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誠
【摘 要】本文對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主要從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構建綜合型課堂教學;創設有效問題教學情境,構建活動型課堂教學;結合教學活動體驗,構建實踐型課堂教學三個層面展開論述,以期促進政治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B-0045-02
高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階段。高中政治是高中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學科,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是以公民教育作為核心內容,包含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以及公共參與四個要素。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合理化的課堂教學,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構建綜合型課堂教學
(一)整合優化課堂教學資源,開展探究性教學。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課堂教學的資源進行整合,采取各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通過對基本知識內容的學習和掌握,能夠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促使學科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促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各種知識內容的整合和結合,圍繞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究,引導學生對問題解決的方式進行思考。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必修《文化生活》的課堂教學中,在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的教學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如哲學角度,聯系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具有決定性作用,社會意識能夠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社會意識又具有獨立性,傳統文化在形式、內涵上會不斷順應時代的發展,但是其本質會不斷地傳承而保持穩定。從矛盾的對立統一角度來說,可以對其進行一分為二地看待,在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具有促進的作用,落后的傳統文化阻礙著社會的發展。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傳統文化的意義”,文化和經濟是相互影響的,和文化產業的結合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促使產業結構進行優化,促進傳統產業的優化轉型,能夠提高就業率,提高文化軟實力,提高自身競爭力。從政治學的角度來說,文化和政治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能夠促進黨的先進理論的建設,促進公民政治素養的提高,促進綜合國力的發展。
(二)轉變課堂教學觀念,開展自主性學習。在核心素養的視野下,開展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需要教師轉變課堂教學的觀念,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需要對教學觀念進行革新,同時要對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革新,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促使學生能夠進行創造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創設有效問題教學情境,構建活動型課堂教學
(一)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是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和困惑,通常可以分為普遍性問題、特殊性問題、爭議類問題以及非爭議類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問題情境的設置,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促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
(二)結合學生特點,開展小組探究。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結合課堂教學的問題以及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需要促進學生個體獨立思考能力的發揮,讓學生在集體的思考和討論中產生思維的碰撞,促進學生理性思維和精神的培養,教師需要發揮引導者作用,把控課堂教學的方向,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對問題的難易程度進行控制,在討論環節注重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促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文化生活》中“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需要不需要過圣誕節?”作為議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式探究和討論。首先,引導學生對相應的問題進行思考:1.圣誕節的來歷以及是否會過圣誕節、怎么過的圣誕節、為什么過?2.是否知道春節的來歷,是怎樣過春節的?為什么要過春節?3.圣誕節和春節兩者相比,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4.我們到底要不要過圣誕節呢,應該怎么過呢?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外來的文化?如何對待我們的傳統文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贊成或者反對過圣誕節進行小組的劃分,并且形成正反方,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并且對學生進行辯論的流程以及技巧的講解。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多個層次進行辯論。在辯論結束之后,教師應當采取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和總結,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看待外來文化和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意識。
三、結合教學活動體驗,構建實踐型課堂教學
(一)綜合利用教學資源,開展校園實踐活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校資源的利用,對學校的教學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進行利用,如教材使用的教具、校園的公共設施、校園文化、教師以及學生資源等。學校是進行教學的主要場地,也是教學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是進行教學實踐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地方。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側重對教學用具以及教學設施的使用,忽略了對校園文化以及教師和學生資源的開發。因此,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對學生進行實踐性的教學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開展。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文化生活》中“在文化生活中選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以“遠離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展出活動,在班級內成立相應的活動策劃小組,經過學校的同意之后,可以利用校園的廣播、校園宣傳欄等各種方式,開展“發現身邊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活動號召。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需要促使全校的師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同時對搜集的資料進行相應的篩選和刪改,教師負責最后的審核和定稿。利用好校園的文化墻,主要道路、廣播、LED 顯示屏以及校園報等形式,對活動成果進行展示。
(二)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進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社會實踐互動的開展,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本土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如自然環境與風貌、傳統民俗文化等。對學生進行政治認同、理性精神的培養,樹立學生法制意識,促進學生公共參與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在核心素養的觀念下,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探索,是理論指導實踐的嘗試,也是教師結合教學理論對教學方式進行思考和總結。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地進行創新,對教學策略進行不斷的探究,促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同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邱 斌,左 群.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構建[J].教育導刊,2017(4)
[2]劉 媛.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高考試題研究與教學建議[J].中國考試,2017(4)
[3]劉 海.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轉向[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