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要:學校教育目的的和功能的實現需要依托著管理行為進行,而學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班級管理。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的本質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社會活動,這一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的中小學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班級管理形式就是班主任制,這一制度對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同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其弊端也日益顯現。基于此也逐漸出現了一些新的嘗試與改革。如無班主任制、班主任+導師制、全面導師制、正、副班主任制等。筆者經過調查研究,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對我校班級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有了一些思考,期望新的思考與改革能夠在實踐中進行完善與發展,并取得成效。
關鍵詞:“1+1”;班級管理
單一班主任制是當前筆者所在單位主要的班級管理形式,有其明顯優點,但是在新時期教育變革中難免存在一些特殊問題,結合現實工作中的問題與需求,經過調查研究,思考如下,與諸位教育同仁共同探討。
這里討論的主要內容就是在班務管理工作中進行“1+1”模式的嘗試,“1+1”的班主任模式無論在教育界還是在我們學校,都不是新鮮事物,但“1+1”做出名堂,做出特色與亮點的學校卻并不多見。所以,我們關心的重點不是別人做了什么,而是我們做了什么之后能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使之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
一、 “1+1”模式的基本內容與選聘辦法
目前,學校有三個年級60個教學班,新學年初期可以由德育處牽頭,會同相關處室依據一定的辦法和標準代表學校為各年級各班選聘60名班主任,而后,可以由已選定的60名班主任會同年級組在本班學科教師中選聘一名副班主任。這一正一副組合起來便是“1+1”。新增的60人不再只是單純的學科教師,是除了學科教學之外的學風、考風紀律監督者、學生學習與習慣養成的引導者、班級管理者與參與者、心理健康輔導員、班級顧問等。同時,在擔任一輪工作后,也是60名不再需要專門培訓的后備班主任,招之即來,來則能擔。
二、 “1+1”模式的優點與意義
(一) “1+1”模式與學校目前的班主任隊伍建設、管理措施等沖突不大,長遠來看,“1+1”的施行將有益于學校班主任隊伍建設與壯大。會增大選聘空間,逐步緩解班主任選聘難的問題,以后還會優化班主任隊伍整體素養和質量。“1+1”班主任配備模式能夠緩解部分班主任教科研工作繁重和兼職業務干擾多(如兼職年級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課題組核心成員等)而造成的力有不逮、工作受影響的現象。
(二) “1+1”模式可以讓60余人在課余增加有效的駐留學校時間,尤其是對中青年教師而言,在駐留學校無課期間,將時間和精力用在培養學生成長與進步、關心學生學習與生活、關注學生良好習慣養成與紀律約束性的提高等方面,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且常規工作中在正班主任有課或有事請假無法兼顧的時候,副班主任名正言順參與管理,續借班務。
(三) 班級教學量化考核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教學成績的考核,對于有利于教學成績提高和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有所幫助的“1+1”制度相信會受到前1和后1的共同認可,“1+1”模式無論從公還是私的角度來講,都會調動后者(搭班教師)跟進該班教學質量的積極性與必然性。
(四) 過去工作中,我們常常為新年級選聘班主任頭疼,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會啟用一些新教師。新教師有想法、有沖勁、充滿活力,這些都是優點,但班主任工作性質較為特殊,因其缺乏對校情、學情的深刻了解,缺少在學校從教的閱歷和資歷,缺少一定的人生積累與積淀,要做一個優秀的班主任確實勉強他(她)們了。誠然我們認為也有部分新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甚至出類拔萃,但展望未來,我們盡量避免這種新手模式才是更好的選擇。讓年輕人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科基礎的建立、教學經驗的積累與反思中去,投入到對身邊優秀同仁們的學習和模仿中去,進而精進業務,從容成長。這于新教師和新學生而言,都是很好的。
