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軍++歐陽波儀??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資助課題“湖南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群建設研究”(課題編號:XJK015BZY027,主持人:侯建軍)。
摘要:湖南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汽車高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強勁需求,區域內高職院校應以汽車專業群建設為引領,從專業群課程體系、實訓條件、師資隊伍、教學資源、產學研基地建設等方面入手,高效服務并全力助推湖南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群;服務產業;協同發展
一、 問題的提出
“十五”以來,湖南連續三個“五年規劃”將汽車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集群之一,形成了“以長株潭為中心、直徑為300公里的汽車產業集群”,汽車產業已成為全省裝備制造業的第三個千億元子產業。湖南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加強支撐與服務湖南現代農業、湖南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相關專業和專業群建設,確保人才培養規模和產業需求相適應。”目前,全省已有42所高職院校開辦汽車類專業、專業點達90個,但存在專業關聯度較低、資源共享性不夠、管理運行效益不高、集約效應不明顯等問題,資源利用的專業分割,限制了專業的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專業建設難以得到產業界的長期支持與高效參與。為此,湖南相關高職院校要根據專業對接產業、專業群對接產業鏈的新要求,重新思考和布局汽車專業群建設,以充分發揮汽車專業群的集約效應,不斷提高辦學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全力助推湖南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
二、 湖南汽車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現狀分析
汽車產業是湖南省傳統產業、重點支持發展產業,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較多,已成為全省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集群之一。目前全省擁有整車生產企業51家,年生產、改裝能力達230多萬輛,產品涵蓋轎車、載貨車、越野車等8大類別,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達350余家,全省汽車產業產值已超過2000億元,初步形成了以長株潭三市為核心區域,衡陽、永州、常德、邵陽、婁底、益陽等市為零部件配套基地的汽車產業格局。《湖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進一步適應全省新型工業化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技師、高級技師為重點,造就一支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到2015年,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02萬人左右;到2020年,達到139萬人左右,其中技師、高級技師占20%左右。
(一) 湖南汽車零部件與整車制造類人才需求情況
通過問卷調研、網絡搜索、現場走訪等方式,對省內主要汽車工業園區的相關企業開展了調研。結果分析顯示,2014-2016年各企業都表現出了對于技術工人的迫切需求。在調查的7個加工制造類技術工種中,近三年人才需求最大的是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達5500人;其次是焊接技術及自動化,達2800人。同時,對崗位人才層次需求分析顯示,企業對高職汽車制造(含機械制造)專業人才需求量大,主要工作崗位包括:一是生產一線的技術崗位,從事汽車零部件制造工藝規程的編制與實施,加工工藝裝備的設計與制造等工作,占47.3%;二是操作與維護崗位,從事設備的操作、調試、運行與維護,占27.2%;三是質量檢驗監督等工作,占 13.8%;四是從事產品營銷、行政管理等工作,占11.7%。
(二) 湖南汽車營銷服務企業類人才需求情況
通過調研分析發現,2014-2016年各企業都表現出了對于技術工人的迫切需求。檢測診斷、維護保養、營銷服務、保險理賠、定損評估等5類崗位中,近三年需求最大的是維護保養人才達13100人;其次是營銷服務人才達9260人。同時,對崗位人才層次需求分析顯示,汽車檢測診斷崗位群對高職層次需求最大,其次是營銷服務和定損評估等崗位。
根據以上調研數據統計和類比分析估算,“十三五”初全省汽車工業將擁有職工31.2萬人,新增各類工程技術人員約49980人,占新增員工總數的22%左右;全行業新增的 22.76 萬職工中,博士層次961人,占0.42%;碩士層次4076人,占1.79%;本科層次15474人,占6.797%;專科與職業技術學院層次37940人,占16.67%;中專中技層次81320人,占35.72%。其中,新增的專科與職業技術學院層次37940人中,高職汽車制造類專業人才約占35%(超過1.3萬人),高職汽車營銷服務類專業人才約占65%(超過2.4萬人)。
三、 加強汽車專業群建設,提升高職院校服務汽車產業發展的能力
專業群是指高職院校根據學校的服務面向,以優勢專業為核心,將若干個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相關專業組合而成的一個專業集群。隨著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新的行業、新的工種、新的崗位群不斷涌現,高職院校的汽車專業設置也需要不斷更新,而汽車專業群集聚了相關專業的師資、實訓等多方面的辦學基礎與優勢,具有滾動發展的功能,其發展可以依靠原有專業、實訓和師資基礎靈活調整專業方向,或不斷往相近或相關的專業拓展,增強了專業設置的靈活性與市場適應性,能有效培養各種汽車高技能人才,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服務于汽車產業發展的能力。
(一) 深度融入汽車產業鏈,培育覆蓋汽車前、后市場的專業集群
高職院校要逐步打破現有的條塊分割的行政隸屬關系,在專業建設上緊密對接湖南汽車產業發展需要,科學制定專業布局和專業結構調整規劃,穩步推進專業改造工程;要以高職高專指導性專業目錄為依據,結合汽車產業職業崗位群和學校辦學實際,以龍頭專業為核心,按照“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構建汽車專業群;要對系部和專業設置進行布局調整,面向汽車前、后市場,以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汽車營銷與服務等專業為核心、相關專業為支撐進行規劃建設,對接汽車產業鏈設置專業,分步推進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整形技術、汽車造型技術、新能源汽車、二手車鑒定與評估等相關專業設置,逐步實現專業群設置全面對接產業鏈。endprint
