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影響著政府的辦公和行政方式。網絡反腐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監督方式,其憑借著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在反腐倡廉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通過發揮網絡的優勢,使人民積極的參與政治生活,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著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機制,從而進一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開展。因此,本文將從網絡反腐的發展歷程出發,結合其自身的優勢和局限,分析其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作用,并針對網絡反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對策,推動實現網絡反腐的規范化、法制化。
關鍵詞 反腐倡廉 網絡反腐 作用
作者簡介:朱浩天,江南大學法學院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183
一、網絡反腐及其發展
隨著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反腐敗問題不斷得到國家的重視,廉潔政治成為反腐倡廉建設的奮斗目標。在“八項規定”出臺后,黨內掀起了一股反腐倡廉的熱潮。網絡反腐作為一種區別于傳統監督方式的權力監督新形式,已逐漸成為人民大眾參與反腐的的重要途徑。據新華網一項“你最喜愛的反腐監督方式”的調查問卷顯示,超過75%的受訪者選擇用網絡進行監督,而只有不足10%的受訪者選擇通過信訪、舉報等傳統方式參與反腐。但在網絡反腐受到追捧的同時,這一反腐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冤假錯案屢屢發生,給反腐監督帶來了一些問題。為此,我們要辯證的看待網絡反腐模式在廉政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困境中尋找對策和道路,著力推動網絡反腐的規范化和法治化,充分發揮其在黨風廉政建設和政治生態建設中的作用。
(一)網絡反腐的含義
網絡反腐,即通過網絡技術及所引起的社會輿論效應對行政行為與執政行為的監督和對權力的約束,從而達到有效預防、遏制、懲戒腐敗行為的一種全新方式,是反腐敗事業的新方式。 網絡反腐通過將網絡、民意與執政能力相結合,推動形成了社會民主環境的良性互動,既吸納了民眾的意見和表達,又有利于執政者洞悉社會輿論的走向,從而達到預防和遏制腐敗的效果。
(二)網絡反腐廉政的發展過程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基礎設施的完善,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互聯網絡國家,網民的數量逐年攀升,網絡普及率還在不斷提高。截止到2016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連續三年增長超過10%。由此可見,我國網絡反腐廉政的群眾基礎雄厚,數以億計的網民可以充分行使其手中的權利發揮網絡的輿論監督作用。從網絡反腐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來看,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2003年至2007年的萌芽階段。2003年是中國網絡反腐的初始年,在這一年,中國第一家民間反腐網站——中國輿論監督網成立。2005年,中共中央提出要“加強反腐倡廉網絡宣傳教育,開設反腐倡廉網頁、專欄,正確引導網上輿論”,并在12月份首次向社會公布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信訪室的網址。在這一階段,網絡反腐并沒有過多的引起大眾的關注,人們對網絡反腐這一新興監督形式還比較陌生,且利用網絡反腐的案例很少出現,所以發展較為緩慢。
第二,2008年至2010年的成長階段。隨著反腐倡廉建設的開展和公眾政治參與意識的提高,一起起腐敗案件得到曝光并迅速在網絡上得到發酵,在這兩三年的時間里,網絡反腐模式成長迅速并逐漸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這3年來共有12起網絡反腐的典型案例,十余名副部級、廳局級、處級官員被網絡舉報“拉下馬”。2009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以文件的形式明確規定了網絡舉報的法律效力,在這一階段,網絡反腐的作用開始得到發揮,腐敗行為的發生得到有效的預防,反腐倡廉建設不斷得到推進。
第三,2011年至今的高潮階段。網絡反腐的參與途徑更加多樣,參與反腐的群眾規模日益擴大,紀檢監察部門處理腐敗問題的效率和能力不斷得到提高,網絡反腐的制度保障更加完善。在這一時期,網絡反腐的規模和力度達到了高潮,黨中央在不斷加大反腐力度的同時,民眾對網絡反腐的熱情和決心也越來越強,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最終推動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建設。
二、網絡反腐對反腐倡廉建設的意義
網絡反腐作為一種創新的輿論監督手段,其憑借自身的優勢在反腐倡廉的過程中發揮出獨特而強大的作用。與政府的內部監督相比,網絡監督具有監督主體龐大、信息傳播快捷、監督全面廣泛、反腐方便安全、監督成本低廉等優點,逐漸成為了反腐敗的新工具,對推動我國反腐倡廉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網絡反腐在廉政建設中的威懾和預防功能
