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華??
摘 要: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體現出語文,在課堂上,老師們一定要促進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語文,進而提高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利用電腦網絡、實踐活動和課外詩詞名著等生活中的語文資源來促進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資源運用
語文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二者相依相靠。因此,可以說“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古人有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句話其實就是關于生活與語文關系的最好表述。所以說,語文課堂不能只是局限于書本,不能把學生教育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式的書呆子。因為,語文的學習并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聽講,還有在社會實踐中看到與學到的種種,更進一步來說,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形成也不僅僅是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分析就能得到的。語文學習在小學階段是一個實習的階段,學生們的智力還沒有完全開拓出來,老師們一定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慢慢去接觸,這樣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學生也因此才有可能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該怎樣使用好生活中的語文資源使之能更好地促進我們的語文教學呢?
一、 電腦網絡使教學生動有趣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腦網絡已“飛入尋常百姓家”,這為師生查找資料提供了便利。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包括網上學習)的能力,我們教師就要利用好電腦網絡使語文教學更加生動而有趣味。
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會涉及到作者介紹、時代背景等知識,一些基本的信息都在教科書上寫著,老師們應該用自己的話表述,或者通過添加一些有趣的、易懂的、生動的給學生講解出來。如果照搬原版的話,這樣會加深學生的學習難度,如果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去讀這篇文章,只會增加學生負擔,所以說,可以通過網絡最新詞幫助學生更好地更快地理解。比如說《桂林山水》中,可以搜集關于桂林山水的圖片、視頻、文字,讓學生真切地了解到桂林山水的美。這些教學資料不但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學習環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幫助學生增加表象積累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過電腦網絡的教學,使學生感到上網并不只有聊天打游戲,網絡的神奇與魅力還會對學習有無盡的幫助。所以在教學中,適當地利用網絡信息,又能增加教學的吸引力,同時也能讓同學們更廣泛地了解知識,掌握知識,在玩耍中真正愛上學習,從孩子們熱愛的角度出發教學會減輕老師們的負擔。
二、 實踐活動使教學更豐富實在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實施語文參與性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范圍內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會互幫互助,團結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們也許會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并及時探究問題,最終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基于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擴大信息接收量,讓生活的源頭活水滋潤語文教學的田園。
比如,讓同學們從自己身邊尋找,他們可以看街道上各型各色的門面,觀看其招牌有沒有使用錯誤或者是書寫不規范的漢字。如果有,可及時與店老板溝通,指出錯別字,并告訴他正確使用漢字是我們國家的要求,幫助他們改正錯別字。再看廣告詞,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討論:這則廣告詞告訴了我們什么?它好在哪兒?還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如果你是廣告設計師你會擬什么樣的廣告詞。如我校校道上有一則標語:“留下你的腳印,帶走你的倩影”,有學生就認為這則廣告擬得不好,給人一種到學校后在某個地方蹬上一腳就離開的感覺,并提議改為“留下你的倩影,帶走你的回憶”。這樣的訓練不僅使學生了解廣告的特點——形象、精練、朗朗上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春節期間,教師可以要學生積累春聯,了解春聯的特點,并要求學生撰寫春聯,總結多副春聯的統一性,上下聯及橫幅要對稱的特點進行自由寫作,自家門前要是能夠用上自己創造的對聯,那這個春節真是喜上眉梢了。這些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體會到了語文的豐富性,領略到了語文的魅力。
三、 詩詞名著使教學更靈活開放
沒有一位文學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大量的課外閱讀,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僅憑課文的分析是不夠的。所以必須讓學生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吸取更多營養,增加知識積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冰心的散文《寄小讀者》、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以及外國文學名著都可成為學生的閱讀對象。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如默讀法、跳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如圈點批注、分門摘錄、寫心得體會等。閱讀量大了,知識積累多了,作文的“源頭活水”就會有了。
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誦讀、熟背中國古詩中的經典作品,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中華文化的熏陶和修養。在誦讀、熟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分門別類地整理詩詞,如表現“愛國”的詩,寫“愁”的詩,寫“季節”的詩,寫“節日”的詩,寫“花”寫“鳥”的詩等,從而讓他們擁有熔鑄在古詩文中的中華民族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情操,培養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總的來言,僅僅一節課的時間很難讓學生們了解語文、認識語文并且喜歡語文,只有與生活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們懂得語文的魅力所在。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因此,我們小學老師一定要教會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去體驗生活,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語文,讓生活與語文密切結合起來。作為一種示范,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用生動的范例來教給學生利用好生活中的語文資源的本領,以此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更加具有活力,學生們學習更有動力。
參考文獻:
[1]劉茂銀.小學語文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例談[J].當代教育論壇,2009.
[2]黃允娟.淺析小學語文個人教學資源庫的構建[J].小學教學參考,2013.
[3]喬曉.小學語文遠程教育資源開發例談[J].散文百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