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王躍金+胡小東+方亮+何文德+柴云霞+李文標+王志剛+熊剛+王文倫
摘 要:結合綠色發展新理念,針對楚雄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發展實施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做法和配套研究成果等進行系統研究和總結,明確以綠色供給滿足綠色需求的發展思路,為切實打造楚雄“綠色、生態、特色、安全、優質”煙葉品牌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煙葉;綠色生態;實踐;探析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7.11.019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w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practi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ppor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and ecological and high quality tobacco leaves in Chuxio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Furthermore, this paper made a way to provide the green supply to meet the green demand development, which effectively build a "green, ecological, unique, safety, quality" brand for Chuxiong tobacco,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obacco production.
Key words: tobacco leaf; green ecology; practice; analysis
發展綠色生態優質煙葉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是煙草行業穩中求進發展的需要,也是增強煙葉保障能力和原料保障體系的迫切要求。杜如萬等[1-3]介紹了四川涼山、云南保山以及高黎貢山區域的綠色生態優質煙葉開發的情況,黃坤等[4]則從合作社角度介紹了合作社建設在綠色煙葉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煙草行業提出了發展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的重要措施,各地積極行動起來加以落實,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并出臺了配套政策。
近年來,隨著現代煙草農業縱深推進和綠色發展理念等的不斷深入,云南楚雄州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水平不斷提升,得到了卷煙工業企業的青睞和充分肯定[5]。楚雄州于2000年在南華縣就進行了667 hm2綠色生態優質葉開發示范,從生態環境、商品化育苗、土壤保育、精準施肥、綠色防控、煙葉質量安全管控等技術體系入手進行實踐和探析,成效顯著,有力推動了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發展。筆者對楚雄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發展實施工作進行系統研究和分析,這對加快綠色生態優質煙葉安全生產進程、創新引領現代煙草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發展綠色生態優質煙葉取得成效
1.1 促進了煙葉質量水平提高
楚雄州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和綠色生產,著力提升煙葉品質和市場占有率。一是服務卷煙品牌原料需求,與國內12家卷煙工業共建23個綠色生態優質原料基地單元,成為了玉溪、中華、蘇煙、芙蓉王、利群、黃鶴樓等全國知名品牌的原料基地;二是著力為卷煙工業企業提供了優質安全原料,滿足工業對原料個性化、差異化、特色化需求,除省內卷煙工業外,每年還有5.7×104 t銷往國內20多家卷煙工業和出口創匯;三是鞏固了綠色生態優質煙葉優勢地位,“十二五”期間共生產綠色生態優質煙葉50.28×104 t,年均生產10.06×104 t,鞏固了全國第三、全省第二的煙區地位。
1.2 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楚雄州扎實推進了綠色生態優質原料保障上水平工程。“十二五”期間全州累計種植綠色生態優質煙葉24.41×104 hm2,年均種植4.88×104 hm2,收購總值124.62×108元,煙葉稅27.5×108元;僅2015年,全州煙草產業實現增加值86.14×108元,占GDP比重為11.3%,煙草產業實現稅收93.98×108元,占地方財政總收入比重為58.8%。基本實現促財政增效和社會穩定發展。
1.3 促進煙農增收