(五) 班主任很多時候就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我們常常說高中升入大學是一個青少年孩子人生的轉折點,這一點都不夸張。三年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孩子們如果能夠遇到一兩位關心幫助自己成長的老師,或許一句問候,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督促的談話,一次輕松的交流等,都會使得一些孩子堅持夢想,為夢追逐好多年……
對于更多的中青年群體而言,身為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單純的上課、備課、批改作業,缺乏感情交流的教學會是高效而理想的教學嗎?即使僥幸成為一時的風景,那么這種情況又能持續多久?筆者始終相信教育是基于一種夢想和愛的教育,是帶有感情的教育,是身負教育情懷的教育。
教師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心智成長的指引與幫助者。當然,在我們這所樸實而厚重的校園里,我們相信仍然有許多懷揣教育夢想和育人情懷的人雖不能擔任班主任,但擔任副班主任一定是合格甚而是優秀的,而且不乏心懷夢想雖“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人。“1+1”模式將是給這些懷揣教育夢想和情懷的人一個好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下,也許會有許許多多的孩子因老師的一句問候,一次鼓勵而轉變態度,堅持到最后。成就個人的同時,也轉折了學生的一生。
(六) 我們要做的是發揮更多人參與學校工作,參與學校學生管理,參與學校事務,在成為教育人的大道上昂首闊步。那么這60多名中青年教師不僅僅是單純的歷練與成長,這樣一個群體會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教學之余參與到學校的教育工作中來。唯物主義辯證法講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學生積極有效的學習其根源在于自身,在于其內心對學習這件事情的正確認識。教師和班主任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引導其心智成熟,使其主動、能動地積極學習遠比多講一個題型、多印幾套試卷重要得多。
三、 “1+1”模式的管理與保障
(一) 學校德育處是班主任考核管理的主管部門。所以,對于“1+1”人員的選聘,前1的選聘德育處應該有豐富的經驗和完善的管理辦法,那么后1的選聘權交給了班主任,考慮到搭班合作的實際,可以暫不考慮官方指派,以正班主任建議為主。前文提到的選聘由班主任建議,年級組協調,德育處審核并備案,這個系列辦法年級組的角色起到的是協調作用,因為可能會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班級選擇了同一個人的現象,因此年級組在這里發揮了協調職責。如年級組協調有困難,可由德育處介入,最終的結果將以德育處審核、備案的為準。這樣從選聘到審核直至備案認定便有了規范的流程,從制度上保證了工作開展的初期順利。endprint
(二) 德育處可以參考前1的管理辦法,結合實際出臺一項針對后1的職責界定、考核與監督辦法、工作要求等管理措施,從制度上給予保障,規范化管理。班級管理工作量大、事無巨細,很多管理工作是隱性的,教育成效的顯現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間,所以,對待身份特殊的后1一定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這里尤其要重點關注的是正、副之間的職責,學校允許在某些時間段和特殊情況下以副代正,但決不允許正班主任因為有了副班主任的積極參與就做了甩手掌柜。
四、 “1+1”模式可能帶來的問題
(一) “1+1”不是德育處一個部門的事情,這是一種新模式,也是一種正能量引導的管理現象,不能單純地界定為純業務,需要大家有足夠的思想重視和認識才能做好。因此,自上而下認識越深刻,工作越好做,思想引導很重要。這樣的改變與創新需要全校上下一盤棋,一旦開展,就需要各級管理者與學校處室、年級組及全體教職工的支持和合作,因為任何一項新政策的出臺和實施都不可避免有新問題或不可預測的困難,但我們要有決心和信心共同解決之,完善之。
(二) “1+1”不是目的,是一種管理手段的探索和嘗試,也是一種特色打造的基礎,不能囿于現實的困難瞻前顧后,更不能局限于少數個體的思路,要集思廣益,所以要解放思想,想得遠一些,提前做好規劃與制度建設。用制度和管理來規范與完善之。
以上設想完全是個人膚淺的考慮,理論需要實踐進行檢驗,受個人水平及工作性質等原因限制,有待其他同行和班主任管理者考察、驗證。要做好科學合理地量化與考核,只有做好科學合理地規劃與客觀、公正地評價才能使之健康運行,逐步完善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付輝.中小學班主任制度變革的新展望與前瞻[J].教育學術月刊,2016(11):20-22.
[2]汪承.班主任制的最新進展 [J].上海教育科研,2012(09):60-62.
[3]高鵬.中小學設置副班主任以優化班主任隊伍建設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4]鄒貞英.淺談副班主任隊伍的培養和管理[J].才智,2010,24:248-249.
[5]張淑環.正、副班主任教育共同體的構建策略[J].江蘇教育,2016,55:20-21.
[6]段輝.淺談副班主任工作[J].群文天地,2012,18: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