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摘要: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廣大中學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而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經典公式“教師成長 = 經驗 + 反思”,則給我們中學教師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關鍵詞:反思什么;如何反思
新課程改革,給廣大中學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成長的新希望。教師要獲得新的成長,就需要時時刻刻進行教學反思。若是一個教師僅僅局限于對自身已經獲取經驗的滿足,在工作的實踐中,缺乏凝練和理性思考,那么他也僅僅是停留在工作表面,簡單地重復幾十年的工作經驗,毫無任何的創新,既沒有彰顯個人的教學特色,也不能向其他教師推廣自己寶貴的教學經驗。所以,自覺的教學反思,應該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工作常態。教師越善于反思,便越能使自己由“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發展,這也是我的理想。有了理想,如何實現理想就成為關鍵。下面,筆者重點從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 反思什么?
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有很多內容需要我們去反思。隨著不斷推進的新課程教學改革,教師反思既涵蓋反思自身的教學理念,查看是否與新課程理念相符,并不斷進行改進;同時還包括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如是否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是否注重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和學生之間建立平等的關系;還包括反思教學內容,如是否有適度的教學內容,教學中是否融入了趣味性和思想性;最后,還包括反思教學手段和方法,如是否創新教學方法,是否在課堂上營造了合理的教學情境,是否實施了恰當的教學手段。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否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能否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既要對課前反思高度重視,如是否進行了充分的備課準備,是否實施了合理的教學設計;同時也要對課中和課后反思高度重視,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和缺陷存在,如何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既要反思自身的感受,同時還應立足于學生的視角,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質疑。如學生是否滿意自己的教學內容,評價如何及有什么意見和建議,等等。在此基礎上,考慮日后的教學應該如何改進。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二、 如何反思?
1. 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
為了與新課程改革更好地適應,就要使自己的反思能力不斷地提高,進行必要的系統學習。首先,利用理論,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識別。其次,利用理論,將傳統的經驗束縛和習慣打破。最后,利用理論升華已經具備的經驗。
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哪些書籍便于我們系統地理論學習呢?朱漢國教授說,可先看這幾本書:①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②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③《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對于我們語文教師而言,應一如既往地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基本理論,對教學規律準確把握,對學生心理特征深入了解。在當前形勢下,必須對新課程理念系統地學習。隨著不斷推進的課程改革,語文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成為熱門。此外,《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刊物,對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也有幫助。
2. 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在教學反思中,培養良好的學科專業素養非常關鍵。目前,很多教師僅僅是在教材教案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對于教學雜質無暇研究。因為缺乏足夠的信息量,同時擁有淺薄的專業知識,而對于自身的成長形成了阻礙,也不符合新課程改革需求。
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提高語文專業修養、豐富語文專業學識呢?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對當代大學語文教材進行有針對性地選擇,對一些名著和學術論文更多研讀。此外還可精選語文大家傳世的學術論文。通過對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的學習和鉆研,不僅能使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還能對學科研究前沿深入了解,并從中對提出問題、分析史料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另外,建議多利用網絡資源,如中學語文課程網、中學語文教學園地等。
3. 要掌握正確的反思策略。
(1) 積極聽課觀摩,及時交流分析。
對同行的課堂教學認真學習和觀摩,尋找具體生動的案例,對自己的教學提供借鑒。讓自己對不同的教學方法、組織方式更好地感受。此外,通過各類評優課、示范課的參與,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深刻反思。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和同行之間廣泛學習與交流,能提升我們整體教學能力。另外,我們還要利用好外出培訓、參觀考察、專家講座、同行交流、網絡資源、集體備課等機會認真學習。自動自發地學習,是一個人有生命力的表現。教師只有深入專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才能達到學識淵博,使自己的教學活動充滿勃勃生機的目標。
(2) 要從學生眼中反思自己。
教學活動的主體就是學生,教師獲取的最真實有效的信息,就是來源于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評價。借助于學生的視角,對自我進行重新認識和評價,重點觀察學生學習本節課是否有濃厚的興趣,如何評價教師的教學方法等等。
(3) 要撰寫教學后記。
所謂教學后記,也稱教后感,實際上就是教師在上完一課后,及時分析反思和總結這一課的成功與不足、驚喜與遺憾,并簡明扼要地寫在教案的后面。寫教學后記既可以防止教育機制、教學感受的流失,也可為我們今后的反思總結,進行行動研究提供鮮活的素材,促使教師有效地進行自評、自查、自省、自改、自主提高。關于寫好教學后記的重要性,葉瀾教授曾經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因此,教學后記是教師成長的好“幫手”。
教學后記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但寫作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流于形式,它必須是實在的、有價值的內容。筆者以為教學后記的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記錄教學心得。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常常會獲得寶貴的教學心得,為此,教師應善于記錄這些心得。通過記載有價值的教學經驗,為日后教學提供幫助。例如,新課改下,我們大力倡導啟發式教學,但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所以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通過分組進行分層啟發。對有互相聯系又有所區別的問題進行設計,提煉教學心得,為更好改善教學方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endprint
第二,記錄教學成敗。
總結教學中的成敗是教學后記的主要內容。作為教師,每節課都可能有不同的成功之處,也難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把這些成功之處和不盡人意之處記錄下來,稍加分析,就能不斷地發揚優點,克服缺憾,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備課時,教師很難預先考慮課堂上隨時迸發的火花和靈感,同時也無法估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有時候,對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能無形中挫傷。若是能夠及時記錄這些不足的場景,并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和完善,就能提高教學能力。
第三,記錄創新之處。
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都會有創新的火花不自覺地迸發出來。老師是常會靈光閃現,將那些富有創意的教學細節迸發出來,老師教學中的得意之筆,正表現在這些方面。學生也會從多方位和不同的視角,將富有創意的問題和見解提出來,給課堂增添異彩;而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性思維,甚至優于我們預先設想的方案。
這些難能可貴的創見給課堂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十分有利于老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將這些創意記錄下來,既是日后教學的寶貴財富,也是教師的自我肯定和對學生的贊賞與激勵。
第四,思考改進之處。
上完一節課,我們不僅需要想一想這節課的成敗,還應該想一想后面的課以及下次再教這節課時應該怎樣做。教學后記寫下這些內容,以后的課就會給人以常教常新的感覺。
三、 總結
當然,教學的探索創新,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由“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的蛻變,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筆者將永遠記住這個公式:教師成長 = 經驗 + 反思。讓我們帶著理想上路,在反思中前行吧。
參考文獻:
[1]吳永忠.試論反思理論與反思型教師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1(18)
[2]呂言俠.教學反思對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04)
[3]沈靜.淺談教學反思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作用與應用[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04)
[4]蔡小玲.教育隨筆——構建語文教師反思的平臺[J].成功(教育),2011(02)
[5]張清清.反思型教師的特征與生成[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0(12)
[6]潘莉萍.知語文:邁好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11)
[7]馬樹春.新課改條件下,對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內容的思考[J].今日科苑,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