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娟
[摘 要]古典詩詞以其獨特的魅力閃耀著奪目的光芒,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教學古典詩詞,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詩詞的特點設計教學流程。對《游園不值》的教學,可通過為詩配畫、推敲文字、發揮想象和總結提升等環節,讓學生走進詩歌、對話詩人、了解詩意、感悟詩情,實現古典詩詞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詩詞教學 言語 精神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9-069
在這流淌著蓬勃生命力的經典河流中,詩歌以其獨特的魅力閃耀著奪目的光芒。“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游園不值》中的名句。教學古詩詞時,對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立足于激發學生學習經典古詩詞的興趣,本人進行了一些探索。現以《游園不值》為例,談談我的教學。
一、為詩配畫,了解詩意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從講臺下拿出一枝課前準備的紅杏)
生:這是杏花。
師:請你們想象一下,“一枝紅杏出墻來”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把你們想到的畫面用水彩筆畫下來。
(學生拿筆畫畫,教師行間巡視。不到兩分鐘,學生就全部畫好了)
師:同學們都畫得不錯。請大家一起欣賞這位同學的作品,他的作品立體感更強。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一座古樸的四合院,院墻外,一道彎彎曲曲的小路上,綠意盎然。歪歪的院墻上,伸出了一枝鮮艷的紅杏。院墻中有一道不規則的柴門——顯然,他把第二句的“柴扉”也畫進去了。同學們看了都向這位同學投去贊許的目光)
評析:輕松的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者從具體事物切入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感受詩人筆下的春天。這樣,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的渠道有很多種,自己的雙手也可以創造詩詞中的意境美,為下文的學習增強了信心。
二、推敲文字,走進意境
師:從同學們的畫中我已經知道大家理解了“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枝紅色的杏花從院墻上伸出來了。
師:誰能把“伸出來”換一種更生動的說法?
生:一枝紅色的杏花從墻上伸出腦袋來了。
師:用擬人的方法,說得真生動!
生1:一枝紅色的杏花嫌院里的天地太小,就爬上了墻頭,它要看看外面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生2:主人不在家,客人來訪不能進門,紅杏從墻頭伸出熱情的手來代主人向客人打招呼呢!
評析:在引導學生比較不同回答的基礎上,教者用激勵性的評價引導學生將句子說得具體、生動。這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他們明白:美的語言能給人予美的享受!
三、發揮想象,感悟詩情
師:哦,說得更生動形象了!大家由這一枝伸出墻頭的杏花還想到院內怎樣的情景?(教師把“一枝”說得很重)
生1:院內一定有棵杏樹。杏樹有很多這樣的枝條。
生2:杏樹上開滿了花,整棵杏樹紅紅火火。
生3:整棵杏樹生機勃勃,一片火紅,讓人看上去暖洋洋的。
師:院子里就這么一棵杏樹嗎?
生:院子里一定還有很多花草樹木。
師:請你們閉眼想一想:院子里可能是怎樣的情景。把你想到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學生閉眼想象,練說,一副很陶醉的樣子)
師:先請你們告訴老師,院子里是怎樣的情景?
生1:院子里一片春色。杏樹的一個個枝條上……哦(發現“一個個”說得不當),是一根根枝條上,開滿了艷紅的小花。整棵樹像掛滿了一串串長長的鞭炮,整個院子似乎都被它照得紅彤彤的。迎春花也不甘示弱,伸展出一根根長長的金條,金條簇擁著,黃燦燦的一片。
生2:院子里百花爭艷。火紅的杏花點燃了熱情的火焰,潔白的李花捧來了殷切的希望,金黃的迎春花、粉紅的芍藥花、紫色的月季花,點綴著院子的每個角落,真是五彩繽紛,把院子里裝扮得生機勃勃。
生3:院子里生機盎然。杏樹高高舉著鞭炮,喜迎春姑娘的光臨。春梅迎風綻放,飄出濃郁的梅香。月季花也張開笑臉,對著天空高歌。還有許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著美妙的夢。
師:(深深地嗅一嗅)真美啊,聽著你們生動的描述,那幽幽的花香撲鼻而來,真讓人入迷啊!
評析:這里,教師先將學生引入一個詩情與畫意相融合的情境,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從故事情景轉向詩歌的藝術空間,使學生的理解水到渠成。在這過程中,學生近距離觸摸故事所描寫的景物,展開豐富的想象,并用優美的語言加以描述,感受詩人內心的美好,走進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水平。
四、總結提升,體會特色
師:同學們想象非常豐富。你們所描述的景象用詩歌中的哪四個字可以概括呢?
生:“春色滿園”。
師:作者為什么說“春色滿園關不住”呢?朋友家不是有圍墻、有柴門嗎?
生1:作者的朋友家雖然有圍墻,但圍墻擋不住茂盛的杏花,杏枝照樣能越過圍墻伸出來,告訴人們滿園春色的喜訊。
生2:作者的朋友家雖然有圍墻圍著,有柴門關著,但院子里的花香卻是封鎖不住的。人們從飄出的花香也可以知道主人家一定是春色滿園的。
師:你們的理解非常深刻。其實,作者看到一枝杏花后,是會想到辦法去看到院里的情況的,他只要——
生:(指著屏幕上的柴門)他只要從柴門的門縫向里面看一看,就知道院里的一切了。
師:對!如果作者把從門縫里看到的景象都寫出來,那不是更好嗎?
生1:不好!因為詩歌的語言一定要精練,全寫出來就太啰嗦了。
生2:全寫出來,就不能讓我們產生美好的想象,詩歌就沒有回味的余地了。
師:你們體會得很好!全寫出來詩歌就沒有余味了,葉紹翁的這首詩就不可能流傳千古了。其實,無論寫詩,還是寫文章,都要盡可能精練,讀者能夠想象的地方,就留下空間,給讀者去想。這種以一寫十的技巧(板書:以一寫十)很值得我們學習。當然,作者所寫的事物要具有引起讀者想象的特點——就像這首詩中一枝出墻的紅杏,它能夠引起我們豐富的想象。而作為讀者的我們,在讀書時也要有想象的習慣和能力。
請大家再把這首詩反復讀讀,進一步體會它的寫作特色。
……
評析:《游園不值》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詩,作者寫得別具特色。這首詩在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還揭示了一個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壓制不了的,它必然會蓬勃發展。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體會句子含義,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象力。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曾經指出:“語文”的課堂不僅僅生成知識,更是一個生成智慧、點化生命的課堂。為人師者,要善于去關注孩子的關注,驚奇孩子的驚奇,思考孩子的思考;要善于營造民主融洽的教學環境和自由活潑的精神氛圍,讓學生投入到充滿靈性的對話之中。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啟迪智慧、點化生命。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