楚雄州一直把煙農增收、服務脫貧攻堅作為發展綠色生態優質煙葉工作的中心任務,積極推廣綠色生態優質煙葉先進、實用技術。“十二五”期間全州累計60多萬戶煙農種煙,實現種煙收入136.2×108元,戶均收入達到10.3×104元,煙葉交售收入、戶均收入年均增長分別為11.2%和15.6%。實現了煙農收入穩增、煙葉平穩發展,產生了良好社會效應。
1.4 促進企業形象提升
楚雄州不斷推進綠色煙葉生產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隨著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的實施,綠色生產、清潔生產、生態維護等進一步深入人心,煙葉生產中一些先進的理念、思路、先進綠色防控技術和模式在煙草中的推廣應用,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其他大農業生產,有效地輻射、帶動其它農業產業的綠色發展,起到了引領綠色發展的典范作用。
1.5 促進生態環境改善
楚雄州一直以發展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為導向,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優質煙葉。通過引導、扶持等帶動農戶、合作社主動參與到綠色生態產業發展中來,在從事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中,大力實施推廣土壤保育、病蟲害綠色防控、減肥增效、新能源烘烤等綠色生態技術,減少化肥、農藥、能源等消耗,實施增施有機肥、清潔生產、控氮、節水、節能、農藥減量控害等綠色生產措施,一些農藥、化肥施用和資源利用得到科學合理調控,煙葉安全性進一步提升,推進了煙區生態環境保護。endprint
2 發展綠色生態優質煙葉主要做法和創新特點
2.1 著力打造綠色生態優質煙葉品牌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綠色優質煙葉的重要基礎。楚雄州森林覆蓋率為65.86%,長期以來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推進煙葉供給測結構改革,實施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有力維護煙葉生產持續發展的生態基礎。
(1)立足生態優勢,抓好頂層設計。頂層規劃生態區,統籌推進實施。一是在發展規劃上,以生產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為目標進行系統規劃;二是在區域規劃上,以小流域、小環境、小壩區為區域整體推進,使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提升綠色生態優質煙葉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三是在輪作規劃上,建立輪作模式,全面推行隔年輪作,2016年輪作率達89%。
(2) 堅持市場導向,持續優化煙區和品種布局。按煙葉市場需求變化,以生態環境為基礎,優化計劃資源配置。一是優化種植區域,引導生產計劃向煙葉質量好、生態條件優、市場需求旺、特色鮮明的區域轉移,圍繞“規模、市場、質量、效益、生態”分類組織優化等,實現了一片森林一片煙,片片都是生態煙;二是優化植煙田地,突出規模化連片,按照山區連片不低于3.33 hm2、壩區連片不低于6.67 hm2,規范化綠色栽培;三是優化種植布局,堅持看土壤、看生態、看技能、看水平等原則,簽訂煙葉產量合同;四是優化品種結構,結合區域資源優勢和卷煙工業品牌需要,優選特色品種進行種植,2016年特色品種k326種植達70.5%,鞏固提升綠色生態煙葉支柱優勢。
2.2 全面推進煙葉綠色生產
綠色發展是未來煙葉發展新方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是煙葉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楚雄州轉變綠色煙葉生產方式和大力推廣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技術措施,補短板,實現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發展新突破。
(1)建立土壤保育體系。土壤保育是打造綠色煙葉的重要基礎。一是大力推行深耕曬垡,疏松土壤,加厚耕層,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提高土壤養分有效性,減少病蟲源,每年僅冬閑田就達0.73×104 hm2;二是抓好栽煙田塊農家肥堆捂還田改良土壤的營養土栽煙措施,按照每株不少于1.50 kg的標準施用,改善煙株根系營養,促進土壤改良;三是多渠道廣培肥源,開展好作物秸稈粉碎堆捂發酵生產有機肥,確保煙田有充足、穩定的有機肥肥源,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營養條件;四要開展好商品有機肥施用示范和推廣應用,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五是抓實綠肥種植和秸稈還田推廣普及,逐步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