我國擁有龐大的網絡監督主體,網民通過對腐敗事件的轉發和評論,能夠借助網絡的力量快速形成一種社會輿論,督促相關監察部門對事件進行查證,揭開腐敗分子的面具,使陰暗的權錢關系充分暴露在陽光下,對當事人及政府官員起到警示和威懾的作用。由于網絡反腐的便捷和安全,網民可以自由的對官員的行為進行監督,從而使官員的腐敗行為暴露在網絡中,網絡反腐正是基于其全方位、多視角的監督,才對官員腐敗行為的發生起到了預防的作用。因此,利用網絡開展廉政建設,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監督的威懾和預防功能,從而實現反腐的目的。
(二)網絡反腐降低了廉政的成本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形成了不良的社會風氣,腐敗作為這個時代的產物而出現,堅決消滅腐敗行為成為黨和人民的共同期許,但反腐是一個內容廣、周期長、難度大的過程,其間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因此,相對于傳統反腐手段存在的高成本低成效的弊端,網絡反腐只需要將自己所監督的內容通過鍵盤和鼠標進行發布,網民就可以在短期內將腐敗事件進行傳播,從而高效的實現輿論的監督,而不用花費任何的時間和金錢。這種優勢是其他任何反腐手段都不能具備的,它可以為反腐倡廉建設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從而使反腐的效果得到提升。endprint
(三)網絡反腐提高了反腐的效率
網絡反腐具有及時性和透明性的優點,腐敗信息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完整、透明地進行傳播,其散播和傳遞的速度是傳統媒體都無法比擬的。在網絡監督的過程中,公眾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實現與政府部門的雙向良性互動;其次,網絡反腐使群眾的聲音不再渺小,使公眾的社會責任感得到提高,并能夠及時地把社會中的腐敗問題進行放大成為社會的熱點,并迅速的獲得解決。網絡監督對腐敗事件的處理效率要明顯高于其他監督方式:衛生局局長謝志強的行為曝光后,人大常委在兩天內就做出了撤職的處理決定;房產局局長周久耕同樣在半個月的時間里就被免去職務,且因涉嫌犯罪和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由此可見,網絡反腐使反腐的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推動了反腐工作的進行。
三、彌補網絡反腐廉政局限性的對策與出路
(一)建立完備的網絡反腐法律體系
網絡的隱匿性會使有些網民借助網絡的保護傘隨意發布虛假的信息,借反腐的名義編造或夸大事實,引起社會的輿論,對他人進行打擊報復,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隱私權。因此要通過制定完備的法律制度和規則對網絡反腐加以規制,使網絡反腐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的進行。為此,國家應加快推進網絡反腐的立法進程,建立健全網絡反腐的權力監督機制,實現反腐權力監督和制度監督的有機結合,推動網絡反腐法律體系的建設。
(二)完善網絡反腐的官方平臺
在網絡反腐的過程中,各級機關的反腐網站相繼建立,但這些反腐平臺的建設并不完善,關注度和使用率很低,且官方對反腐平臺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大家通常會選擇一些民間反腐渠道對腐敗事件進行檢舉揭發。因此,各級政府應當對反腐平臺進行積極的宣傳,通過說明講解來鼓勵和引導大眾,同時,網站的內容要及時更新,工作人員要盡快處理網民的舉報,對相關問題積極地做出回應。這樣才能提高反腐平臺的公信力,發揮網絡反腐的獨特作用,減少腐敗現象的滋生,推動反腐倡廉建設。
(三)推動網絡實名制和后臺實名制的實施
針對網絡中散布貪污腐敗謠言、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等一系列網絡犯罪活動,要通過網絡實名制來加以遏制,這也意味著國家需要出臺配套的法律規則對網民的個人信息安全提供保護,保障公民的網絡信息安全。同時,政府要鼓勵舉報人進行后臺實名舉報,即舉報人以匿名的形式進行舉報,但后臺可以知曉舉報人的身份并嚴格的保密,這既有利于促進反腐工作的開展,又有利于調動公眾的反腐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反腐水平,促進反腐倡廉建設的開展。
注釋:
http://www.baike.com/wiki/網絡反腐.2017年5月3日訪問.
參考文獻:
[1]肖金明.完善預防腐敗機構,建構國家廉政體系.山東社會科學.2009(10).
[2]楊冬梅、楊丹.當前我國網絡反腐問題及對策.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4(4).
[3]程旭.論廉政文化視域下我國網絡反腐模式的構建.理論觀察.2015(3).
[4]趙超.試論我國網絡反腐的重要性.學理論.2014.
[5]劉俊玲.網絡反腐對廉政建設的雙重效應及完善.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3).
[6]楊玉宏.網絡反腐廉政建設的思考.求知導刊.2014.
[7]滕忠鋼.網絡監督對廉政建設的影響.經營管理者.2016(1).
[8]黃甜.網絡反腐視角下的廉政建設研究.南京農業大學.2010.
[9]王濤清、胡群英.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之網絡反腐問題研究.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