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中階段背誦古代優秀詩詞近百首,學生為何要學古詩詞?老師為何要教古詩詞?為了應付考試?為了豐富知識?為了陶冶情操?為了弘揚文化?……可能這些目的都有。有一點必須要認識到的就是:古代的詩詞與現代的生活的確相距甚遠,學不學好似對生活影響不大,甚至還有人覺得古人閑得發慌才會去寫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閑時喝酒寫詩;“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閑時睡醒寫詩……如果一個人每天忙得昏天黑地,是沒時間也沒心情寫詩的,正因為古代生活節奏緩慢,寫詩成了許多人的一種生活必需品。和古人相比,現在的生活節奏更快,生活壓力更大,可能相比于現在的學習狀況、工作現實、生活夢想,詩歌變成了一件奢侈品。社會進步了、生活物質繁盛了,但是離詩歌卻越來越遠了。就像于丹所說:“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你不要對此不屑,不要認為這些風花雪月只是少年癡談,也許人的年歲越長越需要這樣一種溫暖,需要我們生命年華中的浪漫,讓我們從現實的糾葛中擁有一種掙脫地心引力的力量。”
關鍵詞:語文;詩詞教學;品析
我們老師怎樣來教詩歌,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在生活中感受詩意,在詩意里享受快樂呢?我覺得《約客》這首詩的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現代社會雖然物質生活高度富裕,但我們的精神生活不一定是富足的。所以,在導入部分,我采取的是對比方式,古人沒電怎么過夜生活?今人有電又是怎么過夜生活的?學生答案五花八門,概括起來,一般有以下一些:古人的夜生活一般是睡覺、賞月、下棋、喝酒、聽雨、彈琴等,方式不多,畢竟古代是實行宵禁制度的;今人的夜生活方式就多種多樣,不勝枚舉了,看電視電影、K歌、酒吧喝酒、吃夜宵、逛街、夜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古人的夜生活高雅得多,也安靜得多,現代人燈紅酒綠繁華喧囂的夜生活過后,往往是疲憊和空虛。
然后,我抓住關鍵字“約”來品析這首詩的情趣。詩人約的客人赴約了嗎?——“有約不來過夜半”,等到半夜,約客未來。為何沒有赴約?——“黃梅時節家家雨”,綿綿梅雨,阻斷行程。久約不來,詩人聽到什么?——“青草池塘處處蛙”,蛙聲陣陣,和諧恬靜。久約不來,詩人又做了什么?——“閑敲棋子落燈花”,小小動作,落寞焦躁。“約”也體現了詩人的“閑”,黃梅時節,陰雨綿綿,詩人閑來無事,約客下棋,久約不至,詩人能夠看瀟瀟夜雨、聽陣陣蛙鳴、閑敲棋子來排遣內心的孤寂落寞之情,也可以感受到詩人的生活情趣是多么的恬淡閑適。
最后,我聯系“永嘉四靈”知人論世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生活究竟在哪里。“永嘉四靈”指的是趙師秀、翁卷、徐璣和徐照,趙師秀號靈秀,翁卷字靈舒,徐璣字靈淵,徐照字靈暉,他們生活在南宋年間,仕途都不如意,他們淡泊名利,追求的是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懷。徐照的《舟上》:“小船停槳逐潮還,四五人家住一灣。貪看曉光侵月色,不知云氣失前山。”翁卷的《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徐璣的《新涼》:“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加上趙師秀的《約客》都透露出鄉村生活的詩意美好,詩人自然淡泊高逸的情懷。所以說,個人的興衰榮辱也好,生活的酸甜苦辣也罷,生活的詩意情趣不在其他,而在于你是否有一顆詩意的心。趙師秀約客未來又有何妨?來,是一境,可以酣暢淋漓地廝殺幾局,外面瀟瀟夜雨,陣陣蛙聲正好渲染氣氛;不來,也是一境,正好看瀟瀟夜雨、聽陣陣蛙鳴、閑敲敲棋子,生活也閑適安逸得狠。心中有詩意,生活自然有情趣。
提倡詩意并不是希望將今天的生活拉回到古代的貧瘠方式,但“詩意是成本最低的,一念之間就能來到心中,讓人心不失樸素典雅與從容。”我們老師應該以一首首古詩詞為媒介,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在生活中感受詩意,在詩意里享受快樂。春天,聽瀟瀟夜雨,會憧憬“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夏天,閑居午睡起來,伸個懶腰,你會不自覺地看看窗戶外面,“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的意境就從心底油然而生。秋天,涼風乍起,梧葉飄黃,會知道什么是“樹樹皆秋色”,什么是“山山唯落暉”。冬天,北風凜冽,天空陰沉,烤著爐子,外邊洋洋灑灑地下起了雪,會懂得什么是“晚來天欲雪”,什么是“紅泥小火爐”……不僅僅是這些,更重要的是會多一份從容,多一份淡泊,多一份瀟灑,多一份自在……以后的人生,能夠“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參考文獻:
[1]袁野.淺談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6):42.
[2]孫立榮.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1(2):92-9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