(2)抓實煙葉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的重要環節。一是開展煙田生產環境監管和治理,及時清理煙株殘體和非煙雜物等廢棄物并集中處理,有針對性地對0.01 mm廢舊地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清理回收再利用,減少、控制外源和面源污染,同時限制厚度低于0.01 mm地膜的使用;二是加強生產過程管控,構建清潔生產技術體系,在生產和管理過程中,推行GAP規范管理,實施減肥增效技術,施肥量由原來的1 050 kg·hm-2減少到現在的750 kg·hm-2,可減肥300 kg·hm-2,每年可向土壤少施1.2×104 t烤煙專用肥,減少投入3 000多萬元;三是推進煙葉質量治理,在煙葉采烤、收儲等各節點嚴格按專分散收和非煙物質控制技術規范等清潔生產技術實施,保證煙葉產品清潔,防止煙葉二次污染。
(3)搞好綠色防控。全面推行烤煙病蟲害綠色防控,建立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重點、物理防治為輔助、化學防治為補充”的綠色防控體系,大力推廣落實“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防病”等綠色防控技術措施,有效提高防控效果,大幅減少農藥用量,降低煙葉農殘和防治成本,不斷提升綠色防控技術水平。
轉變病蟲害防控方式。一是以病蟲害測報和預警網絡平臺為支撐,指導好、服務好綠色植保技術工作,做到精細施藥;二是有針對性開展好相關防控,做好預防和調控,規范用藥,最大限度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確保煙葉品質安全。
推廣農業防控技術措施。一是精益管理,規范農事操作和田間管理,培育健壯煙株,增強煙株抗逆性,少生病、少用藥、少用工,把藥、肥對土壤和煙葉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精準施肥,均衡煙株營養、少用肥,調整基追肥比例,基肥占30%~40%、追肥占60%~70%,以水調肥,高效利用,促進煙株早生快發,減少肥料對環境影響;三是保健栽培,盡量減少病菌和有害物質對煙株的再侵染和危害及污染,減少病蟲害發生機率,使煙株健康生長,保護煙田生態環境。
推廣應用生物防控技術。一是全面推廣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以蟲治蟲,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2016年全州推廣煙蚜繭蜂防治煙蚜達4.0×104 hm2,覆蓋率達93.9%,防效達80%~90%,減少農藥量40.33%到61.77%,降低防控成本331.5元·hm-2,既實現了減工降本增效,又減少環境污染[6]。二是示范推廣利用性誘劑防治煙青蟲和斜紋夜蛾技術,防效比常規藥劑防治高30%以上,在保證防效的同時減少了農藥用量[7]。
采用物理防控技術。一是在苗期和移栽后懸掛黃色誘蟲板進行防治蚜蟲,防效均在80%以上,有效控制蚜蟲的危害,可減少防控用藥3~4次;二是利用藍板防治薊馬,減少薊馬對煙株的危害;三是利用太陽能燈誘殺金龜子、地老虎等,防效均在85%以上,使用少量農藥就可以達到防治目標,較好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2.3 加強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推廣
綠色生產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支撐。重點在土壤保育、綠色防控、減肥、新能源等領域開展相關配套技術研究和示范推廣,進一步提升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科技支撐能力和增強后勁。
(1)實施綠色施藥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開展58%甲霜靈錳鋅不同施藥方式防治烤煙黑脛病的試驗探索,篩選出在煙苗移栽時用5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蘸根,防效高達80.26%,每株用藥液量2.5~5.0 mL,比常規灌根防效高出20多個百分點、減少用藥量60%以上、用藥次數2~3次;防效好、用藥少、實用等,達到綠色精準施藥、控制農藥用量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煙葉安全性和保護土壤環境。該技術已在全州廣泛推廣應用。endprint
(2)實施育苗基質替代技術研究示范。開展砂和珍珠巖等漂浮育苗基質替代材料配比試驗研究,篩選出砂體積占30%,珍珠巖體積占70%的漂浮育苗替代基質配方。此配方不需草炭等有機物,取材方便,質量穩定,育苗安全,育苗管理技術簡便易行,煙苗素質好,而且育苗成本低廉,每盤(200孔盤)育苗成本2.5~3.0元,比常規降低成本40%~50%。同時,砂和珍珠巖還能改良土壤,有利于保護自然資源和維護生態[8]。
(3)實施土壤保育技術示范與推廣。一是開展了綠肥種子用量的試驗,田煙種子用量45~60 kg·hm-2,地煙60~75 kg·hm-2,每年均以5%~10%的速度遞增,以改善肥力、減少煙葉氮肥的施用量、保護植煙土壤;二是開展了商品有機肥試驗示范,篩選出商品有機肥600 kg·hm-2,塘施,示范面積達13.7%,該措施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含量,促進煙株營養平衡;三是開展了滴灌栽培試驗示范,試驗探明每株每次烤煙適宜滴灌水量為1.0~1.5 L,滴灌次數為5~6次,追肥濃度為0.2%~0.5%,與常規相比施純氮量減少15.0~30.0 kg·hm-2,節約灌溉用水50%,節約成本450元·hm-2,全州累計示范推廣面積多達0.67×104 m3,節能、環保,為綠色生產創造了條件[9]。
