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雙雙
[摘 要]一年級的學生對于寫作文常常會產生困惑,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應該為消除學生今后對寫作的畏難情緒,提高寫作水平,培養他們寫話的興趣,提高寫話能力而不斷地探索、嘗試,從而為學生以后的作文學習乃至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微表達;低年級;興趣;語文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8-0083-02
綜觀蘇教版低段語文教材,其中的專項寫話沒有規定,也不提倡讓孩子動筆。但我覺得,孩子的寫話練習應該在一年級就著手進行。只有一年級會說一句或幾句完整的話,才能給中段的寫作教學提供便利。我將這樣的寫話訓練稱之為微表達。多年來,我一直嘗試著“微表達”的教學探索之路。
一、詞匯積累是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規范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說,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兒童的特點,運用規范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學會積累詞句。如,今年我執教的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1》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課文學完了,你從文中什么地方找到了春天?
生1:柳樹、小草。
生2:燕子、梨花、杏花、桃花。
師:多美啊!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請大家將美麗的春之景讀出來吧。(生齊讀)
師:好!(出示春景圖)誰能用文中的詞語把句子補充完整?
春天來了, 、 發芽了, 從南方飛回來, 、
、 都開放了。春天真美啊!
(生依次填柳樹、小草,燕子,梨花、杏花、桃花。)
師:你們看,詞串還可以這樣變化,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生讀)
師:這么好的句子,同桌之間互聽互讀。(同桌互讀)
每節課結束后,我都會留有十分鐘的分享時間,讓學生講述自己從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好詞好句。每次按學號從小到大的方式進行,先請學生們說說聽到了哪些好詞好句,接著我再做些補充。事后我會進行整理、打印,貼在黑板的一角,每節課前由值日班長進行領讀。打印紙一周輪換一次。此舉也是讓孩子重視這十分鐘的分享。閱讀是積累詞匯的必要舉措,只有不斷地閱讀積累,心中有文,筆下才能綻放出鮮艷的花朵。
二、模仿表達是起步
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其語言表達就是以模仿為基礎。因此,在一年級要求孩子會說一句完整的話,我們教師就應該從認真研學字詞句方面進行入手,讓孩子從仿說詞語、仿造句子開始學習語言表達。
(一)仿說詞語
2016版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懷素寫字》的積累運用“讀一讀”:筆畫、 畫筆,書寫 、寫書。教學時,先請學生自己讀,自己發現,再引導發現這兩對詞詞序上是顛倒的,并且意思也有所不同,最后讓全班互動交流,看看還有哪些類似的詞語,讓學生們模仿運用此類表達。
(二)仿造句子
在學生積累字詞的同時,詞語的使用以及規范句式的練習是必要的。教師應在教學中及時捕捉可訓練點,進行反復練習強化,從而將這樣的句子內化到學生的言語中。
1.仿說文中的句子
如2016版蘇教版一年級上冊《小雪花》一文中有這樣的句式:“小雪花飄呀飄呀,飄落在枝頭,好像梨花開放了;飄落到田野,好像給麥田蓋上了棉被。”教學時,首先讓學生進行分句讀;然后隨機出示這樣的圖片,使用圖文并茂的方法便于學生直觀感受和理解;最后讓學生來仿照課文說說:小雪花飄呀飄呀,飄落在 ,好像 。
2.仿說情境中的語句
口語交際也是很好的說話資源。2016版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練習一》的口語交際:自我介紹。這是孩子非常熟悉的話題。通過調查,發現孩子們大部分都會流暢地說幾句: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幾歲了,我的興趣愛好是什么。而事實上,還可以說說:名字是誰起的,為什么起這個名字。這樣的自我介紹可能會讓大家更快地記住自己。
教學時,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先請一位神秘嘉賓(錄音)考考孩子們,能連闖三關者獲勝。聽錄音一:“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幾歲了?讓孩子們試著說一說聽到了什么?教師板書。接著聽錄音二、錄音三,錄音的內容逐級提升、逐級豐富。之后同桌兩人模仿錄音進行相互自我介紹,最后,全班交流,并讓孩子們把自己的“自我介紹”及時寫下來。
三、生活點滴是財富
生活是寫作的點滴財富。“生活素材”攝取得好,寫作就“自有源頭活水來”。“生活素材”沒有攝取到或者攝取得不好,就必然“難為無米之炊”。為此,《大鼻子李教授·新體驗作文》這套課堂學案為我指點迷津。它所涉及的所有內容都是發生在孩子們身邊的事情,也就是說,都是他們的日常生活。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又在其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如《觀察爸爸的模樣》,我這樣引導:“爸爸是你最先認識、最熟悉、最親密的人。只要說起他,你就會想起他的模樣,就仿佛看到他的動作,聽到了他的聲音,聞到了他的氣息,觸摸到了他的身體。今天就好好觀察一下自己的爸爸吧!爸爸的頭發是什么樣子的?爸爸的臉是什么樣子的?爸爸的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爸爸的眉毛濃嗎?鼻子怎么樣?高高的還是扁扁的?今天爸爸穿的是什么樣子的衣服?什么顏色的?仔細觀察一番,然后說一說。”
