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瑋
摘 要:語文學科不僅是知識的教學,更是品德的培養,因此,德育與語文教育密不可分?!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思維創造力、積極學習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全面發展健康個性與意志品格,提倡科學思想教育及品德教育。所以,學校和老師應該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貫穿德育教學。以初中語文學科教學為方式途徑,就如何全面發展德育,以及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教學;語文課堂;德育;滲透策略
隨著教育新形勢的發展,德育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關于德育的滲透與工作開展,老師要做到與時俱進,盡量符合現階段人才培養要求。語文學科本身具有非常強的人文性特點,而這對德育工作開展而言有很大優勢,因此,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老師要依據學科教學特點和環境因素,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有效融入品德教育與思想教育,在滿足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
一、立足語文課堂教學,注重結合利用多種渠道與途徑
(一)挖掘課堂德育教學滲透方式
首先,在語文課堂導入環節,老師可以設置生動有趣的課堂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適當進行德育思想滲透。例如,在《濟南的冬天》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先讓學生踴躍描繪一下自己平常所能見到的冬景,在問題引導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穿插一些除冬天景色之外的內容,比如說,冬天,媽媽因為勞作而發紅的手,又或者冬天春節家人聚在一起的熱鬧等,這樣在課程教學之余,還能引發學生對親情的珍惜和思考。
其次,在課程人物分析環節施行德育,老師不光要做到對正面榜樣精神的說明和贊揚,對反面典型也可以加以德育滲透。另外,老師不要忽略課程內容的首尾部分,因為很多的首尾內容都會涉及課文主題,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內容部分進行德育
滲透。
(二)德育滲透要注重與生活相結合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對老師所教內容理解不夠透徹,那么這種情況是不利于滲透德育的,因此老師要時常適當地給學生補充課外知識,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另外,老師可以有效結合時事教育,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有效結合,有利于促進德育工作的發展。
(三)通過教學活動組織進行德育滲透
例如,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老師在進行作文批改時,可以實時了解到學生的部分思想動態,針對具體情況給予鼓勵或者進行談話教育。當然,老師也可以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寫日記習慣,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勤于思考和總結。另外,老師還可以結合課題內容,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比如相親相愛活動,組織學生去敬老院做公益服務活動,以此加深對學生的德育滲透。
二、深入剖析課文,創設教學情境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部分,老師應該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把握文字,并深入品味課文內涵,通過內容教學讓學生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在此情況下再進行德育滲透。同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多加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
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形象化思維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為德育工作開展做好鋪墊。
例如,現如今的學生大都受家長呵護,很少有學生能夠真切明白父母、老師的愛和關懷。在《紀念白求恩》一文的課堂教學中,這是一篇人物紀實篇,在講解文章內容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白求恩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對白求恩人物精神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在進行感情朗讀時,老師可以適當穿插符合情境的樂曲,這樣在音樂氛圍的感染下,有助于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描繪想象。
三、開展德育工作,要符合科學理念
(一)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德育教學
隨著教學理念改革發展,德育滲透應該與時俱進,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要不斷進行自我學習充電和完善,對社會事件積極關注,在課堂進行德育滲透過程中,可以強調優良傳統精神的傳承。比如說,在《背影》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文章片段解析,讓學生能夠通過細節去更深入地體會父愛、親情或生活艱辛,從細節入手滲透愛的教育。
(二)設立目標,符合課標精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在
進行德育滲透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德育工作目標,基于對課文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老師必須要保證德育教學滲透要符合授課要求以及課標精神,在語文德育教學時,要把握住應用性與人文性,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各自特點,全面開展德育。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需要老師諄諄教誨,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也必不可少。老師應該讓語文教學走出課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參與活動,如母親節感恩活動、有聲朗讀活動等,更好地實踐德育滲透。
參考文獻:
[1]陳沉.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J].蘇州:蘇州大學,2014.
[2]高峰豐.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實施[J].時代文學,2014,12(7).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