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陳興??
摘 要:高中數學概念較多,強調邏輯思維與空間想象能力,這就造成部分高中生數學成績下降,跟不上教學進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學質量。實際教學中發現,如果學生可以掌握類型習題的解題技巧,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數學成績。本文中筆者以此為出發點,結合高中階段典型數學例題,分析如何通過解題技巧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解題技巧;學習效率
一、 引言
新課改模式下,高中數學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出現一定的變化,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新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引導作用,但部分學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數學學習效果不理想,出現嚴重的學困生問題。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的作用。本文中筆者以學習技巧為切入點,分析如何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
二、 深入理解概念,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概念、定義等作為解題基礎,需要全面掌握與理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這里以數列為例進行分析。
高中數學學習中數列知識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章節,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從數學知識聯系角度分析,數列知識屬于典型的多數學知識的交叉點,數列可以作為很多綜合性習題的背景,全面考查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通常會與不等式、函數及方程等數學知識相聯系。具體到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在應用解題技巧時,需要將數列內容與不同難易程度的內容相結合,將數學知識全面清晰地展現出來,全面掌握高中數學基礎理論知識,提高自身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例1】 在得到相關題目后,分析不難發現此類題目基本上沒有技巧可以利用,解題過程直接將相關數據帶入公式,詳細計算即可。
比如,設{an}數列為等差數列,求前n項之和。
【解析】 分析題目,結合其中已知條件便明白,解決中利用等差數列通項公式與前n項求和公式,便可以計算出等差數列的首項與公差。再根據題目條件,在等差數列前n項求和公式中帶入結果,求出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這類題目并不需要掌握什么技巧,只要基礎扎實,牢記基本概念即可。
三、 靈活運用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各種解題技巧不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靈活運用,此部分以三角函數為例進行論述。高中數學中三角函數占據重要地位,高考數學中三角函數占據著很大分數比重,掌握三角函數知識與解題技巧,促進數學成績的提高。
【例2】 求證sin8β+cos8β≥1/8.
【解析】 根據題目中已知條件可以判斷,此題目主要考查sin2β+cos2β=1的關系式,其中和等差數列存在一定的關系,sin2β、1/2、cos2β三者構成等差數列。我們可以直接設sin2β=1/2-d、cos2β=1/2+d,且-1/2≤d≤1/2,在原式中代入兩式,展開各式合并同類項后,直接驗證結論。
這道題目如果使用常規解法,整個解題步驟將會異常繁瑣,解答中容易出現問題,影響解題效率,占據大量解題時間,直接對數學成績產生影響。而引入參數后,復雜問題簡單化,提高解題效率。但如果不掌握此技巧,解題難度就變得極大。
三角函數題目解答中化弦為切是常用的一種解題技巧,這種方式極為簡單。所謂化弦為切指的是利用函數之間的關系式,將原有函數形式轉換,直接將三角函數題目變成代數運算。
【例3】 已知tanβ=2,求下式:(4sinβ-2cosβ)/(5cosβ+3sinβ)。
【解析】 此題目中已經給出正切函數值,利用化弦為切的方式在式中同除于cosβ,可以得到正切函數的式子,將數值帶入其中得到數值,也就是:[(4sinβ-2cosβ)/cosβ]/[(5cosβ+3sinβ)/cosβ]=(4tanβ-2)/(5+2tanβ)=6/11。
這道題目解決過程中利用合適的解題技巧,可以快速求出結果。因此我們在解決三角函數題目的時候,盡量不用選擇常規方法,避免時間浪費,可以選擇合適的解題技巧,促進數學成績的提高。
四、 綜合各類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平面解析幾何學習中圓錐曲線是主要構成部分,相關習題涉及眾多的知識點與知識面,有著極大的伸縮余地,同時也是高考主要考查點。但實際中這部分知識掌握難度極大,也是解題中容易失分的地方,因此做好相關解題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幾何解題方法運用中,只要涉及曲線的點到焦點(或曲線)距離時,聯想到圓錐曲線第二定義并借助數形結合方法解題,通過畫出直觀的圖形,分析代數式含義,有機轉化兩者,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配方法與二次函數相聯系,由二次函數圖像及自變量范圍求出最值,如果沒有確定的對稱軸位置,需要分類討論;再利用函數單調性時,如果不是初等函數,需要利用求導確定函數的單調性,明確方程式自變量方位,求出最值;參數法使用時,重點關注參數引入前后方程的等價性。
【例4】 已知橢圓C:(x2/a2)+(y2/b2)=1(a>b>0),該圓的離心率為3/2,并且x軸上頂點分別是A1(-2,0),A2(2,0)。求(1)已知橢圓的方程式;(2)如果直線L:x=t(t>2)與x軸相交于點Q,點P是直線L與點Q任一點不同,橢圓與直線PA1、PA2相較于兩點,分別用M、N代替,請問此直線能否經過橢圓焦點,并證明觀點。
【解析】 第一個問題主要考查我們運用數學知識建立曲線方程的能力;第二個問題則是求最值,但難點在于如何解決含有參數且自變量存在取值范圍的函數最值。解決過程中可以利用配方法。通常這類分類討論需要具備一定的問題分析與邏輯推理能力。
解:(1)根據已知條件可知橢圓方程式離心率e=c/a=3/2,得出a=2,c=3,b=1。
得出橢圓方程為x2/4+y2=1。
(2) 設M(x1,y2),N(x2,y2),直線A1M斜率為k1,推出直線A1M方程式為y=k1(x+2),由y=k1(x+2)與x2+4y2=4,抵消y得出
(1+4k21)x2+16k2x+16k21-4=0.得出兩個根為-2及x1。代入原式中得出
也就是點M坐標為[(2-8k12)/(1+4k12),4k12/(1+4k12)]。同樣道理得出直線A2N斜率為k2,點N坐標為[(8k22-2)/(1+4k22),4k22/(1+4k22)]。
因為yp=k1(t+2),yp=k2(t-2)
直線MN方程為:(y-y1)/(x-x1)=(y2-y1)/(x2-x1)
當y=0時,代入MN坐標代入,得出x=4/t。
因為題目中規定t>2,因此0<4/t<2,橢圓焦點為(3,0)
所以當4/t=3,t=4/3,當t等于它時穿過橢圓焦點。
五、 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教師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這也是一個難題。實際教學中教師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采用解題技巧改變學困生學習方法與觀念,從根本上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數學成績的提高,最終達成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高中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為大學數學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汪燦軍.高中數學學困生學習效率提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11.
[2]盧浩,石長梅.高中數學學困生學習效率低的原因與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20):78.
[3]馮小琴.分析高中數學學習效率低下的影響因素實證[J].好家長,201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