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武
摘 要:體驗式學習的應用與推廣,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課堂教學質量、效率的提升,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起著積極的影響。為此,本文針對于體驗式學習,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及其可行性,希望得到讀者的認可。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數學教學;小學
一、 引言
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學習情境,如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習的熱情以及教學效率。體驗式教學的多項優勢決定了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影響作用必將逐步占據主流位置。所以,以下就體驗式教學具體應用的分析至關重要。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體驗式學習應用的可行性
顧名思義,體驗式學習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親身感受體會學習的意義,這直接突出了在教學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加強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更愿意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新課改特別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驗式學習恰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首先,體驗式學習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發揮,同時學生通過體驗,使自身的想象、思維、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除此之外,體驗式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及掌握,而且對學生品德的形成大有裨益,有助于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三、 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 探究式教學中的應用
伴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教師越來越傾向于將課堂交給學生,另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自身的主體地位。然而,讓小學生完全主導數學課堂顯然是不可能的,還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入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去探究新知,分析和解決問題??茖W合理地將體驗式學習引入到探究教學活動當中,可以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樂趣,拓寬其視野。比如,教師在講授“正方形特點”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一些裁剪好的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卡片,在課堂教學中發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折疊,從而讓學生自己探究對稱性的含義、圖形的性質及正方形屬性,然后,引導學生測量圖形的邊長,計算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己探究,自己實踐分析,有效地加強了學生對正方形特點的認識,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的掌握,既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又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有效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 情景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小學生的年齡及其性格的特點,他們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加之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不僅多而且復雜抽象,致使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枯燥,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針對這一狀況,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情景創設的角度出發,將所傳授的知識點創設到實際情景中,同時應用體驗式學習,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與具體知識點的體驗,從而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教師在講授“加減法”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商店購物的情景。在商店中,一塊橡皮1元錢,一支鉛筆1元錢,一個練習本2元錢,如果有位同學在這個商店中買了一塊橡皮,兩支鉛筆,一個練習本,那么他花了多少錢呢?售貨員收了他10塊錢,需要再找他多少錢呢?對于每位小學生而言,商店買文具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通過體驗式學習在情景教學中的應用,很好地拉進了學生和知識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更深理解與掌握,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三) 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經過實踐證明,如果讓學生親身體驗與感受知識點,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教學速度及效率,尤其是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點,通過實踐學生會感到頓時覺悟。因此,小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同時引導學生將實踐中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及時地總結反思,這樣有助于小學生數學思維的構建與提升。比如,教師在講授圓的特點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圓形紙片,傳遞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對圓形紙片進行多次對折,引導學生對多次對折后的圓形紙片進行觀察、分析和總結。經實踐后,學生發現所有折線的長度是相等的,并且所有折線都有一個共同的焦點,這時候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然后,教師針對學生實踐中總結的規律、產生的疑問進行一一解釋,如此一來,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度可以得到有效加深。
四、 結語
總而言之,體驗式學習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是可行的,迎合新課改的要求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加強體驗式學習的應用,并將其引入到探究式教學及其他實踐教學活動中,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德榮.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2012,(01):281-282.
[2]賈樹同.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3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