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龍
摘 要:鄉土地理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本土的地理情況,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高中地理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真正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探析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課堂結合的意義十分有必要。
關鍵詞:鄉土地理;高中地理教學;應用;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6-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75
由于各地教材與實際地理情況的差別,鄉土地理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很多問題。考試制度的限制、地域條件的影響、教學應用流于形式等,這些因素的影響都導致了鄉土地理案例在地理教學的應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師應提升自己的地理專業素養,并深入了解本土的地理情況與人文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才可以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將鄉土地理與地理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對本土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一、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課堂結合的意義
地理教材中所講述的知識往往離我們的生活十分遙遠,學生不能夠直觀地理解。學生理解有困難,這就導致很多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造成現在地理教學中出現很多問題。學生在本土長大,對周圍的地理情況起碼有著最基本的感官印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鄉土的地理知識問題,學生便能很快地直接地理解教師所講內容,這樣教材上抽象的術語便能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更易懂、明白。學生接受新知識快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也就高了,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
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實踐的作用。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僅停留在課本上,而應多走出去,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實踐探究的精神。學生不斷地對鄉土地理進行深入了解之后,便很自然地對家鄉更加熱愛。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用鄉土地理不僅讓學生對自己的祖國、家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愛家情懷。
二、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課堂結合的策略
(一)運用案例教學方法,直觀理解地理知識
由于高中生生活所處的范圍比較小,對許多地理知識或現象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由于學生對地理知識不了解,便不能很好地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結合起來,導致學生學習知識僵硬,不懂變通。因此,教師可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可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一些地理素材作為案例,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教師所講的知識內容。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對本土的地理地貌、氣候變化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與探究,這樣才能在向學生講解的時候更加清晰、更易理解。
例如教師在講《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這一節中有關大氣環境問題時,可以舉例當下人們最關注的霧霾問題,對于有些地區的學生來說,霧霾這個詞并不陌生,并在冬天能時時感受到霧霾的存在。因此教師可以霧霾天氣為例,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感受,探討霧霾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解決方法,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探索、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這種案例教學的方法,能更好地加入學生的體會與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善用研究學習方式,科學探究地理問題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科學的研究與考量,研究性學習是高中生學習地理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即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地理知識,運用科學的手段與方式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在嘗試研究學習的過程中,應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進行,并及時與教師交流溝通,保證研究過程的順利進行。一般的研究過程包括考察、實驗、思辨、觀測、論證等步驟,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科學嚴謹的思維能力與縝密性,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在用研究性方法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幫助學生選取合適的題目進行調研。例如在講到《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中關于農業經濟中的生態農業問題,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去調查當地的生態農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等。小組學生在調研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還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生態農業情況,這遠比在課本上學到的更加清晰、更加透徹。這種科學的研究方式也喚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體會到地理學習的樂趣。
(三)嘗試實地考察方法,應用學習生活地理
學習不應僅局限于課本,更應讓學生走出去,去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實地考察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能夠擺脫課本,回歸自然,去感受實踐的魅力,體會生活中地理的奧妙。很多學生雖然地理概念背誦得很熟,但是卻不能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本土實踐不僅鍛煉了學生實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也讓其學會了應用生活中的地理,讓地理知識不再僅限于書本,而能夠真正地“活”起來。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讓地理走進生活、走到學生身邊。
教師在進行實地考察前,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進行任務分配。教師應提前設計好實地調研的路線和地點,并準備好放大鏡、指南針等考察工具和創可貼、紗布、消毒水等應急醫療用品。教師可選擇地理地貌、土壤植被進行考察,也可以選擇交通、人口等生活方面進行調研。教師在考察時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聯系課本上的內容,讓學生在實地考察過程中能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用處與價值。學生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積累地理實踐技能,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有趣之處。
綜上所述,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課堂的結合符合新時代地理學習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緊密聯系實際,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地理,在快樂中學習地理。同時教師引用鄉土地理知識應當適度,而且也不能出錯,這就要求教師有很高的專業素養與能力,這既是對教育的負責,也是對學生的負責,有利于學生提高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地理學習的綜合能力與素養。
參考文獻:
[1] 章立中.庶談鄉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6):33.
[2] 李四方,白文新.用鄉土資源構建高效高中地理課堂[J/OL].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12):146-147.
[3] 李春紅,張學國.基于價值取向的高中鄉土地理課程與教學反思[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30(1):40-45.
[4] 屈國權.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結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