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順揚
摘 要:本文對新形勢下科研文化建設意義進行了分析,從擯棄傳統學術評價指標與加強精神文化建設等方面入手,詳細闡述在新形勢下科研文化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科研文化;建設;新形勢
科學研究本身是將誠實守信作為基礎的一項事業,而科學的根本就是實事求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領域的科研企業和單位都面臨了很大的競爭,在國內一些科研單位中相繼出現了違反科研誠信的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加強對科研文化的建設,讓科研人員與單位能夠在良好的科研環境與風氣中進行科學研究。
1 新形勢下科研文化建設的意義
在通常情況下,科研文化包含了物質、精神以及制度三個方面。其中物質是科研使用的設備、經費、培訓等;精神方面則是指科研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而制度則是科研的管理制度與規章等相關內容。這三方面相輔相成,從表面文字形式發展到實際情況,以此構成了較為健全的科研文化體系。在當前形勢下,科研文化建設有以下方面的意義。
(一)符合科研人員發展需要
科研文化的建設能夠實現科研人員的自身發展的需要。一方面,科研文化建設有利于科研企業中形成優質的形象,可以呈現出科研人員優質的精神面貌,提高企業單位自身的內部凝聚力,使其有更多實力面對市場上的競爭。在科研文化的建設下,科研管理與運行機制也在不斷改革,這樣就能夠提升科研企業單位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則有利于科研團隊培養出學風誠信與作風過硬的科研人員,進而為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貢獻力量。
(二)符合科研技術創新需要
科學的進步與發展需要進行不斷的創新,通過對科研文化的建設,能夠讓更多科研人員思想觀念得到轉變與解放,科研人員創造性也被挖掘與發揮出來。在科研文化建設與支持下,科研精神、人文精神等都會得到更大發揚,以此對當前學術腐敗現象進行改善,預防科研中不正之風的出現。在此基礎上保障科學研究的嚴謹性,進而為我國科技創新貢獻一點微薄之力,以此促使國家經濟科技的建設與發展。
2 科研文化建設的原則
科研文化和市場企業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企業文化是將利益作為最終目標實施的,而科研文化主要是存在于一些科研單位與企業中,主要成員是專業性的科研人員。因此在對科研文化進行建設的時候,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圍繞精神物質制度三方面
科研文化具體構成的主體是廣大科研人員,其基本從事的是腦力勞動性質的工作,在工作內容、方式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科研文化的建設要緊緊圍繞精神、物質與制度三個方面進行。通過精神文明建設來規范科研人員的道德素養,在物質文化建設上提供科研人員的發展平臺,通過制度規范科研人員的言行舉止。通過這三個方面建設一種輕松、學風良好以及富有創新的環境,讓科研人員在這種環境中工作與學習,這是科研文化建設時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
(二)不斷學習創新
從事科研工作的相關人員要不斷的學習更多優秀的文化成果,這樣才能夠保障科研文化的建設更加符合實際。在科研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懂得學習其他先進國家的科研理念,通過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請教國外優秀的科研團隊,吸取科研行政工作經驗。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加強對自己單位的科研文化建設與創新,讓科研人員能夠受到更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圍影響。同時也養成科研人員不斷學習的習慣,使其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量,為科研工作夯實堅定的基礎。
3 新形勢下科研文化建設的措施
科研文化的建設與構成并不是自發而起的,其需要相關企業和單位的科研團隊進行自覺建設,在不斷實踐中進行培養。在當前這種存在科研誠信問題的新形勢下,科研企業與單位必須要合理摒棄評價學術的傳統指標與觀念,同時還要加強物質與精神方面的建設,讓相關企業單位的科研團隊能在良好的科研文化環境中做好研究工作。
(一)摒棄傳統學術評價觀念
當前在我國的科研工作者的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中,都比較重視論文發表的數量。基于業務考核、職稱評定等相關工作的要求,很多科研企業與單位都把學術評價進行了量化與等級化,這樣就導致一些企業單位的科研人員只為了提高論文數量與級別而努力,進而導致學風浮躁的氛圍,致使科研誠信問題出現。針對這個問題,就需要通過科研文化的建設來規范科研人員,使其克服急功近利的問題,并且也要讓科研人員正確客觀地認知到科研過程的漫長性。在對科研單位、項目組或是科研人員進行考核指標設定時,需要深化、細化指標體系研究,根據不同考核對象建設不同評價體系,避免有“一刀切”的現象出現,不能夠有數量頂替質量的現象發生。
(二)建設特色科研文化
科研企業單位要建設科研文化,則就需要綜合自身單位特點與所處領域進行建設。而最基本的就是要加強物質精神等方面的文化建設。科研文化建設的基礎是科研工作環境與條件,在這方面就需要增加科研文化建設中的投入,這樣才能夠充分滿足科研發展需要。對科研人員的工作環境進行改善,對各種資源進行科學配置,購買先進的科學設備與儀器,建設單位或者是行業所屬的圖書館,以此同時還要加強相關單位企業單位的信息化建設,為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提供最基礎單位物質保障,通過科研平臺與設備為科學技術創新提供支撐力。精神文化建設則需要增強學術道德方面的建設,創設出高尚創新和實事求是的學術環境,讓科研人員能夠在輕松和諧的學術研究氛圍中進行相互交流,以此促使科學研究更加自由。還有則是要增強科技創新與團隊上的合作,促使各類學科的交叉、創新。要對學術進行規范,把學術道德教育融入到單位科研人員崗培訓內容中,以此加強科研人員學術道德認知。除此之外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養成科研人員的自主性與自律性,盡量的避免功利性與利益性的科研,以此讓科研人員建設健康向上的科研加在觀。同時還要做好學術道德宣傳活動,科普我國學術相關的道德規范和法規。最后則是要組織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積極主動的引進國外的專家到企業單位中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與講座,經過國際上的交流與合作,拓寬視野。除此之外還可以讓企業學術團隊與學術刊物之間交流,舉辦相關的學術活動。
(三)加強科研文化中的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能夠保障科研文化的運行。在這方面主要是對各種管理制度進行修訂,比如在科研經費管理以及成果獎勵等方面的規定,以此對科研工作與流程進行規范。這樣有利于科研創新,同時也讓科研人員能夠在團隊中相互協作。除此之外還可以參考當前市場企業中的管理制度,建設合理的科研績效評定制度,根據學科和科研項目的性質,依據科研項目來源、使用經費、成果與論文、社會效益等方面,建立起相關的管理與考核評價機制。具體可以實施定量和定性相融合的方式,能夠量化的盡量進行量化評價,不能夠量化的就要有企業的相關部門進行研究,依據科研項目對行業做出的貢獻進行質量上的評價。考核結果還要和職稱推薦、評審以及聘任等結合,這樣才能夠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還需要依據相關單位在建設規劃上的實際情況,建設由領導負責的科研文化建設小組,以此進行指導、協調與監管工作。尤其是在單位評定職稱的時期中,要把文化建設與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4 結束語
經過對新形勢下科研文化建設意義進行分析,從摒棄傳統學術評價觀念入手,對當前企業單位學術評價理念進行創新,同時也加強單位科研文化在物質與精神方面的建設。以此對單位學風進行規范,預防學術誠信出現問題,在此基礎上保障科研人員在良好的文化環境中工作。
參考文獻
[1]范赫男.關于國有科研院所企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J].中華少年,2015(14).
[2]陳志.對科研院所文化建設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2(6):109-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