(4)實施烤煙小苗膜下移栽技術。開展了相關配套技術研究和示范推廣,與常規相比可節水30%~50%、每年可節水120×104 m3~180×104 m3。同時,因不剪葉病毒病發病率由原來的4.5%減少到0.5%,減少了肥、水、藥的用量,促進資源節約和煙葉的安全性[10]。
(5)實施綠色烘烤技術。一是穩步推進專業化烘烤,節約能源,2016年達2.31×104 hm2,占植煙面積的53.1%;二是推廣低碳化烘烤方式,采用電、生物質燃料等節能環保烘烤方式烘烤煙葉,2016年推廣225座生物質能源烤房,實現綠色生態煙葉烘烤環節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3 發展思路
3.1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形式全方位宣傳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舉措,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打造職業煙農隊伍,進一步營造有利于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發展的社會氛圍;二是加大綠色防控技術的引導、培訓和服務指導力度,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科技人員和煙農的綠色發展、綠色生產、綠色防控等的觀念和意識,培養生產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的良好習慣,培養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帶頭人和職業煙農。
3.2 強化綠色生產等技術措施的落實
一是建立健全組織結構和完善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發展長效機制,加強督促檢查和考核,確保各項技術落到實處;二是建立少施藥、節肥、節水、節能等技術規范和管理標準;三是建立綜合質量監管體系,形成“互聯網+”管理模式,構建煙葉質量安全監管、評價、追溯等綠色技術體系和煙區生態環境建設機制,全面掌握煙葉生產環境狀況、煙葉質量、安全狀況等。
3.3 加強技術創新
一是持續優化集成綠色防控技術措施,把復雜技術轉化為簡易實用技術,有利于煙農掌握和落實,再把一些行之有效的配套技術措施固化和集成,提高應用水平和生產能力;二是加速現有新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應用普及力度,更好地為生產服務;三是繼續開展好相關綠色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特別是配套的多功智能小型、輕型機械和生物菌劑、生物肥料、生物源燃料、生物農藥、智能烘烤的試驗示范推廣及生產技術措施的優化集成等,強化技術交流合作,支撐煙葉綠色化生產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如萬,戴培剛,王劍,等.涼山山地原生態特色煙葉開發實踐與思考[J].中國煙草科學,2016(5):87-91,97.
[2]李永亮,肖志新,郭應成.保山綠色生態煙葉生產探索與思考[J].農業科學與技術,2014(4):579-584.
[3]楊佩文,肖志新,李天福,等.高黎貢山綠色生態優質煙葉開發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3(19):8114-8116,8118.
[4]黃坤,闕勁松,姜明,等.煙農專業合作社建設與綠色煙葉發展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4(27):9600-9602.
[5]鄒陽,布云虹,段宏偉,等.綠色植保技術在楚雄煙區的應用[J].中國植保導刊,2015(4):52-55,89.
[6]王躍金,胡小東,布云虹,等.楚雄州推廣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實踐與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4(18):5807-5809,5812.
[7]張映翠,布云虹,李鳳芝,等.性誘劑防治煙田斜紋夜蛾研究[J].云南農業科技,2013(3):13-15.
[8]布云虹,胡小東,王躍金,等.砂和珍珠巖混合無機基質在烤煙漂浮育苗的應用[J].中國煙草科學,2015(3):24-28.
[9]王躍金,陳崗,耿少武,等.簡易滴灌技術在煙葉生產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7(4):16-18,20.
[10]王躍金,布云虹,耿少武,等.楚雄州推廣烤煙小苗膜下移栽技術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3(26):10592-105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