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彩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指導思想: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于學生改變傳統的被動記憶、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采用積極主動的、參與式和合作式的英語學習方式。所以,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課程的內容、特點等,對英語閱讀教學進行研究,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基本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066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主要途徑,也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開發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初中閱讀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學會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關鍵。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這幾年從事新課程教學實踐的經驗,從培養學生利用課本閱讀資源;培養學生預測能力;教師閱讀教學素養;問題教學模式;語言知識鞏固等方面探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教學是復現、鞏固學生所學語言知識,進一步活用詞匯、語法、句法,并學習新詞匯,擴大詞匯量,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興趣。對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對發展個性,磨勵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英語教材在編排上,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適當的有一定代表意義的閱讀材料,針對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好閱讀教學,例如:仁愛版教材九年級Unit 2 Topic 1 Section C,Pre-reading,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快速閱讀第一遍,檢測讀前預測并找出topic sentences,即概括語篇大意的主題句。學生閱讀第二遍,教師要引導學生揣摩理解詞匯,通過對“字里行間”(between lines)和“言外之意”(behind lines)的理解對目標詞匯進行循環檢測,同時設計多樣化的活動進行詞匯的再循環等,檢測1b中詞義猜測的正誤。這一遍的閱讀是培養學生在語境中猜測詞義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每班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閱讀技巧指導,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使閱讀的層次、梯度設計最大限度地適合學生,理解語篇結構、邏輯關系,并進行推斷,最終目的幫助學生實現課程標準要求的各種閱讀技能目標,以及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為他們成為高效的閱讀者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預測能力,促進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
教師應在低年級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預測的能力和習慣,之后便不必每節課都花時間在預測活動上。當學生養成習慣或形成一定能力后,教師就可以將此布置為家庭作業讓學生完成。從文章的標題、圖片入手,預測文章內容。標題反映文章主題,可以幫助學生預測文章內容,激發閱讀興趣。圖片形象生動、信息量大、表意直觀,是創設情境的好方法,也是輔助語篇教學的重要資源。還是以Section C為例,Section C,Pre-reading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為閱讀做好準備。讀前激發興趣,感知新詞匯,鏈接“舊”詞匯。1a要求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盡可能多地聯想各種可能造成噪音的事物,激活學生背景知識,以幫助學生做好話題準備。結合課本上的兩幅圖片讓學生展開討論,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1b要求學生在閱讀前試著完成連線活動,然后通過閱讀來檢測和修正,以加深對新單詞的記憶和理解。學生完成后,通過預測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預測能力。完成1b后,教師再次組織學生結合兩幅圖,以及1a和1b活動內容,對閱讀文段進行預測。進行讀前預測,主要預測閱讀文段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舉手說出各種預測及理由,最后引導學生總結預測時可用的各種線索,如圖片、關鍵詞等。這樣,在讀前階段,教師利用圖片創設語境,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圍繞閱讀主題,引發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預測,掃除閱讀中的一些障礙,使深層次的語篇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和興趣。
三、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素養,全面規劃,保障閱讀教學順利實施
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閱讀教學的理論素養,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實際作用。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閱讀水平和課本閱讀材料、校本課程閱讀材料的難易,制定教學計劃,確立閱讀訓練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根據閱讀課程的計劃、目標,每周確定閱讀課時間(不一定是整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閱讀訓練。從而在課時、組織上對英語閱讀的訓練提供有利保障。
四、在閱讀中精心設計各類問題,采用問題教學模式
閱讀并非被動的解碼過程,而是一個語言心理的猜測過程。因此,提問無疑是引導學生進行預測——檢驗預測——再預測的最佳方式。提問可以喚起學生注意,鼓勵學生參與;檢查學生對閱讀任務的準備情況,發動學生回憶,運用有關知識,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學生對文章基本事實的理解;降低難度,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診斷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根據閱讀教學的目標,問題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對背景知識的提問,對字面理解的提問,對文章內涵的提問和開放式的提問。前兩種問題學要學生的低層次閱讀技巧,通常的問題如下: 1.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may be...2. Who/where/when/what/why/how...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statement? 后兩種問題需要學生的高層次的閱讀技巧,通常可以提出推斷型的問題,如:(1)The author believes that...(2)The author implies that...
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完善,許多新的教學方法也被廣泛地引用到了具體的教學中,并取得了非常令人滿意的成績。這也是在閱讀中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不但能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還能很好地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很快地投入到了文章所講述的內容里,同時對學生接下來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五、利用再現文章的整體結構,加強語言知識鞏固
閱讀后應利用對比、圖表等手段再現文章的整體結構,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對語言知識加以鞏固,閱讀可以結合聽、說、寫來加強訓練。如閱讀材料可以作為聽力材料,可以改為完型填空,可以作為討論的話題,還可以當作書面表達要求學生進行改寫、續寫等。同時必須擴大課外閱讀。
六、結束語
在新課標的理念下,對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本文通過對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基本策略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新教材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可供發展的平臺。在閱讀教學中,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認真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關注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馮 倩,操時堯.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功能語法語篇分析模式的運用[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3] 吳仲元.英語陳述句中主位、主語重合與分離的信息傳遞功能分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9).
[4] 金愛英.圖式理論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導入策略[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