開展針對性體育教學工作,用以彰顯評價體系的修正性、激勵性優勢。其不僅是對學生優缺點的體現,又是以互相協作與互幫互助的角度,促進學生長遠發展、全面發展的目標。
2.2 構建作用
其一,推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可在多元化評價體系格局的背景下,結合運動技能與意識鍛煉、合作配合與體育知識指導、培養的手段,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以此在調動學生運動興趣的同時,激發其運動熱情。
其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相對比,以教改為綱要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通過對學生的尊重和個性化差異的關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以期為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形成奠定基礎。
3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模式構建應采取的措施
科學理論、基礎實踐作為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的根本,其具體可從教學環境、教學氛圍營造的角度進行分析,結合教學模式的獨特性價值,使其在不同教學環境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模式的作用,但因受到片面性、局限性等因素的制約,致使教學模式僅適用于某項教學目標,為實現綜合性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教學模式綜合應用的目的,筆者建議應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3.1 多元化教學模式
以科學理論為基準的現代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已實現抽象向具體、單一化向多樣化的層面發展,而體育教學工作若要快速實現自身的教學目標,則應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如行為控制教學、運動技能教學、自由教學等模式,對學生個性化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3.2 優化評價體系
為實現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全面發展的目標,高校體育教學應在多元化教學模式創新的基礎上,對其評價體系實施優化處理,原因在于:傳統教學評價體系,對體育活動的開展具有主觀性和效率低的缺陷,致使全面性教學目標的形成受到影響。對此,應在對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充分分析的同時,通過適當性、科學化和多角度、客觀性的評價方法,鑒別高校體育教學質量。
3.3 制定教學目標
從本質上來講,高校體育教學課程的開展,將“強化體質”、“終身體育”作為體育改革的目標,并通過指導思想、宏觀目標的輔助作用,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在此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及模式創建,不僅將學生運動技能、身體素質發展納入關注對象,還應培養學生如何養成正確的體育習慣。依據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創新性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編排、身心負荷的協調作用,是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但因綜合考慮體育課時少的狀況,抑制其教學目標的完成?;诖?,教師應在傳統理論、運動技能教學的基礎上,通過課內、課外合理設定的方式,以學生自主鍛煉、自由評估為衡量點,并通過體育俱樂部的創設,要求學生對保健知識、衛生常識予以熟練應用,貫徹落實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宗旨。
3.4 充實教學內容
在針對高校體育教材選擇中,應將文化教育、身體改造作為關注重點,即以人類社會文明為基準點,結合各階段學生發展規律,對體育競技項目進行合理選擇,不僅是對學生身體素質、活動能力的強化,又是倡導體育文化的關鍵手段,還是依據體育教材不冗余、不重復的特點,將民族性和健美性、娛樂性與健身性的體育教材融入實際教學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及模式構建工作刻不容緩,而在此過程中,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創新教學方法,應遵循多元化發展原則,即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與評價手段的多維度綜合分析,以共同發展與共同努力的局面,將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落實到實處,以此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文軍.大學健美操教學中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4):50.
[2] 吳潤平.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現狀與模式構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5):100-103.
[3] 馮衛衛.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改革現狀與創新發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9):93.
[4] 舒康.基于人性化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展望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5):45.
[5] 鮑煌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大課程體系構建的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4(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