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璟
摘 要: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提升教學質量。在物理教學中要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激發學習興趣,攻克學習疑難,拓展物理課堂,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理教學;教學效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多媒體和Internet網走進了我們的教學課堂,所以,我們教師要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科學運用多媒體和網路輔助物理教學,促進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有機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優化物理課堂,提升教學實效。
一、運用媒體教學,于形象中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永遠勝過責任感。”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顯著特點,在課本純文字、圖片靜態信息的基礎上實現動態信息的展播,能有效打破課堂中教師宣講的沉悶氣氛,拓展學生接受信息的動態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對信息的興趣,充分調動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技能,提高注意力,為后期的主動學習奠定情緒基礎。
在教學“電流的磁場”這一課時,我就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工廠用大型電磁起重機吊運鋼材”的視頻,并引導學生分析這種起重機與常見起重機的不同,引出“電磁起重機”,以“電磁起重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直觀動態的畫面與解決實際的問題相結合,創設出逼真的生活情景,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成功地引導學生進入新的學習。在“光的直線傳播”中,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光直線傳播的作用”,我組織學生觀看“皮影戲”短片,不僅讓學生了解古代文明史,還能集中學生漸已分散的注意力,激發出學生對“光直線傳播”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
二、運用微課教學,于適時中攻克學習疑難
朱永新老師說:“微課教學是一種具備現代教育理念的新教育,能實現課堂教學的翻轉,有效促進教學資源的共享與利用,讓課堂教學實現新的跨越。”目前微課教學逐漸得以普及,不僅老師自己制作微課視頻,實現自身現代教育素質的發展,并且發布于網絡共享,豐富了現實和網絡教育資源。對于教師自身難以講解清楚、學生合作探究難以消化的疑難知識問題,教師可以自己制作或引進外來資源,借用他人或網絡上的疑難知識點進行詳盡講解的微課視頻穿插于課堂教學中,適時給學生播放,不僅調節學習氛圍,以直觀的方式解決學生在理解上的疑難,化解在學習上的攔路虎,并能有效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二次備課,讓學生的學習和能力在微課的有序進行中實現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在“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的教學中,盡管我組織學生對“觸電急救”的問題進行學生小組范圍內的合作探究,但受學生生活經驗的局限,對于這一問題的總結有些混亂,并且對學生的指導意義欠佳,為了系統地提高學生的“安全用電”“觸電急救”的知識,我就在網上下載了“觸電急救”的微課視頻穿插于教學中給學生播放。我發現,在小組交流后播放“觸電急救”,不僅幫助學生樹立了急救的方法和步驟,還彌補了教師自身知識和能力的不足,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讓物理教學更精彩、更有效。
三、巧用白板教學,于直觀中克服實驗難題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獨有特征,也是物理教學中的難點,其難處在于兩點:一是有些物理現象雖然常見,但實驗做起來較難,也難以觀察,比如光的傳播、日食、月食、串聯并聯的電流方向、磁場等;二是在課堂中教師的演示實驗,對于距離較遠的學生而言存在觀察上的難度,勢必給學習造成一定的障礙。而運用媒體、白板教學就能有效克服物理實驗的難點,通過播放動畫模擬的實驗過程,給學生直觀的物理變化過程,變抽象的物理知識為形象的物理變化,加深學生的識記與理解;通過白板的實物展示功能,可以把教師的實驗演示、操作的每一個細節放大展播在大屏幕上,讓所有學生實現無死角的觀察與學習,解決實驗學習中的學習難點,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學“電磁感應和發電機”一課時,盡管電磁感應在生活中比較普及,但其涉及的“電流流向和電磁生成”的物理工作原理并不能用肉眼觀察到,無疑為學生造成學習和理解上的障礙和難
題。為了降低這一教學難度,我就利用多媒體和電子白板播放了“電磁感應工作原理”的動畫模擬Flash視頻,給學生形象直觀地展示出“電流流向和電磁生成”,強化了學生的感官認知,加深了對電磁感應的理性理解,巧妙地突破了學習上的難點問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再如在教學“電能表與電功”一課時,由于電流表度數、電路元件等比較細小,演示實驗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直接觀察,我就把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的連接放在實物展示臺上進行,把整個演示實驗通過大屏幕展現在所有學生的面前,讓所有學生都能事無巨細地觀察到實驗操作的每一個動作。我在操作中還使用“暫停”功能,對實驗的重點、注意事項進行講解與強調,有效解決實驗學習中的學習難點,獲得很好的效果。
四、創新運用信息技術,于網絡中實現課堂延伸
新教育要求:“教學要滿足學生的一切,發展一切學生。”物理教學也要在學生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實現分層優化,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相應的提高。但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繁多,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在課堂上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提升不僅難度較大,也難以操作。為此我們必須開拓思維,延伸物理課堂教學,創設更為廣闊的分層優化與提升的途徑。信息技術的發展就為課堂的延伸提供了有利的平臺。我們教師可以建立班級物理微信學習平臺,開通班級物理學習博客或網絡平臺,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與途徑,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物理知識、開闊視野,讓優生在教學延伸中學習更優、能力更強,讓學困生在課堂拓展中知識得以夯實,能力得到培養。
進入九年級教學后,由于面臨中考,亟須解決班級中的兩極分化問題,推進素質教育的均衡發展。我就在學生普遍都有手機的前提下,開通了班級物理學習微信群,不僅通過微信群布置物理作業,發布一些課外物理資料豐富學生的物理知識,還在教學之余利用微信群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分層指導,例如學生張某學習突出,我就通過微信與之進行物理競賽試題方面的交流與探究,引導他的物理學習向深度發展;學生薛某的物理成績較差,我就通過微信給其增補基礎知識與對應的試題練習,并進行詳細的講解。經過一個多月的堅持,我發現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大為改觀,學生的整體成績出現新的跨越,平均分由原來的學校倒數成為第二。
總之,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融合是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傳統教學的破繭重生與跨越發展。我們物理教師要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教學形勢,積極學習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現代化教學技能,積極運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輔助物理教學,促進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有機融合,提升物理教學實效,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壯.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的整合研究[J].才智,2015.
[2]徐賓鋒.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整合下教學模式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