(二) 緊密對接職業崗位群,構建“基礎模塊+專業模塊”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汽車專業群應根據汽車產業職業崗位的需要,以培養各類“汽車醫生”為目標,堅持“醫德”、“醫術”培養并重,按照“基礎→核心→拓展”的思路,科學設計相互支撐、交叉融合的專業群課程架構,努力構建“基礎模塊+專業模塊”的專業群課程體系。一是努力搭建基礎課程通用平臺。汽車專業群各相關專業均應設置相同或相近的人文素質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汽車專業群須以“一個經典保健”作為各類“汽車醫生”必會的一個“規定動作”,通過《汽車文化》、《汽車結構》、《汽車維護》等基礎課程的開設,以此強化“汽車醫生”基本功的培養和訓練。二是努力開發核心能力課程模塊。打破專業界線,努力構建專業群核心能力課程模塊,可供群內各專業學生自主選擇。以培養“完成汽車產業相關職業崗位較為復雜工作任務的能力”為目標,以專業核心技能和最新技術為主線,加大對各類綜合性訓練項目及工作任務的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強與整車企業的深度合作,實行訂單培養,引進或聯合開發以品牌技術為主線的“縱向提升課程”;同時要加強與汽車行業企業合作,共同開發以“汽車裝調、故障檢修、售后服務、整車營銷、汽車智能、新能源汽車”為方向的“橫向拓展課程”。通過汽車專業群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施,既提高學生就業崗位的針對性,又提高他們的崗位適應能力和遷移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汽車產業未來職業崗位的變化要求。
(三) 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優化“分層遞進、集約共享”的專業群實訓條件
高職院校應打破傳統的實訓條件各專業分散建設的做法,將有限的資金重點投向共享型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按照“職業基本技能訓練→崗位核心技能訓練→專業拓展能力訓練”的思路,努力建設一批高水平、現代化、集約共享的汽車實訓基地。一是通過“整改”、“重組”、“集成”等措施,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發動機拆裝、底盤拆裝、汽車電器、汽車電子產品制作等專業群基礎實訓平臺。在優化原有實訓室功能和布局的同時,重點考慮“教學做一體化”,所有汽車實訓室進一步完善多媒體和網絡教學條件。二是以專業群面向的就業崗位需求為依據,努力構建模塊化專業實訓室。實訓室的建設不僅要考慮工作過程的職業化和系統化,還應實現與企業的共建共享,更好地發揮基地的社會服務功能。三是以訂單培養為主導,引名企入校園,共建企業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實現學生拓展能力培養和員工技術技能培訓兩大功能。同時,應按照汽車專業群所在技術領域的要求,進一步建設和完善柴油機共軌檢測、驅動電機及控制、汽車智能創新、汽車營銷體驗等專門化方向實訓室,并以此為基礎組建集約共享的綜合性實訓基地。
(四) 科學統籌師資建設,打造“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專業群教學團隊
高職院校應按照汽車專業群的要求配備師資隊伍,淡化教師專屬某一特定專業教研室的傳統管理模式。以專業群為紐帶,按照“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原則組建專業群教學團隊。一是加強專業群帶頭人隊伍建設。要以汽車教學名師或技能大師為核心,以專業帶頭人為骨干,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專業優勢互補的專業群帶頭人隊伍。二是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應建立適應不同課程團隊內在要求的專業群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打破專業課程只專屬某一特定專業與系部的傳統做法,對于群內不同專業開設的相同或相近課程,按照課程屬性均由同一課程團隊負責,以便更好地發揮專業群教師資源共享互補的優勢。三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應建立和完善校企共建教師隊伍機制,在汽車專業群聘用更多有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社會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努力打造一支以企業技術人員為主體、相對穩定、動態更新的兼職教師隊伍。
(五) 堅持集約高效共享,建設“數字化、共享型”的專業群教育教學資源
高職院校應整合學校和企業的優質資源,努力構建滿足教師、學生、企業員工、社會學習者等不同用戶多樣化學習需求、以多種媒體形式呈現、開放共享的專業群教學資源,涵蓋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兩大模塊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專業教學資源庫應包括培養方案、行企標準、網絡課程、測評系統等內容,要廣泛采用圖片、文本、視頻、音頻、動畫、微課等媒體形式,為學校師生、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提供資源檢索、教學指導、就業支持、人員培訓等服務,從而引領全省汽車產業發展、提升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汽車專業群還應通過各種網絡平臺,組織群內師生上傳各類教學或學習資料,進一步實現專業群教學資源的有效共享。
(六) 深入校企協同創新,共建融產學研與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生產性實訓基地
高職院校應選定合作基礎好的企業,按照“基地建設企業化、實踐教學生產化”的思路,深入校企協同創新,建設融產學研和社會服務功能于一體的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基地可以采用“學院提供場地,企業提供設備與技術”的方式,校企共同建設具有“新車試裝”、“售后服務”、“技術研發”之一或多功能的技術中心。基地可通過簽訂協議明確“資源配置、生產經營管理、教學與培訓、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財產管理”,從而實現融產學研和社會服務功能于一體,推動學院實踐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另外,學校還要加強專業群對話協作平臺和常態溝通機制建設,不斷推動汽車專業群與區域汽車產業的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侯建軍.湖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分析及建議[J].汽車工業研究,2016,(04):22-25.
[2]鄧志革,侯建軍.高職汽車專業群建設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3):62-65.
[3]劉霞.基于產業鏈的高職專業群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03):36-40.
[4]侯建軍.對接汽車產業 培育汽車專業群—以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為例[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02):26-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