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
摘 要: 隨著國家必修課程改革和調整,聾校的課程安排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將校本課程的開發作為一項輔助必修課程的新活動開始實行。而校本課程的提出就意味著這項國家必修課程之外的新的教學活動出現在聾校教育中,以輔助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知識基礎,挖掘教師的課程開發潛力。
關鍵詞: 聾校;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
校本課程是在國家必修課程之外的一項教育活動,也叫學校自編課程,學校本位課程等。它作為一項新型的教育活動,尚處于初始開發和探索階段。校本課程是學生所在學校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新課程指出,聾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是現代教育和我國國情的現實情況決定的,為了支持我國課改提出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系,聾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對于聾校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經過大量研究,現有以下對策。
一、 明確開發聾校校本課程的意義
隨著“三級課程管理體系”的提出,聾校的課程改革也跟隨著普通學校的步伐,在課程的設置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我國,聾校校本課程的理念并不成熟,它起源于國外的課程理論,在國內起步較晚,并沒有大量的理論支撐,也沒有大量的實踐經驗以供參考。所以,聾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在國內的現狀并不樂觀。接下來,筆者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討論:
(一) 從理論意義上來講,聾校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完全符合新課標的精神要求,在新課標的目標要求下,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和管理體制發生巨大變化的前提下,現代聾校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實現了當下教育的課程目標,并且與我國的具體國情相吻合。
(二) 從實踐意義上來講,聾校與普通學校是有一定差別的。在課程設置方面,聾校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知識基礎,也有利于激發老師的課程研發思維。例如,吉林的一所聾校初中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設置了一項“數學認知課程”,為了滿足學生有多樣性的,有創意性的選擇,學校組織各校數學老師共同開設了這項課程,這樣不僅讓學生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也滿足了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以一種更新穎的方式學習數學。
二、 明確聾校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由于我國現在的校本課程開發并不成熟,所以必須要有明確的開發原則來規范整個開發過程,以保證聾校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實現和目標都不會脫離整個教育目標。
(一) 科學性原則
在聾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科學性是最基本,最宏觀,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項原則。教育,乃國家之根本,所以在聾校教育政策的實行中,科學性就是必然的,也是理所當然的了。為了貫徹落實科學開發的原則,聾校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就要有嚴格的要求,每一個過程,每一個決策都要有充分的理論支持和實際意義。
(二) 組織性原則
聾校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是為實現國家的教育目標而進行的高投入教學活動,不僅需要國家教育機構的大力支持,而且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安排。為了防止整個開發過程不會有隨意性,那么國家和學校就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由國家領導,學校執行,形成一個嚴密又有秩序的組織才能確保這項活動的順利實施。因此,聾校在進行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必須選派專業的人員,成立專門的開發小組,既要有負責協調的人員,也要有專門負責研發工作的專業工作者。
(三) 針對性原則
聾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就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多樣性需求,根據聾校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化以及提高他們的素質能力所進行的教育活動。學校根據學校實力和社區資源,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開設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課程。例如,有一位聾校的老師,她針對聾校的學生特點,通過研讀殘疾人心理書籍,以及平時的細微觀察,她提出了對于數學學科,應該實施校本課程活動,讓這些特殊的孩子以更有趣,更有個性的方式接觸數學,學習數學。所以把學生看做課堂的主體,更好地針對學生的特點,在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的情況下,實行教育活動是最有效的。
三、 聾校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對策
(一) 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在進行聾校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結合聾生的生活特點,從中選擇出一些有價值的教學活動。同時還可以與已有的教學資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啟發性、趣味性、實踐性為一體的教 學活動。例如,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全程感知數學解題的方式選擇,曾經有人提出一個有趣的課題“神奇的撲克”,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來認識一些數學知識。這個課題的提出,是經過很多老師的研究和多次實踐才確定為校本課程的。正因為這個課題的提出,所以才會成功的引導學生對撲克是歷法的縮影的準確認識。
(二) 定期開展實踐活動
在進行聾校初中數學校本教學時,要根本教學內容制定一套與之對應的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聾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而且還能使聾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在實踐活動中,聾校教師要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詳細地觀察和掌握,從而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對于一些 存在特殊困難的聾生,教師還需要為其提供特殊的輔導,從而更好的確保實踐活動的進行。例如,上海四聾一老師帶學生走進銀行,認識各大銀行的標志,完成存錢和取錢的過程,并向工作人員咨詢了利率等,不僅讓學生記住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又知道了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學會了利息的計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生活經歷和能力。
(三) 系統的評價與反思
評價是對聾校初中數學校本最好的反饋,在對聾生進行評價時,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并堅持以質性評價為主。在進行評價時,應鼓勵教師、家長、學生和社會共同參與,并使評價活動朝著多元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更好的激發聾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聾校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效率。
總之,聾校校本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還能使老師的課堂效率得到提高,激發老師課程開發的潛力。
參考文獻:
[1] 張新富.聾校數學校本課程整合與開發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4).
[2] 史文軍.對聾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認識與實踐思考[J].綏化學院學報,2013,33(1).