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萍??
摘要:語文教學一直是眾多師生的難點,尤其是中職語文教學,學生普遍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寫作及口頭表達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礙。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勇于創新,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重建語文學習的自信,克服語言教學中說寫難的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學生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生;教學方法;說寫障礙;語言應用能力
近年來,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職業學校教育,對職校畢業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然而,眾所周知,中職學校學生學習基礎差,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語言應用能力薄弱,在寫作和口頭表達上普遍存在較大的障礙,有些學生甚至不敢或不愿嘗試寫作和口頭表達,存在畏懼或抵觸心理。
一、 語文課堂實行分層教學,讓說與寫的信心強起來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力扶持,中職學校的發展越來越快,生源越來越廣,專業和學生也越來越多。這也突出了其中夾雜的各種問題,因為生源路徑的多樣化,導致學生的水平層次和文化基礎有著顯著的差異。學生無論是語文基礎知識還是語言應用能力都有很大差距,所以中職語文實行分層教學,是大勢所趨。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他們的潛力傾向將學生用科學客觀的方法分成幾組水平相對接近的群體并加以區別對待。教師合理的分層教學能讓各個層次學生的能力得到較好地展示,潛力得到發揮,幫助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恢復自信。在教學過程中,可將學生按現有的水平分為三個層次,根據各層次學生的整體情況,制定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進行不同側重、不同難度的教學,布置有梯度的作業,并進行不同標準的檢測,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掘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中職學校學生分為走讀生和在校生,進行分組之后,教師每一次布置課堂作業根據小組的層次劃分,不同小組的作業難度不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真實有效的數據,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認真地參與完成作業的過程。分層教學有許多優點,首先降低了學生的自卑感和挫折感,擺脫了長期以來的學習無力感,增強了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礎,它能讓人們坦然面對困難,戰勝困難。中職學生基本上都是學習的失敗者,從初中甚至小學開始一直經受失敗的痛苦,長期的挫折讓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信心,產生了自卑感甚至厭學情緒。所以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想要克服語文的說寫障礙,最為重要的第一仗,就是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學生才能重拾學習的熱情,樂于思考,敢于表達,在學習中重新體驗成功。而分層教學關注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并賦予相應的任務,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就能圓滿完成,激發他們的潛力和學習熱情,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重樹學習的信心。不會因為任務過難望而卻步,也不會因為過于簡單而無法體驗成就感。分層教學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成功感又使學生的自我肯定增強,從而獲得自信。自信來源于成功的體驗,信心需要不斷的成功經歷去鞏固。因此,老師要抓住機會,看到學生的進步,及時鼓勵和表揚,努力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能力和特長,肯定自己,讓他們重拾信心,積極進取,激勵他們去發揮特長,以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這樣,學生們就會從被動變為主動,克服在語文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不再對說寫望而生畏,增強說寫自信。其次分層教學中每一層次的學生基礎和水平相對整齊,所以教與學都更為便利,效果也更為理想。當然,分層教學也有缺點,因為需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進行分組教學,從而導致在管理上顯現出復雜的局面,這就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完成分層教學的任務目標。
二、 日常教學重視活動設計,讓說與寫的機會多起來
近年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呈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主旋律,各學校的教育層面都進行深入的改革,20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了多元智能的理論。這種理論的中心思想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是最獨特的,都有自己的特長,并且都能夠成為優等生。”這給語文教學開拓了新的方向。以前,在語文的課堂上,都是朗誦陣陣,死記硬背的固定模式。但現在老師講,學生聽、記,或師生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已經打破,“師本”轉變為“生本”,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講出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感受、理解和認識,這種轉變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個人獨立思考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但要讓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還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下更大的功夫。
在語文的日常教學中,恰當地進行活動設計,能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參與度,增加學習興趣,讓學生放松地投入寫與說的練習中。如在教學《雨霖鈴》中,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詞的內容、情感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寫一篇形象鮮明、情節完整的記敘文,在班內交流。學生的興致很高,不僅能自發地閱讀和理解這首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鍛煉了說寫能力,一舉兩得。在學習《愛情詩二首》時,學生對愛情這一話題很感興趣,可以讓學生自行朗誦詩歌,并找出兩首詩在愛情觀上的不同點,根據學生對愛情的不同理解,分為兩組,就“愛情不能一味奉獻”和“愛情就應該奉獻”的辯題進行準備,在班內舉行辯論賽。學生為了讓自己的觀點獲得有力的支撐,會自覺地上網或上圖書室查閱資料。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兩首詩的內涵,又給了他們表達觀點的機會,無形中鍛煉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 表達交流結合專業實際,讓說與寫的聯系緊起來
中職學生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學好專業知識,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走得更遠更順利,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有意識地注重語文知識的專業實用性能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同時,也就要求中職教師對所教授班級的特點以及一些專業特點有充分的了解,明白學生將來的發展方向,致力于成為什么樣的人才,適當地將學生所需要的語文應用知識傳授給他們,并在將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不是盲目隨意的統一化教學。這樣,學生既能學到實用的知識,又能增加學習動力和興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各個專業的自身特點,針對同一個知識點,我們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專業特色的教學。如在教授《邊城》時,美術專業的可讓學生細讀課文畫出邊城美景,并作簡要介紹;動漫專業的可讓他們制作邊城旅游的宣傳網頁,既達到語文精讀的目的,又進行了專業拓展。在“介紹事物”中旅游專業學生可以為他們選擇一個熟悉的景點,讓他們寫導游詞,并進行模擬導游;而汽車商務專業的學生則可以讓他們寫某一品牌某一型號的汽車說明,然后進行模擬推銷;幼師專業的學生可以讓她們以幼兒教師的口吻寫一篇講解雞蛋的教案,然后進行模擬上課等等。在教學“應聘”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課前寫好求職信,然后模擬求職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掌握應聘的技巧和所要注意的問題。
四、 課文學習做好拓展訓練,讓說與寫的質量好起來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材是最關鍵、最基礎的教學工具,教師應合理地運用教材,但語文教學又不能囿于教材,而應積極做好課文之外的拓展延伸,增加學生的知識廣度和深度,引發學生的深層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比如:《離太陽最近的樹》一文中,讓學生講述現代社會中破壞自然環境,使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的現象,查找資料、對周邊環境進行觀察、訪談,做成調查報告或做成PPT,在班級展示,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分析造成現狀的原因。這也正是課文當中的難點、重點。文章的本意理解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難的是將文章的主旨吸收,活學活用到生活上,這才是最終目標。
為了鍛煉學生的能力,可以設定專門的模擬場景,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文中表達的中心思想,讓同學們集思廣益,共同進步。這樣既能夠學會如何聽取他人的意見,也能夠發現自身所存在的缺點,促進自己的成長。通過另一種方式,不僅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完成了大意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折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兩種成功的體現。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與學生一起互動,建立起了合作融洽的師生關系,刺激了學生有興趣的主動學習。
總之,語文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去重視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說寫能力。在進行語文實踐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尤其是中職語文當中一定要強調學生發揮主體能動作用,加強口語和寫作能力的雙提高。與此同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地去創新教學方法,使得教學過程中更有效率的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福生.圍繞“實踐性原則”提高中職語文教學實效[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03).
[2]任玲.淺談適應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才智,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