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黃翔
【摘 要】本文針對農村高中美術特長生語文基礎較薄弱、閱讀和寫作能力較差等問題,提出采用書中有畫、畫中有詩、創圖著文等教學策略,提高農村高中美術特長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關鍵詞】農村高中 美術特長生 語文素養 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B-0118-02
農村高中美術特長生語文基礎較薄弱,閱讀和寫作能力較差。如何有的放矢地提高農村高中美術特長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為高校輸送合格人才,是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本文基于農村高中美術特長生的特點和語文教學要求,從書中有畫、畫中有詩、創圖著文等方面探究提高高中農村美術特長生語文素養的策略。
一、書中有畫,相輔相成
高中階段的農村美術特長生平時主要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涉及素描、色彩等美術基礎知識內容。因此,農村高中語文教師應因材施教,在美術特長生的語文教學中注意教學設計的合理性,采取“書中有畫,相輔相成”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繪出圖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 1 的第一單元是現代詩篇,在整體備課全單元后,筆者決定采取詩中理圖的教學方法。第一節課先講《踏花歸去馬蹄香》故事:宋朝時候,有一次畫院招考,題目是一句古詩“踏花歸去馬蹄香”。考場上安靜極了,應考者都在認真思索。眾多的應考者中,只有一位畫得很特別。他的畫卷上根本沒畫花瓣,他畫的是夕陽西下之時,一位英俊少年騎在一匹駿馬上。馬在奔騰著,馬蹄高高揚起,一些蝴蝶緊緊地追逐著,在馬蹄的周圍飛舞。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張張評選,當他看到那張蝴蝶紛飛的畫卷時,就會心地笑了,將其評為最佳。為什么呢?因為花瓣“香”,馬蹄踏花而香飄四溢,招引一些蝴蝶緊追飛揚的花瓣“香”,構思巧妙獨特,細處落筆,有脫穎而出的創意。學生對這個故事充滿了興趣,接著筆者再教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避開傳統的語文教學,要求學生讀完詩文,繪出圖景。學生邊讀詩邊討論探究出一節一圖:西邊云彩圖、河畔金柳圖、柔波水草圖、榆陽彩虹圖、星輝斑斕圖、笙簫夏蟲圖、揮袖別彩圖等。當詩意詩境理出圖之后,筆者便啟發學生利用自己的美術特長,從詩中理出的幾幅圖中選一幅圖,用學過的美術技法進行繪畫。學生熱情高漲,紛紛動手入境即畫,很快一幅幅意想不到的學生自創畫展現在課堂上。
一位學生采用素描技法繪彩虹圖,色彩鮮艷,畫中幾位青少年風華正茂,滿面紅光,在雨后彩虹中闊步前行,并雙手張開,抬頭等待擁抱太陽。此時,天空撥開一片云,太陽初露笑臉,彩虹燦爛,似水年華,不由得憶起偉人毛澤東的話,青年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未來屬于你們。一位學生繪畫角度恰不同,選擇揮袖別彩圖來顯他的繪畫技法天才,他繪一幅夕陽圖,一個青年學生手捧一本《西游記》,正如西天取經回來的態勢,一邊向后揮手別云,一邊準備取經后返行,揮手斷別夕陽,地上踩出星星點點的足印,努力去尋找明天東起的太陽,不悲觀不遺憾,勇往直前……
這樣用短短的 20 多分鐘就能讓學生從詩文中理出圖,再成畫,學生從詩文中明確書中有畫的魅力,學語文離不開繪畫,文法和美術技法一樣富有詩意,趣味橫生,學生樂學樂畫,師生合作其樂融融。接著筆者給畫出圖的同學落款,標注出畫的時間。這樣語文知識的引入更深,境界更曠遠,達到情與境意無窮。剩下的近 20 分鐘,學生自學《再別康橋》的其他需要掌握知識,順理成章,體會到了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
這一節語文課教學,美術特長生體會到了書中有畫的藝術吸引力,對語文知識點掌握牢固,提起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同時對美術專業也有了濃厚的興趣,培養了較高的審美情趣。
二、畫中有詩,胸有成竹
農村高中美術特長每天除了學習文化課,還要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完成繪畫作品。筆者利用美術特長生的繪畫特長,在教學中采用“畫中有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繪畫作品完成后賦一些詩文,錦上添花,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例如,筆者講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課時,授完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知識點,一位學生一時興起繪畫了一幅《蓮花圖》,筆者于是借此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梁元帝《采蓮賦》,很多學生不理解這首詩的詩意詩境,筆者就走到繪畫學生的男生身旁鼓勵并輕聲地說:“你畫得不錯,你繪的畫比課文的圖畫要好,不過好像缺了什么,你覺得呢?”接著基于“文道統一”的原則,學習了 2012 年11 月 29 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后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的三句詩——“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這三句詩描摹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追求“中國夢”的壯闊歷程藍圖。啟發的方法是采用師生互動提問,引出中華民族矢志不渝追求“中國夢”的壯闊歷程藍圖詩句。
師:中華民族的昨天可用哪句詩來表達?
生:中華民族的昨天正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
師:中華民族的今天可用哪句詩來表達?
(下轉第122頁)
(上接第118頁)
生: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
師:中華民族的明天可用哪句詩來表達?
生:中華民族的明天正可謂“長風破浪會有時”!
接著經全班同學討論,在《蓮花圖》的繪畫作品上用毛筆題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全班同學看到“畫中有詩”的藝術效果,都說整幅畫經這樣藝術加工,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道出了高潔傲岸的《蓮花圖》。隨后,筆者布置全班學生齊讀《采蓮賦》詩句,學生很快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意詩境。
諸如“畫中有詩”的名篇還有不少代表作,如《迎客松圖》、名人畫像配名句掛圖等,很好地體現了“畫中有詩”的語文魅力、書法魅力。在農村高中美術特長生語文教學中采用“畫中有詩”的教學方法,對語文高考題的圖文轉換的教學也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創圖著文,筑圖筑夢
學習語文,有時一節課內容該用 40分鐘才能完成,但改動教學方法和授課角度,可能不到 20 分鐘就完成了。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十分注意捕捉授課靈感,善于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融一些書法知識來引導學生,如采用“創圖著書,筑圖筑夢”的教學方法,使得語文學習的意境更深遠。
例如,在一次語文教學中,筆者運用孔子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矣”引入,一節課用不到 20 分鐘,學生就能掌握所有知識點。教學之余,筆者用毛筆沾水在擦干凈的黑板上揮毫而成水書“師魂”兩個大字,并在下面注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此時,有一位美術特長生繪畫了一幅梅花圖,并巧妙地布局題字:梅花香自苦寒來。全班給了這個同學雷鳴般的掌聲。教師指出最精彩的還是落款大方,畫得布局合理。如此,一節有創意的課就這樣在師生互動中完成,教師引出亮點,學生繪出梅花圖,互教互學,師生平等,教學意境曠達。這正是語文教學言盡已而意無窮的藝術表現效果。
總之,在農村高中美術特長生的語文教學中,采用書中有畫、畫中有詩、創圖著文的教學策略,無形中使繪畫與文學有機融合,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從而彰顯漢語的魅力。
【參考文獻】
[1]中學生作文章法[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3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