這話題真是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根據家長的反饋,大部分孩子都是娓娓道來,說了很長。對孩子說得比較精彩,閃出火花的語句,家長會進行整理發給我。其中有一篇:“我的爸爸留著小平頭,長著一張國字臉,濃眉大眼,高高的鼻子上戴著一副眼鏡。他平時喜歡穿黑色或藍色的衣服。爸爸會拉小提琴,會畫畫,會做手工。他在家的時候,會陪我彈琴,畫畫,看書。他很愛我!他最喜歡畫的人是我,他畫過各種各樣的我:輪滑的我,騎自行車的我,彈鋼琴的我……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愛他!”endprint
還有很多富有童真童趣的描述,如:爸爸既不是雙眼皮,也不是單眼皮,是多層眼皮;爸爸的嘴很大,每頓能吃兩碗飯;爸爸有時很調皮,就像沒長大的大男孩……各種表達精彩紛呈。接下來我又布置作業讓學生觀察媽媽、觀察他們的表情等。這樣的作業將孩子們帶入“易于表達、樂于述說”的舒心境界,也為以后的寫話打下堅實的生活基礎。
葉圣陶先生還說過:“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在寫話訓練中,我會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認識到:寫話很簡單。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做過什么,寫什么。即寫話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生活,“真實”是寫話的靈魂。因此,我也開始及時抓住生活中發生的事,生成寫話的點,喚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嘗試規范表達。如學校要衛生大檢查啦,同學們在老師的安排下,都在干什么?他們怎么做的?比如拖地同學的表情、動作,可以運用“大掃除開始啦!同學們有的 ;有的 ;還有的 ”這樣的句式來進行表達。再比如,學習《地球和它的七個兄弟》時,里面需要理解“繞和轉”的區別,我先是讓學生說說它們的不同,但是看看孩子們的表情估計有不少還不是很明白。于是,我就找幾個理解的孩子上臺表演一下,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環節。我就抓住這次契機,讓孩子們口頭說說,這些表演者的表情、動作。就這樣,通過一次次說話訓練,我發現孩子們也漸漸養成了留心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我世界的良好習慣。
四、點評、評價是提升
低年級的說話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和興趣為主,要求不宜過高,把想說的意思說明白,句子說完整,有兒童本身的語言特點,就是最好的文字。
(一)積章評價
由于現在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因此一年級的孩子已經不是只能說一句完整的話這么簡單了。但也不排除個別孩子語言發展比較遲緩。所以從全面考慮出發,一般在教學中,我會以蓋章的形式進行獎勵,比如能表達一句完整的話,蓋一個章,多說多得。規定集滿30、50、100換獎品,積得越多,獎品越好。孩子們都比較要強,積章的興趣比較濃厚。這些激勵的方式,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也保護了他們寫話的積極性,也更有效地調動了孩子表達的熱情。
(二)個性評價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寫話表達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保護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想說的欲望比寫出的文字更重要。所有說話評價必須考量學生個體的差異,不橫向比較,而是縱向比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評價標準,體現評價尺度的人性化,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的信心。
(三)獎勵評價
每一個人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有享受成功的權利,成功更能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表達興趣。我每周都定時給學生朗讀他們的爸爸媽媽記錄下發給我的優秀寫話,讓全班同學都分享作者的喜悅,而傾聽優秀寫話也是學習的過程。我還把優秀寫話發在班級QQ群中,展示給全班家長看,最終打印成冊在班級展覽,鼓勵大家向報刊投稿等。系統而有序地指導寫話教學,能激發低年級學生表達的興趣,提高低年級學生表達的質量,培養良好的寫話習慣。只有開啟了學生的寫話之門,把學生帶入了樂于表達的奇妙境界,才能真正地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低段寫話教學雖不起眼,卻是習作教學的“打樁”工程。低段寫話不是可抓可不抓的,而是必須要抓的,但是低段學生的興趣持續時間短,詞匯量少,優美句式匱乏,甚至只有只言片語。恰巧“微表達”短小精悍,只需三言兩語,特別適合剛開始學習的一年級學生。因此,小學低段語文“微表達”教學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去思考、探索和實踐。
(責編 韋淑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